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位季冻区砂土路基工程环境变化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水位季冻区砂土路基工程环境变化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季节性冻土 粉砂土 路基 含水率 温度场 地下水位
【摘要】:我国东北季节性冻土区的在建和已建铁路路基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冻害难题,掌握路基工程环境变化特征,可为研究深季节冻土区路基的冻害成因提供分析依据。本文以火石岗至渤海铁路项目为依托,在辽宁台安段选择了高低两个粉砂土路基试验断面,通过现场监测,对高水位季冻区粉砂土路基工程环境中温度、含水率、地下水位、路基表面沉降变形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路基表层土体温度受外界大气温度影响较大;温度受外界气温的影响随路基深度地增加而逐渐减弱。另外,受横向热差异影响,路基阴阳坡两侧温度分布状态不平衡,可能引发铁路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2)由于路基浅表层土体受温度、降水等外界条件影响很大,并且受冻深处水分的迁移积聚的影响,含水率在离路基表面深度0~1.0 m范围内(即冻深处附近)分布不均匀;在深度1.5~2.5 m范围内含水率,变化波动不大,相对稳定;在深度2.5~3.5 m之间土体含水率增长幅度很大,比较离散。水分迁移积聚现象在路基土体最大冻深处比较显著。因此,在水分迁移积聚显著的冻深部位附近设置防水隔离层以及修建完善的路基表面排水系统很有必要。(3)水位涨幅的大小跟降水量的大小有关:降水量大,地下水位上升幅度相对较大,反之则相对较小;水位动态在监测期间随季节的改变而变化:9~12月进入枯水期,水位以下降为主,下降幅度为0.183~0.186 m。12月~3月水位有较小幅度的降低,下降幅度为0.052~0.057 m。(4)路基两侧沉降变形受路基阴阳坡效应影响会出现差异性,沉降变形差随路堤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监测期间,高路堤(7.39 m)的左右路肩最大冻胀量差为2.79 mm,低路堤(4.22 m)的左右路肩最大冻胀量差为1.81 mm。高路堤左右路肩冻胀沉降差比低路堤左右路肩冻胀沉降差大0.98 mm。由于阴阳坡效应影响,路基高度越大,路基两侧沉降差也越大,它是引发路基不均匀冻胀变形的主要因素。此外,温度和水是引起路基土体冻胀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季节性冻土 粉砂土 路基 含水率 温度场 地下水位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6.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引言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2.1 冻土区路基工程国内外现场监测研究概况9-10
- 1.2.2 冻土路基温度场的研究10
- 1.2.3 冻土路基水分子迁移积聚研究10-11
- 1.2.4 冻土路基冻胀融沉变形规律研究11-12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1.4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13-15
- 1.4.1 研究内容13-14
- 1.4.2 研究思路及方法14-15
- 第二章 路基工程概况及监测系统概述15-21
- 2.1 工程概况15-16
- 2.1.1 线路概况15
- 2.1.2 试验段工程概况15-16
- 2.2 路基工程环境的自然特征简述16-17
- 2.2.1 地质特征16
- 2.2.2 水位特征16-17
- 2.2.3 气象特征17
- 2.3 现场监测系统概述17-20
- 2.3.1 温度采集系统概述17-18
- 2.3.2 含水率采集系统概述18-19
- 2.3.3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概述19-20
- 2.3.4 路基表面沉降观测系统概述20
- 2.4 本章小结20-21
- 第三章 现场试验监测方案与数据采集方法21-35
- 3.1 路基温度测试方案布设和数据采集21-26
- 3.1.1 路基温度测试方案21-25
- 3.1.2 路基温度测试的数据采集25-26
- 3.2 路基含水率采集方案布设与数据采集26-30
- 3.2.1 路基含水率采集方案26-29
- 3.2.2 路基含水率监测的数据采集29-30
- 3.3 地下水位监测方案布设与数据采集30-31
- 3.3.1 地下水位监测方案30
- 3.3.2 地下水位监测的数据采集30-31
- 3.4 路基表面沉降观测方案布设与数据采集31-32
- 3.4.1 路基表面沉降观测方案31-32
- 3.4.2 路基表面沉降变形的数据采集32
- 3.5 监测试验的频率及周期32-33
- 3.6 监测试验精度保障措施33-34
- 3.6.1 路基沉降观测试验精度保障33
- 3.6.2 路基温度监测试验精度保障33-34
- 3.7 本章小结34-35
- 第四章 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35-53
- 4.1 路基本体温度的变化规律35-42
- 4.2 路基本体含水率变化规律42-46
- 4.3 地下水位变化动态特征46-48
- 4.4 路基表面沉降变形规律48-50
- 4.5 本章小结50-53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3-56
- 5.1 结论53-54
- 5.2 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59
- 致谢59-60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基工程》2005年总目次第1~6期(总第118~123期)[J];路基工程;2005年06期
2 刘玲,范智杰;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问题及防治[J];重庆建筑;2005年04期
3 范文田;;《路基工程》2004年的他引率位居全国同类专业期刊前列[J];路基工程;2006年01期
