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床底层细颗粒含量的高速铁路路基水分运移规律及水囊控制
发布时间:2021-04-20 22:16
通过数值方法建立了高速铁路路基渗流模型,其由上部结构和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地基组成。在左线底座与基床表层交界处设置两条裂缝模拟降雨入渗边界,对模型施加2013年杭州市降雨数据进行3 a计算,分析了基床底层不同细颗粒含量对路基内部水分运移的影响。研究表明,3 a计算时间后,各工况路基内部均出现水囊,且随着细颗粒含量增大,水囊面积增大。湿润锋击穿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交界面的时间、到达基床底部的时间均随细颗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最后,在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之间增设一层渗透系数较低的GCL复合垫层,并结合在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之间设置毛细屏障的现场试验,探讨了水囊控制方法。
【文章来源】:铁道学报. 2020,42(09)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数值模型
1.1 模型概况
1.2 模型材料
2 数值模拟结果
2.1 水囊发展规律
2.2 湿润锋发展规律
3 水囊控制技术探讨
3.1 增设GCL复合垫层
3.2 增设毛细屏障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板式无砟轨道路基翻浆整治效果研究[J]. 刘亭,苏谦,赵文辉,刘宝,黄俊杰. 铁道学报. 2015(12)
[2]基床翻浆条件下无砟轨道路基振动特性研究[J]. 张文超,苏谦,刘亭,刘宝,孙文. 岩土力学. 2014(12)
[3]单一裂隙优势渗流对黏土层防渗性能的影响分析[J]. 蔡武军,凌道盛,徐泽龙,陈云敏. 岩土力学. 2014(10)
[4]水位变化对无砟轨道路基变形特性影响的研究[J]. 陈仁朋,赵星,蒋红光,边学成,陈云敏. 铁道学报. 2014(03)
[5]铁路路基病害的智能识别[J]. 杜攀峰,廖立坚,杨新安. 铁道学报. 2010(03)
博士论文
[1]高速铁路路基力学性能及水分运移规律研究[D]. 王瀚霖.浙江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50506
【文章来源】:铁道学报. 2020,42(09)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数值模型
1.1 模型概况
1.2 模型材料
2 数值模拟结果
2.1 水囊发展规律
2.2 湿润锋发展规律
3 水囊控制技术探讨
3.1 增设GCL复合垫层
3.2 增设毛细屏障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板式无砟轨道路基翻浆整治效果研究[J]. 刘亭,苏谦,赵文辉,刘宝,黄俊杰. 铁道学报. 2015(12)
[2]基床翻浆条件下无砟轨道路基振动特性研究[J]. 张文超,苏谦,刘亭,刘宝,孙文. 岩土力学. 2014(12)
[3]单一裂隙优势渗流对黏土层防渗性能的影响分析[J]. 蔡武军,凌道盛,徐泽龙,陈云敏. 岩土力学. 2014(10)
[4]水位变化对无砟轨道路基变形特性影响的研究[J]. 陈仁朋,赵星,蒋红光,边学成,陈云敏. 铁道学报. 2014(03)
[5]铁路路基病害的智能识别[J]. 杜攀峰,廖立坚,杨新安. 铁道学报. 2010(03)
博士论文
[1]高速铁路路基力学性能及水分运移规律研究[D]. 王瀚霖.浙江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50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15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