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效阻抗模型的应答器下行链路传输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3 03:54
为监测和分析应答器传输系统下行链路传输性能,提出一种适用于铁路现场的基于等效阻抗模型的性能评估新方法。对应答器传输系统下行链路传输过程进行建模分析,给出下行链路传输过程等效阻抗模型,提出评估下行链路传输性能的阻抗测量与误差校正方法,引入六项统计参数对阻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静态测试时车载天线输入阻抗的模与下行链路信号磁感应强度为增函数关系,而动态测试由于误差校正方式的改变,使得两者变为减函数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六项统计参数能够用于分析不同列车运行条件和环境下应答器传输系统下行链路传输性能的变化,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文章来源】:铁道学报. 2020,42(08)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应答器传输系统功能示意
搭建应答器传输系统下行链路传输过程的简化模型见图2,以地面应答器中心为坐标原点O,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O-XYZ,分别取与地面应答器接收天线的EF边和EH边相平行的方向作为OX轴、OY轴,取与地面应答器接收天线垂直向上的方向为OZ轴,其中OX轴正方向为列车运行方向。车载天线水平安装,距地面应答器接收天线垂直高度h保持不变。设P0(x,y,h)为点P(x,y,0)在平面ABCD上的投影,P1为P0至AB边的垂足。车载天线的尺寸为AB=CD=2la、BC=DA=2lb,地面应答器接收天线的尺寸为EF=GH=2lc、FG=HE=2ld,车载天线中心点O1的坐标为(x′,0,h)。设t=0时刻,列车运行速度为v,车载天线中心点的水平位置为x0,则
为研究应答器传输系统下行链路传输性能与系统阻抗的关系,根据应答器传输系统车载天线与地面应答器接收天线的电磁感应耦合原理,应答器传输系统下行链路信号传输过程可以看作互感系数为M的互感电路,其等效阻抗模型见图3[10, 13-15]。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知,当车载天线经过地面应答器时,下行链路信号传输过程等效电路满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能交通中的若干科学和技术问题[J]. 宁滨.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8(09)
[2]双信道应答器多天线互耦分析及改进[J]. 朱林富,赵会兵,刘浩,王彤典. 铁道学报. 2018(01)
[3]考虑列车运行速度的应答器传输系统可靠性评估[J]. 李正交,蔡伯根,戴胜华,陆德彪,刘江. 铁道学报. 2017(12)
[4]中国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及应用[J]. 宁滨,刘朝英. 铁道学报. 2017(02)
[5]应答器安装角度偏差对传输性能的影响研究[J]. 李雪,刘中田. 铁道学报. 2017(01)
[6]空间环境介质对应答器“A”接口性能的影响研究[J]. 赵会兵,孟亚松,梁迪. 铁道学报. 2015(03)
[7]中国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技术[J]. 刘大为,郭进,王小敏,陈建译,杨扬.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4(05)
[8]应答器传输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措施[J]. 赵银锋,张辉,王鑫. 铁道通信信号. 2014(08)
[9]应答器传输系统的电磁耦合机理及工程安装优化研究[J]. 梁迪,赵会兵,全宏宇,张艳宁. 铁道学报. 2014(05)
[10]应答器传输模块的动态特性及高速条件下的适用性评价[J]. 赵会兵,唐抗尼,李伟,赵明,贾琨,刘中田. 中国铁道科学. 2010(03)
本文编号:3244174
【文章来源】:铁道学报. 2020,42(08)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应答器传输系统功能示意
搭建应答器传输系统下行链路传输过程的简化模型见图2,以地面应答器中心为坐标原点O,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O-XYZ,分别取与地面应答器接收天线的EF边和EH边相平行的方向作为OX轴、OY轴,取与地面应答器接收天线垂直向上的方向为OZ轴,其中OX轴正方向为列车运行方向。车载天线水平安装,距地面应答器接收天线垂直高度h保持不变。设P0(x,y,h)为点P(x,y,0)在平面ABCD上的投影,P1为P0至AB边的垂足。车载天线的尺寸为AB=CD=2la、BC=DA=2lb,地面应答器接收天线的尺寸为EF=GH=2lc、FG=HE=2ld,车载天线中心点O1的坐标为(x′,0,h)。设t=0时刻,列车运行速度为v,车载天线中心点的水平位置为x0,则
为研究应答器传输系统下行链路传输性能与系统阻抗的关系,根据应答器传输系统车载天线与地面应答器接收天线的电磁感应耦合原理,应答器传输系统下行链路信号传输过程可以看作互感系数为M的互感电路,其等效阻抗模型见图3[10, 13-15]。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知,当车载天线经过地面应答器时,下行链路信号传输过程等效电路满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能交通中的若干科学和技术问题[J]. 宁滨.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8(09)
[2]双信道应答器多天线互耦分析及改进[J]. 朱林富,赵会兵,刘浩,王彤典. 铁道学报. 2018(01)
[3]考虑列车运行速度的应答器传输系统可靠性评估[J]. 李正交,蔡伯根,戴胜华,陆德彪,刘江. 铁道学报. 2017(12)
[4]中国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及应用[J]. 宁滨,刘朝英. 铁道学报. 2017(02)
[5]应答器安装角度偏差对传输性能的影响研究[J]. 李雪,刘中田. 铁道学报. 2017(01)
[6]空间环境介质对应答器“A”接口性能的影响研究[J]. 赵会兵,孟亚松,梁迪. 铁道学报. 2015(03)
[7]中国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技术[J]. 刘大为,郭进,王小敏,陈建译,杨扬.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4(05)
[8]应答器传输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措施[J]. 赵银锋,张辉,王鑫. 铁道通信信号. 2014(08)
[9]应答器传输系统的电磁耦合机理及工程安装优化研究[J]. 梁迪,赵会兵,全宏宇,张艳宁. 铁道学报. 2014(05)
[10]应答器传输模块的动态特性及高速条件下的适用性评价[J]. 赵会兵,唐抗尼,李伟,赵明,贾琨,刘中田. 中国铁道科学. 2010(03)
本文编号:3244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24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