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刷卡数据的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19: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主体,是城市居民日常出行依赖的主要方式。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首要原则和根本保证。可达性是交通系统、城市土地利用以及出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体现,是公共交通发展的本质追求。因此可达性作为评价公共交通的重要手段,对于公共交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理解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内涵,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是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研究的关键。交通大数据的兴起,为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过程中积累的海量数据为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分析提供了契机。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交通刷卡数据(公交IC卡数据和轨道交通AFC数据)进行了清洗和预处理,为之后的研究提供良好的数据准备。其次,通过对公共交通刷卡数据进行匹配与分析,确定合理的换乘阈值,基于换乘识别构建完整的出行过程,挖掘乘客在公共交通全网的出行信息。从而确定乘客实际起讫点,获取公共交通全网层面的动态OD。根据不同模式的出行过程对公共交通旅行时间进行建模,确定站点间的可达时间。然后,基于出行的本...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理论基础
2.1 公共交通可达性定义
2.2 公共交通可达性元素及特征
2.2.1 可达性元素
2.2.2 可达性特征
2.3 可达性影响因素
2.3.1 城市结构和规模
2.3.2 土地利用
2.3.3 交通系统
2.3.4 可获得的机会数
2.3.5 时空变量
2.3.6 个体因素
2.4 经典可达性模型
2.4.1 空间阻隔模型
2.4.2 潜力模型
2.4.3 累积机会模型
2.4.4 效用模型
2.4.5 时空约束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城市公共交通数据处理与匹配
3.1 公共交通数据说明
3.1.1 公交IC卡数据
3.1.2 轨道交通AFC数据
3.1.3 公共交通基础数据
3.2 刷卡数据预处理
3.2.1 公交IC数据预处理
3.2.2 轨道交通AFC数据预处理
3.3 基于数据匹配挖掘乘客出行
3.3.1 换乘时间阈值确定
3.3.2 公共交通出行链和出行子链
3.3.3 公共交通出行子链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刷卡数据的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模型
4.1 基于刷卡数据的公共交通出行模式提取
4.1.1 公共交通出行模式概念
4.1.2 公共交通出行模式提取
4.2 基于不同出行模式的旅行时间建模
4.2.1 公共交通出行特征
4.2.2 公共交通旅行时间建模
4.3 基于刷卡数据的动态OD分布及可达时间确定
4.3.1 公共交通动态OD获取
4.3.2 公共交通可达时间确定
4.4 城市公共交通动态可达性模型
4.4.1 基于乘客出行的时空概率模型
4.4.2 基于乘客出行的改进累积机会模型
4.5 本章小结
5 北京市公共交通可达性实例研究
5.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5.1.1 研究区域
5.1.2 数据来源
5.2 北京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研究
5.2.1 公共交通客流特性分析
5.2.2 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分析
5.2.3 公共交通可达性时空分布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交线网空间可达性优化研究[J]. 蒋阳升,罗孝羚,刘媛,姚志洪,陈标. 公路交通科技. 2016(04)
[2]基于GIS的区域公交可达性计算方法[J]. 陈艳艳,魏攀一,赖见辉,张伟伟,冯国臣.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5(02)
[3]广州市地铁可达性时空演化及其对公交可达性的影响[J]. 黄晓燕,张爽,曹小曙. 地理科学进展. 2014(08)
[4]基于公交时空过程的城市时空可达性计算方法[J]. 胡继华,李国源,钟广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4(04)
[5]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评价方法研究——以北京轨道交通网络为例[J]. 郭谦,吴殿廷,李瑞,邱研. 城市发展研究. 2014(04)
[6]基于公交可达性的公交方式选择模型研究[J]. 周强. 现代交通技术. 2013(06)
[7]基于GIS的公交可达性指数算法[J]. 陈洋,李燕燕.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1(02)
[8]地铁对城市公交网可达性的改善研究[J]. 余伟,马健霄,张永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1(01)
[9]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可达性模型及其应用[J]. 陆化普,王继峰,张永波.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10]城市交通可达性的一些思考[J]. 董向锋. 江苏城市规划. 2007(08)
博士论文
[1]基于可达性的公共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 王迎.长安大学 2015
