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环境对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及接驳方式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06 18:37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能大、运行可靠、安全环保等诸多优点,是特大城市、大城市缓解城市拥堵、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以及实现TOD发展的最优选择。尽管如此,如何在轨道快速建设背景下,优化客流分布,培育新线客流,促进轨道沿线和站点周边用地开发,依然是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同时,轨道交通出行是一种典型的多方式组合出行,除了轨道主体外,包含接入和接出两大过程,使得轨道出行问题分析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横向对比轨道客流问题和轨道接驳问题,客流的吸引与产生,出行者对于轨道接驳方式的选择,均涉及土地利用、街区设计、公共交通设施等城市建成环境因素。城市建成环境对交通的影响是根本的、深刻的,不同开发密度、不同空间形式、不同用地配置、不同设施组织,影响着个体的出行选择,决定了区域的宏观出行特征,探究建成环境对轨道宏观客流特征和微观接驳方式选择特征的影响,对于掌握轨道交通客流规律,城市用地开发或老城更新,提高城市与轨道交通发展融合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B1601304,2018YFB16009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771049),针对城市建成环境、轨道客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多源数据的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和接驳特征研究
2.1 多源数据介绍
2.1.1 基于网络API接口爬取的POI数据
2.1.2 轨道交通AFC数据
2.1.3 轨道交通出行调查数据
2.1.4 其他数据
2.2 轨道站点客流特征
2.2.1 周客流特征
2.2.2 日客流空间分布特征
2.2.3 日客流时间分布特征
2.3 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特征
2.3.1 个人家庭属性
2.3.2 轨道出行特征
2.3.3 接驳感知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轨道站点缓冲区建成环境的精细化度量
3.1 站点缓冲区的建立
3.2 爬取的建成环境数据特征
3.3 建成环境因素集的建立
3.3.1 土地利用因素
3.3.2 可达性因素
3.3.3 站点属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成环境对轨道站点客流的影响原理剖析
4.1 变量初步分析
4.2 模型选择与构建
4.2.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4.2.2 结构方程模型
4.3 高峰客流分析
4.3.1 早高峰进站客流量分析
4.3.2 早高峰出站客流量分析
4.3.3 晚高峰出站与出站客流量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成环境对轨道接驳方式的作用机理解析
5.1 分析模型选择与构建
5.1.1 离散选择模型介绍
5.1.2 MNL模型建立
5.1.3 模型变量处理
5.2 模型参数标定结果
5.3 接驳方式选择行为分析
5.3.1 个人家庭社会经济属性
5.3.2 建成环境属性
5.3.3 轨道出行属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主要结论
6.2 研究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52251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多源数据的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和接驳特征研究
2.1 多源数据介绍
2.1.1 基于网络API接口爬取的POI数据
2.1.2 轨道交通AFC数据
2.1.3 轨道交通出行调查数据
2.1.4 其他数据
2.2 轨道站点客流特征
2.2.1 周客流特征
2.2.2 日客流空间分布特征
2.2.3 日客流时间分布特征
2.3 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特征
2.3.1 个人家庭属性
2.3.2 轨道出行特征
2.3.3 接驳感知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轨道站点缓冲区建成环境的精细化度量
3.1 站点缓冲区的建立
3.2 爬取的建成环境数据特征
3.3 建成环境因素集的建立
3.3.1 土地利用因素
3.3.2 可达性因素
3.3.3 站点属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成环境对轨道站点客流的影响原理剖析
4.1 变量初步分析
4.2 模型选择与构建
4.2.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4.2.2 结构方程模型
4.3 高峰客流分析
4.3.1 早高峰进站客流量分析
4.3.2 早高峰出站客流量分析
4.3.3 晚高峰出站与出站客流量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成环境对轨道接驳方式的作用机理解析
5.1 分析模型选择与构建
5.1.1 离散选择模型介绍
5.1.2 MNL模型建立
5.1.3 模型变量处理
5.2 模型参数标定结果
5.3 接驳方式选择行为分析
5.3.1 个人家庭社会经济属性
5.3.2 建成环境属性
5.3.3 轨道出行属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主要结论
6.2 研究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52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85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