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的港口适应性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9 13:12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落地实施,江海直达作为连接我国与世界的纽带,其需求和发展都将迎来高峰,而作为最适宜发展江海直达运输的集装箱,将借助长江黄金水道与沿线各港口无缝衔接,但由于如今各港口能力的不足以接卸服务于集装箱江海直达船舶,严重影响了集装箱江海直达的发展。因此,研究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的港口适应性,分析港口现状及未来发展存在的问题,对于助推集装箱江海直达的发展,助推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船舶、航道、市场和港口的现状,以及说明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与港口的联系和现状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的港口适应性概念,解释其内涵和特征,根据港口影响集装箱江海直达发展的因素选取指标,从集装箱江海直达运量和船型两方面构建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的港口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再次,根据选取指标的特性,建立具有熵约束的E-DEA港口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避免了由单个DEA模型可能不合理分配权重的缺陷;接着,选取长江干线12个典型港口对现状和未来目标年份2020年进行集装箱江海直达的港口适应性评价,分别从集装箱江海直达运量和船型两方...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输的研究
1.2.2 关于港口适应性评价的研究
1.2.3 关于港口能力及提升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输现状分析
2.1 长江干线集装箱船型发展现状
2.1.1 集装箱江海直达船型现状分析
2.1.2 港口到达船型现状
2.2 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港口现状分析
2.2.1 港口吞吐量现状
2.2.2 港口基础设施现状
2.3 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市场环境现状分析
2.3.1 江海直达市场货运量现状分析
2.3.2 江海直达货运结构分析
2.4 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航道发展现状分析
2.4.1 集装箱江海直达航道现状
2.4.2 集装箱江海直达港口通航条件现状
2.5 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输现状问题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的港口适应性评价体系构建
3.1 港口适应性的内涵及特征
3.1.1 港口适应性的内涵
3.1.2 港口适应性的特征
3.2 港口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港口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港口适应性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3.2 指标的选取与体系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的港口适应性评价模型建立
4.1 港口适应性评价方法的确定
4.1.1 常用评价方法介绍
4.1.2 评价方法的确定
4.2 港口适应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熵权法的基本原理
4.2.2 确定权重的步骤
4.3 港口适应性评价模型的建立
4.3.1 DEA模型基本原理
4.3.2 E-DEA模型的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长江干线典型集装箱江海直达的港口适应性评价
5.1 典型集装箱江海直达港口选取
5.2 典型集装箱江海直达港口适应性现状评价
5.2.1 数据收集
5.2.2 评价指标熵权的确定
5.2.3 模型评价结果
5.2.4 结果分析
5.3 典型集装箱江海直达港口适应性未来评价
5.3.1 数据收集
5.3.2 模型未来评价结果
5.3.3 评价结果分析
5.4 提升集装箱江海直达港口适应性的建议及措施
5.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4.2 优化港口格局
5.4.3 提升管理水平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情况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轴辐式网络的长江集装箱航运枢纽港选择[J]. 于风义.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7(03)
[2]基于熵权—TOPSIS和DEA算法的港口综合实力评价及作业效率研究[J]. 丰茂秀,胡坚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3]加快江海直达运输 提升长江航运经济效益[J]. 叶红玲. 中国水运. 2017(05)
[4]长江“江海联运”集装箱运输现状及发展策略[J]. 叶俊,郑栋敏.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02)
[5]长江江海直达运输的发展现状和船型分析[J]. 邹礼荣.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04)
[6]长江集装箱江海联运的演变与趋势[J]. 茅伯科. 交通与港航. 2016(06)
[7]长江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输发展现状及策略[J]. 高嵩,梁玉洁. 综合运输. 2016(01)
[8]长江集装箱江海联运发展格局待优化[J]. 刘晓玲,刘健,张昊天,吴澎,王海霞. 中国港口. 2015(08)
[9]沿海港口发展环境及适应性分析[J]. 郝军,齐越,王达川,扬懿,李蕊,孙路,葛彪,张民辉,沈益华. 水运工程. 2015(06)
[10]基于TOPSIS模型城市常规公共交通适应性评价[J]. 吴瑶,陆建,邱红桐,李亚平,马继萍.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4(06)
博士论文
[1]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 邓延洁.大连海事大学 2016
[2]沿海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研究[D]. 王文渊.大连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城市快速通道网规划布局的适应性分析及优化研究[D]. 张正东.西南交通大学 2015
[2]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市场及船型问题研究[D]. 周凯捷.大连海事大学 2014
[3]区域综合交通系统经济适应性评价研究[D]. 郑达.北京交通大学 2014
