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埋地金属管道非开挖检测技术工程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8 10:09

  本文关键词:埋地金属管道非开挖检测技术工程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埋地管道检测技术发展迅速,众多针对其防腐层破损、管体腐蚀、应力的理论和技术孕育而生,且均行之有效。由于埋地管道数量增长飞速,造成地下管网错综复杂,加大了埋地管道的检测难度。工程检测中,盗油阀、交叉管线、套管等均是管道检测中的常见情况,均会对检测带来很大程度的干扰,对检测结果的定性、定量有着极大的挑战。但目前鲜有技术针对此类工程问题做出较为系统的解释。本文提出了基于瞬变电磁法的埋地管道非开挖检测技术,不但能检测埋地管道的腐蚀问题,对上述问题也有较好的识别、区分能力。首先,本文论述了瞬变电磁法原理,详细分析其作用在埋地管道中的机理。介绍了瞬变电磁法的常用激励信号和探测装置,通过“烟圈效应”计算得出盗油阀、交叉管线、套管等特征的理论响应范围。其次,剖析了本文使用的埋地管道非开挖检测系统,分析了该系统下的几个重要参数,理论结合实际得到最佳的阻尼电阻值。对线圈传感器的选择做了研究,确定了工程环境下的线圈传感器参数,并试验分析铁氧体对于线圈传感器的影响。编写了关于埋地管道壁厚反演的软件,并通过实验论证其软件的可靠性。然后,针对工程检测常见情形,模拟现场环境,论证了其对于盗油阀、交叉管线(包括其方位)、套管等有较稳定的信号特征和识别、区分能力。同时,试验对比出盗油阀检测的较佳线圈传感器尺寸。最后,通过现场实际工程检测案例,进一步验证了其是一种较为系统的埋地管道非开挖检测技术。
【关键词】:埋地管道检测 瞬变电磁法 非开挖 工程应用 盗油阀门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17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课题研究背景8-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课题研究意义12-13
  • 1.4 论文主要内容13-14
  • 第2章 埋地管道非开挖检测技术理论基础14-22
  • 2.1 瞬变电磁法14-17
  • 2.1.1 电磁法概述14-15
  • 2.1.2 埋地管道非开挖检测原理15-16
  • 2.1.3 埋地管道非开挖检测的特点16-17
  • 2.2 激励信号及探测装置17-19
  • 2.2.1 原始激励信号17
  • 2.2.2 探测装置17-19
  • 2.3 均匀半空间的瞬变电磁场19-21
  • 2.4 本章小结21-22
  • 第3章 线圈传感器及反演软件设计22-40
  • 3.1 激励源装置22-23
  • 3.1.1 发射机22-23
  • 3.1.2 接收机23
  • 3.2 系统参数分析23-26
  • 3.2.1 发射频率24
  • 3.2.2 关断时间24-25
  • 3.2.3 发射磁矩25-26
  • 3.3 传感器的设计与优化26-33
  • 3.3.1 线圈传感器26-28
  • 3.3.2 磁芯线圈28-30
  • 3.3.3 阻尼电阻匹配30-33
  • 3.4 埋地管道非开挖腐蚀检测反演壁厚软件设计33-37
  • 3.4.1 编程语言选择及特点33
  • 3.4.2 平滑滤波33-34
  • 3.4.3 剩余壁厚反演34-35
  • 3.4.4 壁厚反演软件35-37
  • 3.5 埋地管道腐蚀检测试验37-39
  • 3.6 本章小结39-40
  • 第4章 埋地管道非开挖检测工程情况试验分析40-53
  • 4.1 盗油阀门检测试验40-43
  • 4.1.1 试验模型设计40-41
  • 4.1.2 试验分析41-43
  • 4.2 线圈传感器对盗油阀门检测的影响试验43-45
  • 4.2.1 线圈尺寸对盗油阀门检测的影响43-44
  • 4.2.2 检测深度对盗油阀门检测的影响44-45
  • 4.3 不同壁厚值的埋地管道检测试验45-47
  • 4.3.1 试验模型设计45-46
  • 4.3.2 试验分析46-47
  • 4.4 交叉管道检测试验分析47-50
  • 4.4.1 试验模型设计47
  • 4.4.2 交叉管线信号特征分析47-48
  • 4.4.3 不同方位的交叉管线试验分析48-50
  • 4.4.3.1 交叉管线位于上、下侧试验分析48-49
  • 4.4.3.2 不同角度交叉管线试验分析49-50
  • 4.5 盗油阀门与交叉管道对比分析50-52
  • 4.6 本章小结52-53
  • 第5章 工程实际应用53-63
  • 5.1 检测流程53-55
  • 5.1.1 检测前期53-54
  • 5.1.2 检测中期54
  • 5.1.3 检测后期54-55
  • 5.2 工程实例55-62
  • 5.2.1 北京大兴马村盗油阀门检测55-59
  • 5.2.2 成都新都管道检测59-61
  • 5.2.3 北京昌平管道检测61-62
  • 5.3 本章小结62-63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3-64
  • 6.1 总结63
  • 6.2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胜;;论瞬变电磁法在隧道勘查中的应用[J];华北国土资源;2013年05期

