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见度影响下驾驶员自主安全车速选择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1 05:58
良好的能见度条件是保证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关键,低能见度已成为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合理、安全的行驶速度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驾驶员自主安全车速受能见度及道路线形影响较大,尤其是能见度变化时,驾驶员行驶速度波动较大。速度过快不仅会影响驾驶员的心理反应,引发紧张情绪,进而导致驾驶操作失误,还会导致制动距离增加,影响行车安全。探索不同能见度和道路线形下,驾驶员自主安全车速选择行为规律,找出自主安全车速与能见度、道路线形参数的关系,并建立心率增长率-能见度-自主安全车速-道路线形参数四参数回归模型,根据心率增长率阈值,给定能见度和道路线形参数可推导出道路上对应的自主安全车速极限值,为低能见度下的速度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对降低低能见度下交通事故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能见度影响下的公路交通流事故风险评估与安全设计参数优化(No.51578207)”内容展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低能见度下驾驶员自主安全车速选择调查问卷”调查驾驶员速度选择行为,检验量表信效度,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驾驶员个人属性与低能见度下自主安...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驾驶模拟器实拍图
图 3.2 驾驶员视野范围示意图Fig 3.2 Driver's scope of vision)MP150 多导生理仪150 是基于计算机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心电(ECG)、脑电(EEMG)等多种电生理信号的采集与分析。在实际的应用中,实验人员据需要,自由地组配信号采集接口模块。本次实验仅采用其中的心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心率变化数据。
图 3.3 MP150 生理仪及心率数据采集Fig 3.3 MP150 physiology instrument and heart rate data acquisition(3)驾驶员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见附录)驾驶员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驾龄、受教育程度、是否职业驾驶员行驶里程、过去 3 年受到闯红灯/超速/违规停车等处罚的次数、过去 3 年事故的次数、过去 3 年发生低能见度事故的次数。驾驶技术量表(Driving Skill Inventory):驾驶技能量表是 1995 年由 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ssessment of driver compliance on roadside safety signs with auditory warning sounds generated from pavement surfaceea driving simulator study[J]. Min-Wook Kang,Salah Uddin Momtaz.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8(01)
[2]恶劣天气下驾驶人生理反应与行车安全关系[J]. 赵亮,刘浩学,王磊,魏华. 中国公路学报. 2016(11)
[3]2005—2014年我国不利天气条件下交通事故特征分析[J]. 宁贵财,康彩燕,陈东辉,孙广林,刘君,王式功,尚可政,马敏劲. 干旱气象. 2016(05)
[4]驾驶模拟器运动系统对自由驾驶行为的影响分析[J]. 涂辉招,李振飞,孙立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
[5]前车突然切入时驾驶人应激生理特性研究[J]. 郭艳君,徐远新,王党青.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5(02)
[6]雾天对弯道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J]. 李晓梦,闫学东,赵佳,王江锋.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4(05)
[7]不同驾龄驾驶人交通事故特征分析[J]. 邓毅萍,常宇,高岩.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4(05)
[8]驾驶员因素对道路交通事故指标的影响分析[J]. 张丽霞,刘涛,潘福全,郭涛,刘瑞昌.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4(05)
[9]基于驾驶模拟器的雾天驾驶行为特性研究[J]. 陈秀锋,曲大义,刘尊民,郝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3(04)
[10]驾驶人个人特征对行车速度的影响[J]. 冯忠祥,袁华智,刘静,张卫华,刘鸿潮.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2(06)
博士论文
[1]基于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的高速公路线形研究[D]. 郑柯.北京工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我国31个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D]. 罗琳.重庆医科大学 2017
[2]公交司机不良驾驶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其矫正研究[D]. 易恬.西南交通大学 2015
[3]基于驾驶模拟器的情境风险度评价[D]. 张红强.昆明理工大学 2014
[4]基于Node.js的汽车驾驶行为分析服务的研究与实现[D]. 李泽.东北大学 2013
[5]驾驶人危险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D]. 郑东鹏.上海交通大学 2013