[4]长江干线航运发展与流域经济适应性评价研究[D]. 苏凡.武汉理工大学 2013
[5]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施适应性分析及评价[D]. 徐佳逸.兰州交通大学 2013
[6]港口的经济适应性评价研究[D]. 严治.武汉理工大学 2012
[7]基于供应链的港口物流系统绩效评价研究[D]. 刘若冰.重庆交通大学 2011
[8]长江集装箱运输发展态势研究[D]. 李大海.大连海事大学 2010
[9]地铁枢纽站设施仿真建模及设施能力适应性分析[D]. 韩佳辰.吉林大学 2009
[10]基于熵-DEA模型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D]. 臧晓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26450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输的研究
1.2.2 关于港口适应性评价的研究
1.2.3 关于港口能力及提升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输现状分析
2.1 长江干线集装箱船型发展现状
2.1.1 集装箱江海直达船型现状分析
2.1.2 港口到达船型现状
2.2 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港口现状分析
2.2.1 港口吞吐量现状
2.2.2 港口基础设施现状
2.3 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市场环境现状分析
2.3.1 江海直达市场货运量现状分析
2.3.2 江海直达货运结构分析
2.4 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航道发展现状分析
2.4.1 集装箱江海直达航道现状
2.4.2 集装箱江海直达港口通航条件现状
2.5 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输现状问题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的港口适应性评价体系构建
3.1 港口适应性的内涵及特征
3.1.1 港口适应性的内涵
3.1.2 港口适应性的特征
3.2 港口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港口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港口适应性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3.2 指标的选取与体系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江干线集装箱江海直达的港口适应性评价模型建立
4.1 港口适应性评价方法的确定
4.1.1 常用评价方法介绍
4.1.2 评价方法的确定
4.2 港口适应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熵权法的基本原理
4.2.2 确定权重的步骤
4.3 港口适应性评价模型的建立
4.3.1 DEA模型基本原理
4.3.2 E-DEA模型的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长江干线典型集装箱江海直达的港口适应性评价
5.1 典型集装箱江海直达港口选取
5.2 典型集装箱江海直达港口适应性现状评价
5.2.1 数据收集
5.2.2 评价指标熵权的确定
5.2.3 模型评价结果
5.2.4 结果分析
5.3 典型集装箱江海直达港口适应性未来评价
5.3.1 数据收集
5.3.2 模型未来评价结果
5.3.3 评价结果分析
5.4 提升集装箱江海直达港口适应性的建议及措施
5.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4.2 优化港口格局
5.4.3 提升管理水平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情况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轴辐式网络的长江集装箱航运枢纽港选择[J]. 于风义.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7(03)
[2]基于熵权—TOPSIS和DEA算法的港口综合实力评价及作业效率研究[J]. 丰茂秀,胡坚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3]加快江海直达运输 提升长江航运经济效益[J]. 叶红玲. 中国水运. 2017(05)
[4]长江“江海联运”集装箱运输现状及发展策略[J]. 叶俊,郑栋敏.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02)
[5]长江江海直达运输的发展现状和船型分析[J]. 邹礼荣.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04)
[6]长江集装箱江海联运的演变与趋势[J]. 茅伯科. 交通与港航. 2016(06)
[7]长江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输发展现状及策略[J]. 高嵩,梁玉洁. 综合运输. 2016(01)
[8]长江集装箱江海联运发展格局待优化[J]. 刘晓玲,刘健,张昊天,吴澎,王海霞. 中国港口. 2015(08)
[9]沿海港口发展环境及适应性分析[J]. 郝军,齐越,王达川,扬懿,李蕊,孙路,葛彪,张民辉,沈益华. 水运工程. 2015(06)
[10]基于TOPSIS模型城市常规公共交通适应性评价[J]. 吴瑶,陆建,邱红桐,李亚平,马继萍.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4(06)
博士论文
[1]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 邓延洁.大连海事大学 2016
[2]沿海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研究[D]. 王文渊.大连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城市快速通道网规划布局的适应性分析及优化研究[D]. 张正东.西南交通大学 2015
[2]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市场及船型问题研究[D]. 周凯捷.大连海事大学 2014
[3]区域综合交通系统经济适应性评价研究[D]. 郑达.北京交通大学 2014
[4]长江干线航运发展与流域经济适应性评价研究[D]. 苏凡.武汉理工大学 2013
[5]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施适应性分析及评价[D]. 徐佳逸.兰州交通大学 2013
[6]港口的经济适应性评价研究[D]. 严治.武汉理工大学 2012
[7]基于供应链的港口物流系统绩效评价研究[D]. 刘若冰.重庆交通大学 2011
[8]长江集装箱运输发展态势研究[D]. 李大海.大连海事大学 2010
[9]地铁枢纽站设施仿真建模及设施能力适应性分析[D]. 韩佳辰.吉林大学 2009
[10]基于熵-DEA模型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D]. 臧晓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26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426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