2 傅茂朝;瞬变电磁法原理及应用[J];军工勘察;1996年02期

3 王玉方;;瞬变电磁法理论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初探[J];企业技术开发;2014年14期

4 张韬;陆廷金;马建军;荣鹏辉;;瞬变电磁法在地下金属物体探测中的应用[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03期

5 李金花;;瞬变电磁法在检测采空区注浆效果方面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09期

6 王俊茹;张吉恒;许柏青;;瞬变电磁法在高速公路采空区勘测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7年04期

7 祝卫东;张瑛颖;;瞬变电磁法在地下洞体探测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8年11期

8 吴有信;;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瞬变电磁法勘察效果[J];工程勘察;2008年03期

9 刘金涛;顾汉明;胡祥云;;瞬变电磁法三分量解释剖析[J];人民长江;2008年11期

10 席振铢;刘剑;龙霞;侯海涛;;瞬变电磁法三分量测量方法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进;仲鹏;张佃涛;付永波;满孝国;郭金伟;;瞬变电磁法在2308运输联络巷防治水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2 薛国强;李貅;底青云;;瞬变电磁法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A];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专辑[C];2007年

3 王中伟;梁芳敏;魏继祖;;瞬变电磁法在场地溶洞勘探中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4 胡鹏飞;何宏民;张钊;;瞬变电磁法在鹘岭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5 张德元;陈光明;;瞬变电磁法在四川某矿水害探测中的效果[A];四川省煤田地质局论文集[C];2010年

6 薛国强;周楠楠;闫述;陈卫营;;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杨文锋;郭爱侠;;单向脉冲瞬变电磁法应用研究[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岳建华;甘会春;刘树才;许新刚;;矿井瞬变电磁法及其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苏兆锋;赵小文;杨全娣;徐方;揭志刚;汤洪志;;瞬变电磁法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解海军;曾方禄;姬中奎;;基于小波分析的瞬变电磁法资料去噪技术[A];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国芹 杨贵民;瞬变电磁法应用于水源地勘查取得进展[N];中煤地质报;2004年

2 记者 刘如春 通讯员 刘文祥;瞬变电磁法:把矿体“看”得更清楚[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高富丽;地调局携手矿联培训瞬变电磁法探测技术[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束洪福;我国煤矿地下水害预测研究取得突破进展[N];科技日报;2003年

5 束洪福;煤矿地下水害预测研究工作获得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3年

6 张伟;深部资源探测期待飞跃[N];中国黄金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晓;瞬变电磁法三维正演及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张莹莹;地空瞬变电磁法逆合成孔径成像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3 石显新;瞬变电磁法勘探中的低阻层屏蔽问题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年

4 解海军;煤矿积水采空区瞬变电磁法探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杜庆丰;瞬变电磁法工作装置、数据预处理及反演解释系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李建慧;基于矢量有限单元法的大回线源瞬变电磁法三维数值模拟[D];中南大学;2011年

7 吴小平;TEM中宽频激励源及单脉冲测深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坤;瞬变电磁法在伊犁某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2 谢石文;瞬变电磁法同一回线与“8”字形回线一维正反演对比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3 吴学银;瞬变电磁法三维有限差分正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徐剑波;瞬变电磁法理论探测深度的研究及应用[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5 章亚威;瞬变电磁法解释深度的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6 陈晨;埋地金属管道非开挖检测技术工程应用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7 张广博;掘进工作面富水区瞬变电磁法多分量探测物理模拟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梁爽;瞬变电磁法探测煤矿水害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张晓峰;瞬变电磁法探测煤田采空区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10 崔健;瞬变电磁法大电流、小回线装置在矿井巷道内探测的应用及数据精细处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埋地金属管道非开挖检测技术工程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8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458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9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