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高速铁路路基加固效果及稳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8 12:39
  为确定高速铁路路基的强夯加固效果及其技术参数,以某高速铁路粉土及粉质黏土路基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15和20 m等2种落距时,路基承载力和变形的变化及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路基土单次夯击下沉量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各落距后两击下沉量能够满足设计的夯击终止条件;夯击后,表层土体含水率、干密度及比贯入阻力均有明显改善,有效加固区内加固效果明显;夯击后,3个试验测点处的路基承载力特征值均大于150 kPa,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夯击初期数值计算结果略小于现场试验结果,但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文章来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30(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高速铁路路基加固效果及稳定性分析


满夯夯点布置

高速铁路路基加固效果及稳定性分析


点夯点位布置

关系曲线,次数,关系曲线,阈值


由图3和图4可知: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单次夯击下沉量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累计夯沉量在第6击前较大,其后逐渐趋于平稳。由现场实测数据可知:当落距为15 m时,3遍点夯的后两击平均下沉量为2.33 cm,小于设计夯击终止阈值,而20 m落距时3遍点夯后两击平均下沉量为4 cm,其值虽小于设计终止阈值,但为确保工程质量,需对其夯击效果作进一步的数值模拟研究。图4 20 m落距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软土地基框构桥顶进施工方法和控制措施研究[J]. 赵永船,张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9(S2)
[2]基于综合检测法的碎石土地基强夯效果评价[J]. 仉文岗,侯中杰,钟祖良,别聪颖.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09)
[3]滨海含软土夹层粉细砂地基高能级强夯加固试验研究[J]. 贾敏才,刘波,周训军.  建筑结构学报. 2019(11)
[4]强夯的物质点法模拟及其能量转化规律分析[J]. 张芮瑜,孙玉进,宋二祥.  岩土工程学报. 2019(07)
[5]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J]. 贾剑青,刘杰,赖远明,李明正.  中国铁道科学. 2018(06)
[6]强夯荷载作用下地基竖向位移数值分析[J]. 范文超,蔡新,徐宝明,蔡锐,张添烨.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8(04)
[7]基于帽盖模型的强夯地基应力–应变特征与有效加固范围分析[J]. 姚占勇,周冲,蒋红光,毕玉峰,孙梦林,周磊生,齐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8(04)
[8]陆域与海域深厚碎石回填地基高能级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对比试验研究[J]. 闫楠,白晓宇,水伟厚,廖天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7)
[9]基于体应变的强夯加固范围研究[J]. 姚仰平,张北战.  岩土力学. 2016(09)
[10]城际高速铁路跨越断裂带地基的安全技术评价[J]. 倪宏革,朱雷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6(06)



本文编号:3524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524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3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