[6]基于驾驶模拟器的人车侧撞事故中驾驶员应急反应研究[D]. 王一帜.清华大学 2012
[7]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线形对驾驶员心理生理影响研究[D]. 黄江.湖南大学 2009
[8]基于驾驶员视知觉的车速控制和车道保持机理研究[D]. 刘兵.武汉理工大学 2008
[9]驾驶员驾车生理、心理反应与道路线形关系的研究[D]. 唐登科.东南大学 2006
[10]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线形指标对驾驶员心理生理影响的研究[D]. 闫莹.长安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74336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驾驶模拟器实拍图
图 3.2 驾驶员视野范围示意图Fig 3.2 Driver's scope of vision)MP150 多导生理仪150 是基于计算机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心电(ECG)、脑电(EEMG)等多种电生理信号的采集与分析。在实际的应用中,实验人员据需要,自由地组配信号采集接口模块。本次实验仅采用其中的心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心率变化数据。
图 3.3 MP150 生理仪及心率数据采集Fig 3.3 MP150 physiology instrument and heart rate data acquisition(3)驾驶员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见附录)驾驶员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驾龄、受教育程度、是否职业驾驶员行驶里程、过去 3 年受到闯红灯/超速/违规停车等处罚的次数、过去 3 年事故的次数、过去 3 年发生低能见度事故的次数。驾驶技术量表(Driving Skill Inventory):驾驶技能量表是 1995 年由 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ssessment of driver compliance on roadside safety signs with auditory warning sounds generated from pavement surfaceea driving simulator study[J]. Min-Wook Kang,Salah Uddin Momtaz.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8(01)
[2]恶劣天气下驾驶人生理反应与行车安全关系[J]. 赵亮,刘浩学,王磊,魏华. 中国公路学报. 2016(11)
[3]2005—2014年我国不利天气条件下交通事故特征分析[J]. 宁贵财,康彩燕,陈东辉,孙广林,刘君,王式功,尚可政,马敏劲. 干旱气象. 2016(05)
[4]驾驶模拟器运动系统对自由驾驶行为的影响分析[J]. 涂辉招,李振飞,孙立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
[5]前车突然切入时驾驶人应激生理特性研究[J]. 郭艳君,徐远新,王党青.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5(02)
[6]雾天对弯道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J]. 李晓梦,闫学东,赵佳,王江锋.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4(05)
[7]不同驾龄驾驶人交通事故特征分析[J]. 邓毅萍,常宇,高岩.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4(05)
[8]驾驶员因素对道路交通事故指标的影响分析[J]. 张丽霞,刘涛,潘福全,郭涛,刘瑞昌.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4(05)
[9]基于驾驶模拟器的雾天驾驶行为特性研究[J]. 陈秀锋,曲大义,刘尊民,郝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3(04)
[10]驾驶人个人特征对行车速度的影响[J]. 冯忠祥,袁华智,刘静,张卫华,刘鸿潮.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2(06)
博士论文
[1]基于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的高速公路线形研究[D]. 郑柯.北京工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我国31个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D]. 罗琳.重庆医科大学 2017
[2]公交司机不良驾驶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其矫正研究[D]. 易恬.西南交通大学 2015
[3]基于驾驶模拟器的情境风险度评价[D]. 张红强.昆明理工大学 2014
[4]基于Node.js的汽车驾驶行为分析服务的研究与实现[D]. 李泽.东北大学 2013
[5]驾驶人危险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D]. 郑东鹏.上海交通大学 2013
[6]基于驾驶模拟器的人车侧撞事故中驾驶员应急反应研究[D]. 王一帜.清华大学 2012
[7]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线形对驾驶员心理生理影响研究[D]. 黄江.湖南大学 2009
[8]基于驾驶员视知觉的车速控制和车道保持机理研究[D]. 刘兵.武汉理工大学 2008
[9]驾驶员驾车生理、心理反应与道路线形关系的研究[D]. 唐登科.东南大学 2006
[10]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线形指标对驾驶员心理生理影响的研究[D]. 闫莹.长安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74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37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