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峡河道泡漩结构分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0 09:11
针对泡璇结构难以监测的问题,基于无人机悬停测量模式采集河道表面流态的高清图像,提出了天然河流泡漩结构的识别与运动追踪算法,对铜锣峡河道出口进行了大量原型观测,研究泡漩结构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无人机平台及提出的泡漩结构识别与追踪算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大尺度的天然河流复杂流态测量与分析;提出的泡漩中心适量判别模式和标准化泡漩速度场卷积算子,及基于泡漩运动估计的泡漩中心快速匹配方法能够较为准确高效地完成泡漩的捕捉和范围提取;分析得到了铜锣峡出口河段泡漩结构的时空分布呈现集中在主流与回流交汇处和沿水流方向连续带状簇发的特点,且其向前迁移发展的运动特征与周围水流的运动特征基本一致。
【文章来源】:水电能源科学. 2020,38(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泡漩水形成特性概化模型试验研究[J]. 张秀芳,彭凯,尹崇清. 水运工程. 2009(12)
[2]正态模型泡漩水相似性研究[J]. 彭凯,张秀芳,尹崇清.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3(S1)
[3]二维PIV图像处理算法[J]. 王灿星,林建忠,山本富士夫.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01(04)
本文编号:3179104
【文章来源】:水电能源科学. 2020,38(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泡漩水形成特性概化模型试验研究[J]. 张秀芳,彭凯,尹崇清. 水运工程. 2009(12)
[2]正态模型泡漩水相似性研究[J]. 彭凯,张秀芳,尹崇清.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3(S1)
[3]二维PIV图像处理算法[J]. 王灿星,林建忠,山本富士夫.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01(04)
本文编号:3179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179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