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区地貌演化及其铁路沿线地质灾害效应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14:18
三江地区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十分强烈,是我国大陆新构造运动最为活跃的地区,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四山夹三水的高山峡谷地貌。拟建的滇藏铁路穿越此区,铁路沿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繁,工程地质问题突出。本文通过对三江地区地貌特点的研究,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限定了滇藏铁路沿线地貌特征对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效应的影响,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对三江区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象水文条件、新构造运动及区域内活动断裂及地震等区域地质背景进行了整理分析;2.将三江区划分为山地—多级阶地—河流、山地—剥夷面—洪积扇-湖泊、高原面—剥蚀面—湖泊或盆地、山地—河流—三角洲—湖泊四类地貌组合;从动力角度划分为侵蚀构造区、构造剥蚀区、侵蚀堆积区、三个分区;其内外动力作用依次降低,在分布上表现为从兰坪构造结部位逐渐往北;3.从夷平面分布特征、地貌信息熵和河流纵剖面形态三个角度分析了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貌演化的影响;分析了三江区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夷平面分布特征;将三江区划分为三个流域,计算各流域、各流域夷平面以上及以下的地貌信息熵,以此分析各流域所处的地貌演化阶段,判断各流域内外动力对抗作用的强弱;以河流纵...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Davis地貌发展阶段模式图(据Davis[7]
度来描述河谷纵剖面形态。不同学者对凹度的计算不尽相同,较为科学[34]的方法,他通过河流纵剖面线的河口河源两点作矩形,矩形被纵剖面上下两部分比值既为凹度 N。当 N<1 时,河流纵剖面为上凸型;当 N=1直线型;当 N>1 时,纵剖面为下凹型。伊凡诺夫基础之上,蒋忠信[35]提出均一流域河谷纵剖面形态是以河口或抛物线,以河口为坐标原点的抛物线方程表达为:NLlh H 中 h 为纵剖面上某点与河口间的高差;H 为河源与河口间的高差;l 为纵河口的距离;L 为纵剖面线水平距离。他认为在地壳持续、匀速抬升以构造条件和内营力活动条件下,河口段首先开始下切(图 1-2 线 1),河次经历上凸型(图 1-2 线 2),接近直线型(图 1-2 线 3),并经下凹型(最后演化到凹度最大的均衡剖面(图 1-2 线 5)。
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滇藏铁路三江并流区工程地质减灾选线研究[J]. 宋章,朱颖,魏永幸,蒋良文,张广泽. 铁道工程学报. 2019(02)
[2]白龙江流域地貌演化及其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 郭富赟,孟兴民,陈冠,熊木齐. 人民长江. 2016(07)
[3]对滇藏铁路三江段工程地质问题的深化认识[J]. 张加桂,张永双,曲永新,曹鹤. 工程地质学报. 2010(05)
[4]边坡稳定强度折减有限元分析中的若干问题讨论[J]. 万少石,年廷凯,蒋景彩,栾茂田. 岩土力学. 2010(07)
[5]本构模型对边坡稳定有限元分析的影响[J]. 李宗坤,霍香丽,李艳. 人民黄河. 2009(12)
[6]滇西地区怒江河流阶地、夷平面变形反映的第四纪构造运动[J]. 李光涛,陈国星,苏刚,杨攀新. 地震. 2008(03)
[7]青藏高原与三江并流区新构造期划分及环境演化[J]. 明庆忠. 云南地质. 2007(04)
[8]滇藏铁路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线路走向研究[J]. 卿三惠,黄润秋,杨英,孟文力. 铁道工程学报. 2007(10)
[9]地质灾害国内外研究现状浅析[J]. 奚晓青,杨新宝. 中国水运(学术版). 2007(09)
[10]纵向岭谷三江并流区河谷地貌特征分析[J]. 明庆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博士论文
[1]基于3S技术的卧龙大熊猫生境地质灾害影响评价研究[D]. 孟庆凯.成都理工大学 2016
[2]基于3S技术的奔子栏水源地库区库岸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及灾害风险性区划研究[D]. 单博.吉林大学 2014
[3]基于3S技术的岩桑树水电站近坝区滑坡敏感性评价[D]. 谭春.吉林大学 2013
[4]基于3S技术的汶川强震区潜在突发性泥石流危险性区划及评价研究[D]. 杨鑫.成都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97004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Davis地貌发展阶段模式图(据Davis[7]
度来描述河谷纵剖面形态。不同学者对凹度的计算不尽相同,较为科学[34]的方法,他通过河流纵剖面线的河口河源两点作矩形,矩形被纵剖面上下两部分比值既为凹度 N。当 N<1 时,河流纵剖面为上凸型;当 N=1直线型;当 N>1 时,纵剖面为下凹型。伊凡诺夫基础之上,蒋忠信[35]提出均一流域河谷纵剖面形态是以河口或抛物线,以河口为坐标原点的抛物线方程表达为:NLlh H 中 h 为纵剖面上某点与河口间的高差;H 为河源与河口间的高差;l 为纵河口的距离;L 为纵剖面线水平距离。他认为在地壳持续、匀速抬升以构造条件和内营力活动条件下,河口段首先开始下切(图 1-2 线 1),河次经历上凸型(图 1-2 线 2),接近直线型(图 1-2 线 3),并经下凹型(最后演化到凹度最大的均衡剖面(图 1-2 线 5)。
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滇藏铁路三江并流区工程地质减灾选线研究[J]. 宋章,朱颖,魏永幸,蒋良文,张广泽. 铁道工程学报. 2019(02)
[2]白龙江流域地貌演化及其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 郭富赟,孟兴民,陈冠,熊木齐. 人民长江. 2016(07)
[3]对滇藏铁路三江段工程地质问题的深化认识[J]. 张加桂,张永双,曲永新,曹鹤. 工程地质学报. 2010(05)
[4]边坡稳定强度折减有限元分析中的若干问题讨论[J]. 万少石,年廷凯,蒋景彩,栾茂田. 岩土力学. 2010(07)
[5]本构模型对边坡稳定有限元分析的影响[J]. 李宗坤,霍香丽,李艳. 人民黄河. 2009(12)
[6]滇西地区怒江河流阶地、夷平面变形反映的第四纪构造运动[J]. 李光涛,陈国星,苏刚,杨攀新. 地震. 2008(03)
[7]青藏高原与三江并流区新构造期划分及环境演化[J]. 明庆忠. 云南地质. 2007(04)
[8]滇藏铁路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线路走向研究[J]. 卿三惠,黄润秋,杨英,孟文力. 铁道工程学报. 2007(10)
[9]地质灾害国内外研究现状浅析[J]. 奚晓青,杨新宝. 中国水运(学术版). 2007(09)
[10]纵向岭谷三江并流区河谷地貌特征分析[J]. 明庆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博士论文
[1]基于3S技术的卧龙大熊猫生境地质灾害影响评价研究[D]. 孟庆凯.成都理工大学 2016
[2]基于3S技术的奔子栏水源地库区库岸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及灾害风险性区划研究[D]. 单博.吉林大学 2014
[3]基于3S技术的岩桑树水电站近坝区滑坡敏感性评价[D]. 谭春.吉林大学 2013
[4]基于3S技术的汶川强震区潜在突发性泥石流危险性区划及评价研究[D]. 杨鑫.成都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97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59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