[2]智能公交系统数据挖掘研究与应用[D]. 高联雄.北京邮电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基于刷卡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站点优化[D]. 岳真宏.北京交通大学 2017
[2]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研究[D]. 韩光胤.北京交通大学 2017
[3]大都市区公共交通可达性及模型研究[D]. 孙言涵.长安大学 2016
[4]基于GIS的公共交通可达性研究[D]. 张雪梅.西南交通大学 2014
[5]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优化模型及评价研究[D]. 左盼盼.兰州交通大学 2014
[6]基于出行链的通勤出行行为研究[D]. 张丽.西南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59940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理论基础
2.1 公共交通可达性定义
2.2 公共交通可达性元素及特征
2.2.1 可达性元素
2.2.2 可达性特征
2.3 可达性影响因素
2.3.1 城市结构和规模
2.3.2 土地利用
2.3.3 交通系统
2.3.4 可获得的机会数
2.3.5 时空变量
2.3.6 个体因素
2.4 经典可达性模型
2.4.1 空间阻隔模型
2.4.2 潜力模型
2.4.3 累积机会模型
2.4.4 效用模型
2.4.5 时空约束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城市公共交通数据处理与匹配
3.1 公共交通数据说明
3.1.1 公交IC卡数据
3.1.2 轨道交通AFC数据
3.1.3 公共交通基础数据
3.2 刷卡数据预处理
3.2.1 公交IC数据预处理
3.2.2 轨道交通AFC数据预处理
3.3 基于数据匹配挖掘乘客出行
3.3.1 换乘时间阈值确定
3.3.2 公共交通出行链和出行子链
3.3.3 公共交通出行子链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刷卡数据的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模型
4.1 基于刷卡数据的公共交通出行模式提取
4.1.1 公共交通出行模式概念
4.1.2 公共交通出行模式提取
4.2 基于不同出行模式的旅行时间建模
4.2.1 公共交通出行特征
4.2.2 公共交通旅行时间建模
4.3 基于刷卡数据的动态OD分布及可达时间确定
4.3.1 公共交通动态OD获取
4.3.2 公共交通可达时间确定
4.4 城市公共交通动态可达性模型
4.4.1 基于乘客出行的时空概率模型
4.4.2 基于乘客出行的改进累积机会模型
4.5 本章小结
5 北京市公共交通可达性实例研究
5.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5.1.1 研究区域
5.1.2 数据来源
5.2 北京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研究
5.2.1 公共交通客流特性分析
5.2.2 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分析
5.2.3 公共交通可达性时空分布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交线网空间可达性优化研究[J]. 蒋阳升,罗孝羚,刘媛,姚志洪,陈标. 公路交通科技. 2016(04)
[2]基于GIS的区域公交可达性计算方法[J]. 陈艳艳,魏攀一,赖见辉,张伟伟,冯国臣.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5(02)
[3]广州市地铁可达性时空演化及其对公交可达性的影响[J]. 黄晓燕,张爽,曹小曙. 地理科学进展. 2014(08)
[4]基于公交时空过程的城市时空可达性计算方法[J]. 胡继华,李国源,钟广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4(04)
[5]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评价方法研究——以北京轨道交通网络为例[J]. 郭谦,吴殿廷,李瑞,邱研. 城市发展研究. 2014(04)
[6]基于公交可达性的公交方式选择模型研究[J]. 周强. 现代交通技术. 2013(06)
[7]基于GIS的公交可达性指数算法[J]. 陈洋,李燕燕.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1(02)
[8]地铁对城市公交网可达性的改善研究[J]. 余伟,马健霄,张永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1(01)
[9]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可达性模型及其应用[J]. 陆化普,王继峰,张永波.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10]城市交通可达性的一些思考[J]. 董向锋. 江苏城市规划. 2007(08)
博士论文
[1]基于可达性的公共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 王迎.长安大学 2015
[2]智能公交系统数据挖掘研究与应用[D]. 高联雄.北京邮电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基于刷卡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站点优化[D]. 岳真宏.北京交通大学 2017
[2]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研究[D]. 韩光胤.北京交通大学 2017
[3]大都市区公共交通可达性及模型研究[D]. 孙言涵.长安大学 2016
[4]基于GIS的公共交通可达性研究[D]. 张雪梅.西南交通大学 2014
[5]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优化模型及评价研究[D]. 左盼盼.兰州交通大学 2014
[6]基于出行链的通勤出行行为研究[D]. 张丽.西南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59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159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