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移动交通警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发布时间:2021-06-19 13:19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留量的持续攀升,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发生量居高不下。传统的桌面交通执法信息系统无法及时为一线执勤的交通警察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导致对于简易交通事故及违法行为处理效率较低。为摆脱传统交通警务系统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提出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移动交通警务信息系统,终端基于应用广泛的Android移动平台,服务器端基于Rest风格的面向资源架构的Web Service智能公安交通管理系统,终端和服务器数据交互采用轻量级的JSON数据格式。系统支持车牌识别、驾驶证识别、指纹录入、移动办公等警务需求,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实时便捷地将公安内部信息提供给执勤民警,快速高效地处理交通违法行为,保持城市公共交通的畅通。
【文章来源】:现代电子技术. 2020,43(2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安全设计不仅需要分析系统所面临的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安全风险,同时对需要保护的各类信息及可承受的最大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系统安全需求分析以满足系统预先设计的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建立安全需求分析、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安全策略制定和实施、事件监测和及时响应的可适应安全模型,并基于安全模型作为系统管理、配置和应用的基本安全框架,从而形成完备、合理的系统信息安全体系。同时,在构建的安全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安全的各种安全机制(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和鉴别技术等)保证各种安全服务的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可用性和可审计性等,合理地规划系统并合理分布各个安全需求,最终使得系统的风险值稳定、收敛并实现安全与风险的适度平衡。本系统的安全体系涉及应用安全、接入安全、物理安全、架构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系统安全设计如图2所示。系统接入安全设计智能终端无法直接访问公安内网,智能终端只能直接访问外网网关。通过采用VPN/VPDN技术,数据传输采用SSL在网络层进行加密,构建移动警务系统虚拟专网,专网专用可有效防止外部人员进入虚拟网络。外网网关通过网络隔离,访问网络系统需支持安全检测、访问控制、加密通信、攻击监控等安全功能,并提供完整的全网络监控、报警和故障处理等功能。架构安全基于防火墙技术实现不同安全域之间的访问控制、逻辑隔离及审计等功能,主要利用IP和TCP包头包含的信息对进出该保护网络的数据包信息进行安全过滤,并依据在其上部署的安全策略对出入网络的信息流进行控制,实现信息流的允许、拒绝、监测等功能。通过防火墙的包过滤,实现基于地址的粗粒度访问控制,通过口令认证、SIM卡、手机序列号三码绑定,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实现基于用户的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应用系统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应充分利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性,结合统一信息平台实现移动多业务系统用户的权限和访问控制。同时,应用软件运行时须有完整的日志记录,应用软件要防止消耗过多的系统资源而使系统崩溃。智能移动交通警务系统的主机、网络、应用等安全应遵循公安信息化建设相关安全规范要求,系统服务器应放置在企业内部核心安全区(应用区),代理服务器应放置在DMZ区(隔离区),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安全。
系统主要目标是提高一线交通警察快速高效处理交通违法事项,系统设计功能紧紧围绕该目标实现在最短时间内识别标识驾驶人及机动车的关键信息,记录交通违法的基本事实数据并上传数据,对于简易交通违法事项实时处理,具备基本的移动办公功能,实时向控制中心发送实时路况等实时数据。因此系统的主要功能包含信息查询、数据上传、移动办公及访问控制等功能,具体功能模块图如图3所示。3.1 信息查询功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分析[J]. 郭璘,周继彪,董升,张水潮.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4)
[2]中美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方法比较研究[J]. 贺宜,杨鑫炜,吴兵,钟鸣,严新平.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8(01)
[3]创新移动应用 助力公安改革 移动警务应用创新研讨会成功召开[J]. 朱璇. 警察技术. 2016(04)
[4]基于云架构的智能警务协同指挥系统研究与应用[J]. 王伟,章民融.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4(08)
硕士论文
[1]基于Android的交警移动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丁宏宇.电子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37886
【文章来源】:现代电子技术. 2020,43(2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安全设计不仅需要分析系统所面临的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安全风险,同时对需要保护的各类信息及可承受的最大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系统安全需求分析以满足系统预先设计的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建立安全需求分析、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安全策略制定和实施、事件监测和及时响应的可适应安全模型,并基于安全模型作为系统管理、配置和应用的基本安全框架,从而形成完备、合理的系统信息安全体系。同时,在构建的安全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安全的各种安全机制(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和鉴别技术等)保证各种安全服务的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可用性和可审计性等,合理地规划系统并合理分布各个安全需求,最终使得系统的风险值稳定、收敛并实现安全与风险的适度平衡。本系统的安全体系涉及应用安全、接入安全、物理安全、架构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系统安全设计如图2所示。系统接入安全设计智能终端无法直接访问公安内网,智能终端只能直接访问外网网关。通过采用VPN/VPDN技术,数据传输采用SSL在网络层进行加密,构建移动警务系统虚拟专网,专网专用可有效防止外部人员进入虚拟网络。外网网关通过网络隔离,访问网络系统需支持安全检测、访问控制、加密通信、攻击监控等安全功能,并提供完整的全网络监控、报警和故障处理等功能。架构安全基于防火墙技术实现不同安全域之间的访问控制、逻辑隔离及审计等功能,主要利用IP和TCP包头包含的信息对进出该保护网络的数据包信息进行安全过滤,并依据在其上部署的安全策略对出入网络的信息流进行控制,实现信息流的允许、拒绝、监测等功能。通过防火墙的包过滤,实现基于地址的粗粒度访问控制,通过口令认证、SIM卡、手机序列号三码绑定,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实现基于用户的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应用系统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应充分利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性,结合统一信息平台实现移动多业务系统用户的权限和访问控制。同时,应用软件运行时须有完整的日志记录,应用软件要防止消耗过多的系统资源而使系统崩溃。智能移动交通警务系统的主机、网络、应用等安全应遵循公安信息化建设相关安全规范要求,系统服务器应放置在企业内部核心安全区(应用区),代理服务器应放置在DMZ区(隔离区),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安全。
系统主要目标是提高一线交通警察快速高效处理交通违法事项,系统设计功能紧紧围绕该目标实现在最短时间内识别标识驾驶人及机动车的关键信息,记录交通违法的基本事实数据并上传数据,对于简易交通违法事项实时处理,具备基本的移动办公功能,实时向控制中心发送实时路况等实时数据。因此系统的主要功能包含信息查询、数据上传、移动办公及访问控制等功能,具体功能模块图如图3所示。3.1 信息查询功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分析[J]. 郭璘,周继彪,董升,张水潮.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4)
[2]中美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方法比较研究[J]. 贺宜,杨鑫炜,吴兵,钟鸣,严新平.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8(01)
[3]创新移动应用 助力公安改革 移动警务应用创新研讨会成功召开[J]. 朱璇. 警察技术. 2016(04)
[4]基于云架构的智能警务协同指挥系统研究与应用[J]. 王伟,章民融.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4(08)
硕士论文
[1]基于Android的交警移动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丁宏宇.电子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37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237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