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温拌改性沥青的研发及其路用性能
发布时间:2022-11-05 07:46
为解决目前国内温拌剂对国外温拌技术和知识产权依赖较重、成本较高的问题,自主研发了A型和B型2种新型温拌剂,研究了其对SBS改性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这3大指标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2种新型温拌改性沥青的拌和及压实温度,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试验探究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2种新型温拌剂可明显降低沥青的针入度,提高沥青的软化点;A型温拌剂对沥青低温性能有一定负面影响,但仍符合规范要求,B型温拌剂可改善沥青的低温性能;2种新型温拌改性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良好且2种新型温拌剂可明显降低沥青的施工温度;2种新型温拌剂掺入沥青后发生了化学反应,使沥青黏度明显降低,热失重更加平缓稳定,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1.1 试验原材料
1.2 新型温拌改性沥青制备方法
1.3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新型温拌改性沥青常规路用性能
2.2 新型温拌改性沥青耐老化性能
2.3 新型温拌改性沥青黏附性能
2.4 新型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的初步确定
2.5 新型温拌改性沥青与其他温拌改性沥青性能对比
3 微观机理研究
3.1 红外光谱 (FTIR) 测试
3.2 热重 (TG) 分析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橡胶沥青及沥青温拌剂的开发与研究[J]. 袁滨,李晓林,樊杰,张立群. 中外公路. 2012(02)
[2]温拌工艺对胶粉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J]. 王新歧,曹高尚,曾伟,王朝辉.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1(10)
[3]KSH系列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 王春,郝培文,李瑞霞,杨凯.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1(07)
[4]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J]. 郭平,祁峰,弥海晨.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5]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温拌沥青胶结料性能试验研究[J]. 胡宗文,王兆星,王林,马士杰. 公路. 2009(09)
[6]EC120温拌改性沥青性能评价的试验研究[J]. 张起森,黄开斌. 中外公路. 2009(04)
[7]Evotherm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 张镇,刘黎萍,汤文. 建筑材料学报. 2009(04)
[8]温拌沥青混合料现状及存在问题[J]. 刘至飞,吴少鹏,陈美祝,胡德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04)
本文编号:3702190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1.1 试验原材料
1.2 新型温拌改性沥青制备方法
1.3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新型温拌改性沥青常规路用性能
2.2 新型温拌改性沥青耐老化性能
2.3 新型温拌改性沥青黏附性能
2.4 新型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的初步确定
2.5 新型温拌改性沥青与其他温拌改性沥青性能对比
3 微观机理研究
3.1 红外光谱 (FTIR) 测试
3.2 热重 (TG) 分析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橡胶沥青及沥青温拌剂的开发与研究[J]. 袁滨,李晓林,樊杰,张立群. 中外公路. 2012(02)
[2]温拌工艺对胶粉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J]. 王新歧,曹高尚,曾伟,王朝辉.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1(10)
[3]KSH系列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 王春,郝培文,李瑞霞,杨凯.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1(07)
[4]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J]. 郭平,祁峰,弥海晨.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5]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温拌沥青胶结料性能试验研究[J]. 胡宗文,王兆星,王林,马士杰. 公路. 2009(09)
[6]EC120温拌改性沥青性能评价的试验研究[J]. 张起森,黄开斌. 中外公路. 2009(04)
[7]Evotherm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 张镇,刘黎萍,汤文. 建筑材料学报. 2009(04)
[8]温拌沥青混合料现状及存在问题[J]. 刘至飞,吴少鹏,陈美祝,胡德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04)
本文编号:3702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702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