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变形及数值模拟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6 17:23
为研究土岩复合地层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时空效应特征与规律,以南宁地铁某车站基坑为研究背景,在不同施工工况下对车站基坑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并结合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差距较小,2种变形规律接近一致,有限元计算结果合理。围护结构水平位移随施工进行逐渐增大,呈现鼓肚形状,水平位移由桩顶移动到桩身,最大位移稳定在桩身0.5~0.75H处;围护结构受力集中在第2道和第3道内支撑位置;基坑地表沉降中,长边方向的沉降比短边方向沉降明显,空间效应显著;在地铁车站深基坑中,基于时空效应机理,考虑施工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调整施工工序和参数,对基坑稳定和控制变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0,16(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考虑时空效应基坑设计
以南宁市地铁5号线1期工程由东向西的1座车站为例。车站位于昆仑大道与降桥路交叉T字路口处,沿昆仑大道方向设置,周边建筑环境密集。车站具体地理位置如图2所示。该车站为地下3层双柱岛式车站,车站主段基坑开挖深度约为20.6 m。主体围护结构体系为立孔灌注桩+混合内支撑法施工。围护桩主要采用Φ1000@1300灌注桩;基坑共有4道支撑,第1道为砼支撑,水平间距为9 m,截面尺寸800 mm×800 mm,扩大端设置八字斜支撑;第2~4道支撑均为间距3.25 m,管径Φ800 mm,管片厚度16 mm的钢支撑。车站围护结构体系平面简化如图3所示。
基坑标准段围护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时空效应的深基坑工程变形规律分析[J]. 奚家米,付垒.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16)
[2]城市轨道交通2018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J]. 城市轨道交通. 2019(04)
[3]钢支撑滞后架设对深基坑围护结构及地表沉降的影响[J]. 胡之锋,陈健,周兴涛,胡锡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1)
[4]软土深开挖致地铁车站基坑及邻近建筑变形特性研究[J]. 刘念武,陈奕天,龚晓南,俞济涛. 岩土力学. 2019(04)
[5]兰州地铁某车站深基坑开挖变形特性分析[J]. 周勇,叶炜钠,高升. 岩土工程学报. 2018(S1)
[6]Midas/GTS在岩土工程中应用[J]. 岩土力学. 2013(08)
[7]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规律FLAC模拟研究[J]. 高丙丽,张琨,任建喜,刘均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03)
[8]上海地区深基坑周边地表变形性状实测统计分析[J]. 王卫东,徐中华,王建华. 岩土工程学报. 2011(11)
[9]考虑时空效应的软土深基坑变形有限元分析[J]. 王桂平,刘国彬. 土木工程学报. 2009(04)
[10]上海地区深基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性状[J]. 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 土木工程学报. 2008(08)
本文编号:3520609
【文章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0,16(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考虑时空效应基坑设计
以南宁市地铁5号线1期工程由东向西的1座车站为例。车站位于昆仑大道与降桥路交叉T字路口处,沿昆仑大道方向设置,周边建筑环境密集。车站具体地理位置如图2所示。该车站为地下3层双柱岛式车站,车站主段基坑开挖深度约为20.6 m。主体围护结构体系为立孔灌注桩+混合内支撑法施工。围护桩主要采用Φ1000@1300灌注桩;基坑共有4道支撑,第1道为砼支撑,水平间距为9 m,截面尺寸800 mm×800 mm,扩大端设置八字斜支撑;第2~4道支撑均为间距3.25 m,管径Φ800 mm,管片厚度16 mm的钢支撑。车站围护结构体系平面简化如图3所示。
基坑标准段围护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时空效应的深基坑工程变形规律分析[J]. 奚家米,付垒.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16)
[2]城市轨道交通2018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J]. 城市轨道交通. 2019(04)
[3]钢支撑滞后架设对深基坑围护结构及地表沉降的影响[J]. 胡之锋,陈健,周兴涛,胡锡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1)
[4]软土深开挖致地铁车站基坑及邻近建筑变形特性研究[J]. 刘念武,陈奕天,龚晓南,俞济涛. 岩土力学. 2019(04)
[5]兰州地铁某车站深基坑开挖变形特性分析[J]. 周勇,叶炜钠,高升. 岩土工程学报. 2018(S1)
[6]Midas/GTS在岩土工程中应用[J]. 岩土力学. 2013(08)
[7]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规律FLAC模拟研究[J]. 高丙丽,张琨,任建喜,刘均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03)
[8]上海地区深基坑周边地表变形性状实测统计分析[J]. 王卫东,徐中华,王建华. 岩土工程学报. 2011(11)
[9]考虑时空效应的软土深基坑变形有限元分析[J]. 王桂平,刘国彬. 土木工程学报. 2009(04)
[10]上海地区深基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性状[J]. 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 土木工程学报. 2008(08)
本文编号:3520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520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