基于汽车电子标识的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汽车电子标识的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路货运作为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日益受到同行业的特殊关注。它的市场份额一度领先其它运输体系,但却被扣上“小、散、乱、差”的头衔,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公路货运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制约着公路货运业的发展。因此,信息互联时代背景下的公路货运业亟需通过技术融合创新发展的方式来解决上述瓶颈问题。本文旨在结合汽车电子标识技术体系构建智能型物流信息平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物流车辆管控与运力资源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首先,论文在分析公路物流信息平台及汽车电子标识技术等相关理论概述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电子眼技术、多超声波传感器技术、无源RFID技术及有源微波技术等四种车辆信息采集技术的优劣势,得出论文中构建的物流信息平台采用无源RFID技术作为信息采集技术为最优的结论;其次,在总结平台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出平台的总体逻辑结构模型,并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设计出平台的各大功能模块;然后,通过UML建模方法中的用例图、活动图、序列图及类图模型对平台两大核心子系统(物流车驾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资源交易系统)进行视图建模,在UML模型构建的基础上,设计出平台数据库架构模型和表结构,并通过JavaWeb编程代码实现平台的部分核心功能;最后,结合新都物流园区基于汽车电子标识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试点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分别从软硬件系统结构设计,信源系统、基站系统、运行系统分析以及主要硬件选型等角度对项目的一期建设进行方案设计,其中在信源系统设计的过程中研究确定了汽车电子标签芯片的内存结构和EPC编码方式。本文所构建的基于汽车电子标识的物流信息平台属于以公路货运运输为核心业务的智能型物流信息平台,平台采用ERI系统作为基础信源系统,并在此精准的数据源基础上设计了物流车辆监管、车辆身份验证、车辆信息统计、信息发布、在线交易、订单跟踪管理、在线支付及信用评价等功能,编程实现了部分主要功能。此平台的构建对于智慧物流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物流信息平台 汽车电子标识 UML建模 EPC编码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5;F253.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12-16
- 1.2.1 国内发展与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外发展与研究现状13-16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16-18
- 1.3.1 主要内容16-17
- 1.3.2 技术路线17-18
- 第2章 基础理论概述及关键技术分析18-24
- 2.1 公路物流信息平台概述18
- 2.2 物联网理论概述18-20
- 2.2.1 物联网概念18
- 2.2.2 物联网的基本体系结构18-20
- 2.3 汽车电子标识技术20-23
- 2.3.1 汽车电子标识系统组成20-21
- 2.3.2 车辆信息采集技术对比分析21-23
- 2.4 UML建模技术23-24
- 第3章 平台功能设计分析24-37
- 3.1 平台的特点24-26
- 3.2 平台功能需求分析26-29
- 3.2.1 物流服务监管方27
- 3.2.2 物流服务供给方27-28
- 3.2.3 物流服务需求方28-29
- 3.2.4 物流服务支持方29
- 3.3 平台体系结构29-37
- 3.3.1 平台总体逻辑结构模型设计29-31
- 3.3.2 平台业务功能模块设计31-37
- 第4章 平台UML建模及实现37-74
- 4.1 平台业务流程分析37
- 4.2 平台UML建模37-60
- 4.2.1 物流车驾信息管理系统UML建模40-48
- 4.2.2 物流资源交易系统UML建模48-60
- 4.3 平台部分模块编程实现60-74
- 4.3.1 平台数据库设计60-62
- 4.3.2 平台部分模块Java编程实现及界面展示62-74
- 第5章 案例分析74-90
- 5.1 背景介绍74
- 5.2 需求分析74-77
- 5.2.1 用户分类74-75
- 5.2.2 用户需求75-77
- 5.3 方案设计77-88
- 5.3.1 系统设计77-78
- 5.3.2 信源系统78-83
- 5.3.3 基站系统83-85
- 5.3.4 运行系统85-87
- 5.3.5 主要硬件的选型87-88
- 5.4 实施规划88-90
- 5.4.1 第一期规划88-89
- 5.4.2 第二期规划89-90
- 总结与展望90-91
- 致谢91-92
- 参考文献92-96
- 附录96-9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民,刘珊中,李旭宏;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框架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高俊 ,杨家其;试论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J];物流科技;2004年01期
3 董雷,何世伟;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05年07期
4 周红媚;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规划与资源整合[J];物流技术;2005年08期
5 李作纬;周应兵;王德利;;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框架研究与设计[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何明;过秀成;金凌;;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09年06期
7 佟维祺;卢志滨;;城市共用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年01期
8 刘兴景,戴禾,杨东援;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规划框架分析[J];物流技术;2001年01期
9 秦耕,白庆华,徐克林;跨组织物流信息生态系统—对上海城市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规划的思考[J];物流科技;2002年02期
10 何杰,李旭宏,毛海军;省级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方案分析[J];交通科技;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颜波;林伟;;电力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舒帆;;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共享架构及其可视化挖掘[A];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石化杯”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张长松;王留根;梁玉;;建设物流信息平台 深挖第三利润源泉[A];第十三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伍良启;罗衡郴;王大溪;莫柏盛;;快运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宇峰;佛山诞生首个综合物流信息平台[N];人民邮电;2006年
2 记者 江海苹;支持两岸物流信息平台建设[N];厦门日报;2013年
3 王如奎 李承义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物流信息平台模型实证研究[N];安徽经济报;2002年
4 记者 朱桂峰 通讯员 施秦伟;江苏局物流信息平台通过验收[N];中国邮政报;2004年
5 张小明;医药物流信息平台,高效五步棋[N];医药经济报;2005年
6 记者 檀东q邋实习生 王玉萍;榕物流信息平台雏形初成[N];福州日报;2007年
7 秦志勇;深圳应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7年
8 市委党校 郭鑫;运用现代技术与管理手段,构建铁岭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N];铁岭日报;2007年
9 孙明;“泛珠”物流信息平台正式启用[N];现代物流报;2006年
10 远方;物流信息平台要“合身”[N];现代物流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力;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徐红梅;吉林省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姝;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运营模式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3年
2 张领;大连盛川物流有限公司物流信息平台再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陈骁;H公司汽车零部件领导型物流信息平台的优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4 童典利;基于汽车电子标识的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王旭晴;物流信息平台经营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马合;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郑祥勇;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中政府的作用及战略选择[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陈教义;浙江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9 陈为林;云南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构想[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佟思文;黑龙江省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以及关键技术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汽车电子标识的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0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