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硅藻土/BRA岩沥青复合改性沥青组成优化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2 19:45
  为了协同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与水稳定性,将硅藻土与布墩岩沥青(BRA)进行复配,以获得综合路用性能优异的沥青混合料。基于硅藻土/BRA复合改性沥青锥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直接剪切试验优化了适宜的硅藻土与BRA掺配范围,并研究了硅藻土/BRA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掺入硅藻土和BRA复合改性剂可显著降低基质沥青的锥入度、提高软化点、提高抗剪切强度;可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与水稳定性,同时降低单轴贯入剪切强度对试验温度的敏感性。14%硅藻土与20%BRA复合改性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能和优异的水稳定性。 

【文章来源】:新型建筑材料. 2020,47(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硅藻土/BRA岩沥青复合改性沥青组成优化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


硅藻土与BRA岩沥青复合改性沥青胶浆的锥入度

软化点,硅藻土,改性沥青,沥青


软化点试验参照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T0606-2011进行,不同BRA与硅藻土掺量下复合改性沥青胶浆的软化点试验结果见图2。由图2可见:(1)在相同硅藻土掺量下,改性沥青的软化点随BRA掺量的增加呈先显著升高后趋平缓升高的趋势。硅藻土掺量分别为0、6%、10%、14%、18%,BRA掺量由0增加至25%时,复合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分别升高了25.4%、26.4%、26.7%、27.1%、27.5%。BRA掺量从20%增加至25%时复合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变化不明显,因此从高温性能和工程经济性考虑,最佳的BRA掺量为20%。(2)在相同BRA掺量条件下,复合改性沥青软化点随硅藻土掺量增加而增大,BRA掺量分别为0、10%、15%、20%、25%,硅藻土掺量由0增加至18%时,复合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分别升高了13.5%、14.8%、15.2%、16.1%、16.5%。硅藻土掺量从14%增加到18%时,复合改性沥青在各BRA掺量下的软化点变化不明显,软化点升高不超过1.5℃。(3)增加硅藻土和BRA掺量均能明显升高复合改性沥青的软化点,BRA和硅藻土对复合改性沥青软化点有协同改善作用。

硅藻土,改性沥青,剪切试验,沥青


由图3可知:(1)在相同硅藻土掺量条件下,BRA/硅藻土复合改性沥青的抗剪切强度呈先提高后降低,在20%BRA掺量时抗剪切强度达到峰值。因此,从抗剪切强度考虑,适宜的BRA掺量为20%。(2)在相同BRA掺量条件下,当BRA掺量小于10%时,复合改性沥青的抗剪切强度随着硅藻土掺量的增加而提高;在10%~25%BRA掺量范围内,复合改性沥青抗剪切强度随硅藻土掺量增加呈先提高后降低。(3)与4.5%SBS改性沥青的抗剪切强度(161.8 kPa)相比,15%BRA+14%硅藻土(163.8 kPa)、20%BRA+10%硅藻土(167.6 kPa)、20%BRA+14%硅藻土(165.7 kPa)3种复合改性沥青的抗剪切强度均有有一定提高,表明(10%~14%)硅藻土+(15%~20%)BRA复合改性沥青具有更优异的抗剪切性能。综上可知,以锥入度和软化点试验结果确定适宜的BRA掺量为20%、硅藻土掺量为14%;以抗剪切强度试验确定复合改性沥青最优的BRA与硅藻土复配方案为(10%~14%)硅藻土+(15%~20%)BRA。因此,以下将对(10%硅藻土+15%BRA)、(14%硅藻土+15%BRA)、(10%硅藻土+20%BRA)、(14%硅藻土+20%BRA)4组复合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疲劳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以优化出最佳的BRA与硅藻土复配方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纤维与BRA岩沥青复合改性剂组成优化及混合料性能评价[J]. 包塔娜.  新型建筑材料. 2019(05)
[2]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试验研究[J]. 吕泽华,程永春,马桂荣,朱春凤,李立顶,田振宏.  公路工程. 2019(01)
[3]布敦岩沥青无机粉粒微观特征及改性机理[J]. 吴怀睿,叶奋,徐骁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9(03)
[4]BRA岩沥青与SBS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J]. 尚晓峰.  公路工程. 2016(04)
[5]布敦岩沥青灰分胶浆动态流变性能和微细观特性[J]. 王明,林发金,刘黎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6]布敦岩矿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 陆学元,张素云,吴一帆.  建筑材料学报. 2015(03)
[7]多年冻土地区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J]. 朱东鹏,章金钊,陈建兵,袁堃,程承.  中国公路学报. 2013(04)
[8]岩沥青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与机理[J]. 杜少文.  建筑材料学报. 2012(06)
[9]布敦岩天然沥青的材料特性与改性机理分析[J]. 文龙,王晓江,柳浩,武浩翔.  公路. 2011(06)
[10]硅藻土复合木质纤维改性沥青性能研究[J]. 陈晓龙,孙永升,韩跃新,张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2)



本文编号:3280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280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b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