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富水泥岩隧道极限位移、变形控制基准及控制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12:22

  本文关键词:富水泥岩隧道极限位移、变形控制基准及控制措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富水泥岩开挖后软化很快,产生的问题较多,一直困扰着隧道建设者们。本文以牡丹江双丰隧道工程为依托,首先通过对施工现场监控量测资料的分析得出富水泥岩隧道变形规律;其次结合对尖点突变理论和变形控制理论的理解,运用有限元软件找出了双丰隧道变形的极限位移、提出了双丰隧道变形控制基准;最后对所提出的不同变形控制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根据结果比选出了最佳变形控制措施,同时对双丰隧道泄水降压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比选出最佳泄水降压方案。论文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结合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对双丰隧道的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丰隧道变形速率快、持续时间长;围岩压力出现偏压分布,使得支护结构受力呈现不对称性。(2)通过对尖点突变理论的研究,结合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不同地应力释放系数下洞周塑性应变规律,并查找围岩稳定性的极限状态;之后运用当前工程界普遍使用的三级管理机制对隧道围岩变形控制基准进行分级,提出隧道的变形控制基准。(3)对富水泥岩隧道变形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泥岩隧道开挖对地层扰动范围更广;开挖所形成的松动区、强度降低区或压密区是交替出现的;泥岩的侧向变形对围压的敏感程度大于轴向变形。(4)依据对富水泥岩的变形特点和实际监控量测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变形控制措施,并通过数值模拟对不同的变形控制措施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变形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不同台阶高度、不同台阶长度、不同锁脚锚管组合以及不同纵向连接筋形式等。通过优化分析,宜采用3.5m台阶高度、5m台阶长度、两根6m长Φ89锚管组合以及以14号槽钢作为纵向连接筋。(5)提出双降水井和双泄水孔两种不同泄水降压方案,并采用Madis-GTS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双降水井方案总排水量较大,达到稳定流的时间较短更利于后期隧道的施工。
【关键词】:富水泥岩 隧道 极限位移 变形特征 变形控制措施 泄水降压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5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 1.2.1 富水泥岩隧道研究现状10-12
  • 1.2.2 隧道围岩极限位移、变形控制基准的研究现状12-13
  • 1.2.3 隧道围岩变形控制措施研究现状13-14
  • 1.2.4 隧道涌水灾害的控制技术研究现状14-15
  •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5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研究路线15-18
  • 1.4.1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15-16
  • 1.4.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16-18
  • 2 双丰隧道工程概况及施工监控量测分析18-45
  • 2.1 双丰隧道工程概况18-19
  • 2.1.1 地形地貌概况18
  • 2.1.2 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18-19
  • 2.1.3 部分围岩分级19
  • 2.1.4 水文地质19
  • 2.2 现场监测方案及监测项目19-21
  • 2.2.1 监测段支护参数20
  • 2.2.2 施工方法及施工工序20-21
  • 2.2.3 监测项目21
  • 2.3 监测结果分析21-43
  • 2.4 本章小结43-45
  • 3 双丰隧道富水泥岩段变形控制基准研究45-62
  • 3.1 基于突变理论的极限位移研究45-58
  • 3.1.1 突变理论及尖点突变模型45-47
  • 3.1.2 突变理论在双丰隧道中的实际应用47-58
  • 3.1.3 模拟结果汇总58
  • 3.2 双丰隧道变形控制基准的建立58-61
  • 3.2.1 隧道变形控制基准的建立原则59
  • 3.2.2 隧道变形控制基准的建立59-61
  • 3.3 本章小结61-62
  • 4 富水泥岩隧道变形特征分析62-69
  • 4.1 泥岩隧道变形特征62-63
  • 4.2 泥岩变形力学机制63
  • 4.2.1 塑性挤出变形机制63
  • 4.2.2 膨胀挤出变形机制63
  • 4.3 泥岩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63-68
  • 4.3.1 地形条件64
  • 4.3.2 地质构造及岩体特性64-65
  • 4.3.3 地下水65-67
  • 4.3.4 时间67-68
  • 4.4 本章小结68-69
  • 5 双丰隧道富水泥岩段变形控制措施及其数值模拟分析69-100
  • 5.1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基本理念及原则69-70
  • 5.1.1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基本理念69-70
  • 5.1.2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原则70
  • 5.2 双丰隧道富水泥岩段变形控制措施70-71
  • 5.3 不同控制措施的数值模拟分析71-99
  • 5.3.1 计算模型及参数71-73
  • 5.3.2 不同台阶高度对比分析73-77
  • 5.3.3 不同台阶长度对比分析77-85
  • 5.3.4 不同锁脚锚管组合对比分析85-91
  • 5.3.5 不同纵向连接筋对比分析91-99
  • 5.4 本章小结99-100
  • 6 双丰隧道泄水降压技术研究100-111
  • 6.1 隧道渗漏水原因、防水原则及防水措施100-101
  • 6.2 双丰隧道泄水降压方案101-103
  • 6.2.1 方案一:地表降水井排水101-102
  • 6.2.2 方案二:平导辅助正洞排水102-103
  • 6.3 不同泄水降压方案数值模拟分析103-110
  • 6.3.1 渗透系数及围岩参数103
  • 6.3.2 双丰隧道泄水降压施工方案有限元模型计算103-104
  • 6.3.3 结果分析104-110
  • 6.4 小结110-111
  • 7 结论与展望111-114
  • 7.1 结论111-112
  • 7.2 展望112-114
  • 致谢114-115
  • 参考文献115-118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1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心魁;张家文;;隧道洞周土体加固条件下压力拱分布规律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14年07期

2 黎春林;;盾构隧道施工松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9期

3 李刚;丛丽莉;梁冰;;富水软岩巷道变形特征及其控制方法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4 刘招伟;王明胜;方俊波;;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支护系统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5 史彦文;丁小军;韩常领;;极软岩隧道沉降变形的控制措施[J];中外公路;2009年04期

6 李德章;;复杂环境下超浅埋地下通道施工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思敬;;论岩石的地质本质性及其岩石力学演绎[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8 海军;;象山隧道富水围岩段施工方法[J];山西建筑;2009年03期

9 刘大刚;王明年;;公路隧道位移判定基准研究[J];路基工程;2008年05期

10 刘春;易俊;姜德义;李世贵;;深埋隧道围岩突变失稳风险预测[J];中国矿业;2008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富水泥岩隧道极限位移、变形控制基准及控制措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34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3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