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应用与国外案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18 17:47
将北京部分地铁站点划分为传统街区型、文化科教型以及商业型站点3种类型,并分别与国外同类型站点在地理位置、站点公共艺术元素提取以及公共艺术运用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北京地铁公共艺术未来发展提出应以人为本、凸显地域特色以及实现公众参与等要点,并提出在站点公共艺术设置位置应一体化、艺术创作选题应进一步扩展以及公共艺术创作形式应多元化等建议,探究如何利用公共艺术作品改善地铁站点环境,提升乘客乘车体验,力求为今后地铁公共艺术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地铁公共艺术的概念
1.2 地铁站点公共空间组成部分
1.3 地铁站点公共艺术客观表现
1.4 地铁站点公共艺术精神内涵
2 北京地铁与国外地铁案例对比
2.1 传统街区型
2.1.1 以地铁南锣鼓巷站为例
2.1.1. 1 区位分析
2.1.1. 2 站点公共艺术创作
2.1.1. 3 站点公共艺术表现形式
2.1.2 以地铁建国门站为例
2.1.2. 1 区位分析
2.1.2. 2 站点公共艺术创作
2.1.2. 3 站点公共艺术表现形式
2.1.3 国外优秀案例——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站
2.2 文化科教型
2.2.1 以地铁国家图书馆站为例
2.2.1. 1 区位分析
2.2.1. 2 站点公共艺术创作
2.2.1. 3 站点公共艺术表现形式
2.2.2 以地铁奥林匹克公园站为例
2.2.2. 1 区位分析
2.2.2. 2 站点公共艺术创作
2.2.2. 3 站点公共艺术表现形式
2.2.3 国外优秀案例——法国巴黎卢浮宫站
2.3 商业街区型
2.3.1 以地铁西单站为例
2.3.1. 1 区位分析
2.3.1. 2 站点公共艺术创作
2.3.1. 3 站点公共艺术表现形式
2.3.2 以地铁西直门站为例
2.3.2. 1 区位分析
2.3.2. 2 站点公共艺术创作
2.3.2. 3 站点公共艺术表现形式
2.3.3 国外优秀案例——日本京都车站
3 北京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启示
3.1 站点公共艺术设置位置应一体化
3.2 选题内容上应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3.3 公共艺术的艺术形式应更加多元化
3.4 避免商业气息过浓,为公共艺术品留出生长空间
4 结论
本文编号:3842657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地铁公共艺术的概念
1.2 地铁站点公共空间组成部分
1.3 地铁站点公共艺术客观表现
1.4 地铁站点公共艺术精神内涵
2 北京地铁与国外地铁案例对比
2.1 传统街区型
2.1.1 以地铁南锣鼓巷站为例
2.1.1. 1 区位分析
2.1.1. 2 站点公共艺术创作
2.1.1. 3 站点公共艺术表现形式
2.1.2 以地铁建国门站为例
2.1.2. 1 区位分析
2.1.2. 2 站点公共艺术创作
2.1.2. 3 站点公共艺术表现形式
2.1.3 国外优秀案例——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站
2.2 文化科教型
2.2.1 以地铁国家图书馆站为例
2.2.1. 1 区位分析
2.2.1. 2 站点公共艺术创作
2.2.1. 3 站点公共艺术表现形式
2.2.2 以地铁奥林匹克公园站为例
2.2.2. 1 区位分析
2.2.2. 2 站点公共艺术创作
2.2.2. 3 站点公共艺术表现形式
2.2.3 国外优秀案例——法国巴黎卢浮宫站
2.3 商业街区型
2.3.1 以地铁西单站为例
2.3.1. 1 区位分析
2.3.1. 2 站点公共艺术创作
2.3.1. 3 站点公共艺术表现形式
2.3.2 以地铁西直门站为例
2.3.2. 1 区位分析
2.3.2. 2 站点公共艺术创作
2.3.2. 3 站点公共艺术表现形式
2.3.3 国外优秀案例——日本京都车站
3 北京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启示
3.1 站点公共艺术设置位置应一体化
3.2 选题内容上应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3.3 公共艺术的艺术形式应更加多元化
3.4 避免商业气息过浓,为公共艺术品留出生长空间
4 结论
本文编号:3842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842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