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快捷货车低动力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8 08:06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作为商品和原材料的货物运量和周转量越来越大,导致对运输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长,这对我国的货运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提出新的挑战。近些年来,由于对铁路线路的提速,列车运行速度得到了提高,加大了轮轨之间的动力作用,列车对轨道的破坏作用加剧,对列车运行安全性产生影响,也对铁路运输的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隐患。本文基于此背景对快捷货车低动力作用相关影响因素开展了探讨和研究,可为降低轮轨之间的动力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首先研究了快捷货车低动力作用的研究思路,阐述了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并给出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其次以某型快捷货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快捷货车动力学仿真计算模型;以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评价标准为基准,研究了快捷货车动力学模型的运行稳定性、在直线上运行的平稳性、以及快捷货车曲线通过性能,其仿真结果均能满足标准GB5599-85的要求。根据建立的快捷货车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空、重车通过直线和曲线轨道的工况,研究悬挂参数对快捷货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减小一系悬挂水平(纵向、横向)刚度,有助于降低轮轨间的横向动力作用;减小一系悬挂垂向阻尼,有助于... 

【文章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快捷货车低动力作用研究


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侧视图

车辆系统动力学,俯视图,模型,运动惯量


图 2.3 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俯视图、、-分别是车体、构架、轮对的摇头角(rad)。、、-分别是车体、构架、轮对的点头角(rad);、、-分别是车体、构架、轮对的侧滚角(rad);、、-分别是每轴箱一系悬挂纵向、横向和垂向阻尼(Ns/m);、、-分别是每轴箱一系悬挂纵向、横向和垂向刚度(N/m);、、-分别是转向架一侧二系悬挂纵向、横向和垂向阻尼(Ns/m)、、-分别是转向架一侧二系悬挂纵向、横向和垂向刚度(N/m);、、-分别是轮对侧滚、点头和摇头运动惯量(kgm);、、-分别是构架侧滚、点头和摇头运动惯量(kgm);、、-分别是车体侧滚、点头和摇头运动惯量(kgm);、、-分别是车体、构架和轮对质量(kg);ctwctwctwpxpypzpxpypzsxsyszsxsysz2wxwywz2txtytz2cxcyczctw OOOCCCKKKCCCKKKIIIIIIIIIMMM 本章小结

货车,仿真模型


图 3.1 快捷货车仿真模型在快捷货车仿真计算模型中有 62 个自由度,如表 3.1 所示,其中包括:轮对(4 (2 副)、牵引拉杆(2 根)、车体(1 架)的各 6 个自由度,共 54 自由度;轴箱的转动自由度,共 8 自由度。表 3.1 车辆模型自由度数部件 车体 构架 轮对 牵引拉杆 轴箱 整车自由度 6 12 24 12 8 62 线路、车辆工况及轨道不平顺设置(1)快捷货车工况分为空车工况 A1、重车工况 A2。(2)曲线工况分为曲线 R1、曲线 R2,线路由直线段-缓和曲线段-圆曲线曲线段-直线段组成,如表 3.2 所示,参数如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洲货车转向架低噪声技术研究[J]. 白文虽,刘明尚,于田.  国外铁道车辆. 2018(06)
[2]国内外铁路快捷运输货车技术发展分析[J]. 田葆栓.  铁道车辆. 2017(04)
[3]18t轴重160km/h快捷货车转向架研制[J]. 段仕会,徐世锋.  铁道车辆. 2017(02)
[4]160km/h快捷货车关键技术研究[J]. 贺茂盛,于跃斌,魏鸿亮,李华,徐世峰,刘严超,娄连华.  机车车辆工艺. 2016(S1)
[5]快捷货车转向架降低车轮动荷解决方案[J]. 朴明伟,张令,徐世锋,杨晶,方吉,兆文忠.  振动与冲击. 2016(14)
[6]国外快速货车转向架的运用及发展[J]. 李亨利,李芾,廖军,李志强,刘兵.  铁道机车车辆. 2013(04)
[7]快速货车转向架研究新进展[J]. 张丽霞,李芾,丁军君,刘寅华.  国外铁道车辆. 2013(03)
[8]32.5t轴重低动力作用货车转向架设计方案探讨[J]. 包海涛,兆文忠,于明.  铁道车辆. 2011(04)
[9]国外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特点及启示[J]. 苗蕾,齐向春.  中国铁路. 2009(08)
[10]18t轴重160km/h货车转向架的研制[J]. 徐世锋,杨爱国.  铁道车辆. 2007(08)



本文编号:3399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399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e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