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桥梁施工节段长度的车—线—桥耦合系统轨道不平顺敏感波长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05 18:21

  本文关键词:基于桥梁施工节段长度的车—线—桥耦合系统轨道不平顺敏感波长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提高车—线—桥耦合振动计算的效率,对桥梁结构和轨道结构进行离散,并采用较短的轨道单元得到任意长度组合的轨道—桥梁耦合单元,由此建立基于桥梁施工节段长度的车—线—桥耦合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Newmark-β方法对模型直接积分求解,进行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采用所建的有限元模型以及对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密度函数进行逆傅里叶变换生成的任意波长轨道随机不平顺,分析桥上轨道随机不平顺的敏感波长。结果表明:由所建的有限元模型能够得到满意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当车速大于175km·h~(-1)时,桥梁振动加速度、轨道位移和列车中间车辆1位轮对的轮轨接触力对轨道不平顺敏感的波长均为1~5m,轨道振动加速度对轨道不平顺敏感的波长为0.03~1m,中间车辆车体振动加速度受波长为0.03~1m短波不平顺的影响很小但受其他波长不平顺的影响较大。因此,高速铁路养护维修应重点关注5m以下波长的轨道不平顺。
【作者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车—线—桥耦合 振动分析 有限元法 耦合单元 节段长度 轨道不平顺 敏感波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8404,51408444)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CFA135)
【分类号】:U441.7;U211
【正文快照】: 车—线—桥耦合振动是高速铁路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为研究该问题而进行有限元建模时,由于往往采用相同长度的桥梁单元和轨道单元[1-3],使得桥跨结构越大,建模和计算越复杂。为提高计算效率,文献[4—5]指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长度的单元进行划分。变截面连续梁桥具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练松良,黄俊飞;客货共运线路轨道不平顺不利波长的分析研究[J];铁道学报;2004年02期

2 邵立军;第五次大提速后轨道的维护管理特点[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4年S1期

3 雷晓燕;;列车通过轨道不平顺和刚度突变时对轨道振动的影响[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4 翁梁锋;林建辉;;基于小波的轨道不平顺信号分析[J];中国测试技术;2006年01期

5 练松良;陆惠明;杨文忠;宗德明;;轨道不平顺分析程序[J];中国铁道科学;2006年01期

6 杨文忠;练松良;刘扬;;轨道不平顺功率谱拟合分析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左玉云;向俊;;郑武线轨道不平顺的相关性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8 陈宪麦;王澜;杨凤春;柴雪松;吴旺青;;用于铁路轨道不平顺预测的综合因子法[J];中国铁道科学;2006年06期

9 高建敏;翟婉明;徐涌;陈东生;;基于概率分布的轨道不平顺发展统计预测[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10 晋智斌;强士中;李小珍;;时滞多维轨道不平顺激励的一致白噪声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娟;;浅谈提速线路轨道不平顺的整治[A];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专集[C];2009年

2 刘玉标;张营营;;车体响应与轨道不平顺的相干分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3年

3 龙志强;史国华;王连春;;磁浮列车轨道不平顺对悬浮状态的影响分析[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4 潘振;吴旺青;陈东生;田新宇;;客运专线300km/h及以上轨道不平顺管理值的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2009年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C];2010年

5 杜俊民;张连发;;提速后线路的维修养护[A];铁道工务论文集(第3册)[C];2004年

6 万家;王澜;;列车在随机和离散事件激励下的仿真振动研究[A];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常春伟;王炳灵;鲍存坤;周宏业;;高速铁路行车速度对桥上列车走行性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宪麦;轨道不平顺时频域分析及预测方法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年

2 杨强;基于轴箱振动的轨道不平顺估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张洁;轨道不平顺非均匀采样信号谱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张格明;中高速条件下车红桥动力分析模型与轨道不平顺影响[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1年

5 史红梅;基于车辆动态响应的轨道不平顺智能感知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刘扬;有砟轨道沉降的概率预测模型[D];同济大学;2007年

7 高建敏;铁路有砟轨道下沉及高低不平顺发展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曲建军;基于提速线路TQI的轨道不平顺预测与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全顺喜;高速道岔几何不平顺动力分析及其控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吕峰;车辆与结构相互作用随机动力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冲锋;轨道不平顺功率谱时域转换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陈冬梅;轨道不平顺数值模拟中的随机数生成算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林怀青;基于数据驱动的轨道不平顺估计方法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4 胡原;在铁路轨道不平顺条件下的车轨系统振动分析[D];天津大学;2008年

5 黄远春;铁路轨道不平顺预测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周佳亮;基于车辆—轨道垂向耦合模型的轨道不平顺估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左玉云;铁路轨道不平顺对车轨系统竖向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8 张德水;轨道不平顺的测量与数据处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徐波;轨道几何不平顺预测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李萌;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轨道不平顺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桥梁施工节段长度的车—线—桥耦合系统轨道不平顺敏感波长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4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424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8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