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货车转向架非线性二系悬挂设计及动力学仿真
发布时间:2023-10-04 04:11
随着铁路货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车辆很难在复杂振动环境下仍保持较好的动力学特性,对车辆运行平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系悬挂垂向刚度的减小虽然可以降低转向架传递到车体的振动,提升货车车辆垂向平稳性,但却很难满足货车对二系悬挂高承载能力的要求。因此,提高货车车辆垂向平稳性较为困难。为保证高速货车转向架具有优良的垂向运行平稳性,提高车辆动力学性能。本文根据轨道车辆结构特征建立车辆垂向两自由度线性振动模型,探讨一系、二系悬挂垂向刚度参数、阻尼参数对系统传递率的影响,理清轨道车辆悬挂系统参数对车辆垂向运行平稳性的影响。根据几何非线性结构的负刚度特性,采取正负刚度并联组合的方式,在原有二系悬挂系统中加入具有垂向负刚度特性的结构单元构建出非线性二系悬挂系统。并对此二系悬挂系统进行垂向单自由度建模,采用谐波平衡法进行动力学分析,以验证正负刚度并联组合的方式可以降低系统刚度,提高其隔振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车辆垂向两自由度非线性振动模型,进行动力学理论分析,探讨非线性二系悬挂参数对系统传递率的影响,理清非线性二系悬挂参数对车辆垂向运行平稳性的影响。依据相应规范建立车辆动力学性能的评价体系,结合动力学仿真...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高速重载转向架及悬挂装置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轨道车辆垂向动力学分析
2.1 引言
2.2 垂向两自由度车辆模型的建立
2.3 垂向两自由度车辆模型动力学分析
2.3.1 阻尼对传递率的影响
2.3.2 悬挂刚度对传递率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线性二系悬挂轨道车辆垂向动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负刚度单元力学模型的建立
3.3 非线性二系悬挂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动力学分析
3.4 非线性悬挂的车辆模型的建立及动力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价体系及整车建模仿真分析
4.1 引言
4.2 车辆动力学性能指标的建立
4.2.1 直线平稳性指标
4.2.2 曲线通过性指标
4.2.3 蛇形稳定性指标
4.3 车辆动力学整车模型的建立
4.3.1 整车模型中结构的建立
4.3.2 力单元的建立
4.3.3 整车模型垂向振动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非线性二系悬挂参数优化设计及动力学仿真
5.1 引言
5.2 非线性二系悬挂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5.3 改进前后车辆动力学性能对比
5.3.1 直线平稳性
5.3.2 曲线通过性
5.3.3 蛇形稳定性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51289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高速重载转向架及悬挂装置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轨道车辆垂向动力学分析
2.1 引言
2.2 垂向两自由度车辆模型的建立
2.3 垂向两自由度车辆模型动力学分析
2.3.1 阻尼对传递率的影响
2.3.2 悬挂刚度对传递率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线性二系悬挂轨道车辆垂向动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负刚度单元力学模型的建立
3.3 非线性二系悬挂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动力学分析
3.4 非线性悬挂的车辆模型的建立及动力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价体系及整车建模仿真分析
4.1 引言
4.2 车辆动力学性能指标的建立
4.2.1 直线平稳性指标
4.2.2 曲线通过性指标
4.2.3 蛇形稳定性指标
4.3 车辆动力学整车模型的建立
4.3.1 整车模型中结构的建立
4.3.2 力单元的建立
4.3.3 整车模型垂向振动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非线性二系悬挂参数优化设计及动力学仿真
5.1 引言
5.2 非线性二系悬挂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5.3 改进前后车辆动力学性能对比
5.3.1 直线平稳性
5.3.2 曲线通过性
5.3.3 蛇形稳定性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51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85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