4 ;《路基工程》2006年总目次 第1~6期(总第124~129期)[J];路基工程;2006年06期
5 朱晓金;杜梅;马红;;浅谈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5期
6 ;路基工程·中铁十二局[J];铁道建筑技术;2009年01期
7 辛建丽;;路基工程费用对江苏高速公路造价的影响[J];现代交通技术;2009年04期
8 苑杰;史娜娜;;浅谈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J];科技风;2009年04期
9 魏秉鸿;;路基工程质量的成因探析[J];科技传播;2010年18期
10 陈宪国;;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处理措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抗常;;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水平[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张青松;;论路基工程质量的成因及处理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3 刘义富;;浅论公路路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张玉富;;黑龙江省粘性土路基填料强度评价及改善措施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5 秦海莲;高传贤;;对如何消除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几点建议[A];长治—晋城高速公路总结大会专辑[C];2004年
6 王开保;;公路填挖交界路基病害处治的设计方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7 俄广迅;滕建军;郎吉娥;;浅析加强路基稳定的施工工艺[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8 向波;李勇;;汶川大地震震中生命线路基工程保通处治简述[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9 赵峰;;浅谈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A];2014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崔国海;许风臣;;路基工程质量的成因及处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满益群;路基工程 月底完工[N];张家界日报;2007年
2 记者 屈孝渊 艾蓓;安康大道路基工程完成90%以上[N];安康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芳;确保年底顺利完成路基工程[N];张家界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周和平;路基工程:9月底完工[N];张家界日报;2007年
5 马秋平邋记者 赵晓强 尹一平;确保今年底完成路基工程[N];锦州日报;2007年
6 张晓东邋赵柏洋;150公里通乡油路路基工程通过检测[N];南充日报;2008年
7 马海君 刘凤云;承唐高速公路兴隆连接线路基工程竣工[N];承德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于学峰 许雯雯 缪如芳 记者 燕明;承朝高速公路今年将完成全线路基工程[N];承德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姜峰;坚实而稳固的路基[N];人民铁道;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雷黎丽;确保乐宜高速路基工程年前完工[N];乐山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过震文;细砂路基长期性能及其保障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2 夏利江;多年冻土区典型工程太阳辐射规律及热边界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高翔;高速公路新老路基相互作用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张永清;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特性与控制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傅珍;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路基差异沉降及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6 翁效林;高速公路拓宽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7 郑飞龙;轨道路基动力响应原位试验电液伺服激振系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8 徐光辉;路基系统形成过程动态监控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黎剑华;条形药包硐室控制爆破仿真研究及其在高等级路基工程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5年
10 杨洋;公路处治土THMC耦合模型及路基变形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群群;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无砟轨道结构的动力影响与沉降限值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肖硕;南方湿热地区典型路基土干法与湿法击实试验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翟明虎;黄泛区粉土路基强夯质量研究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4 李恩奎;平原水网区黏性土路基修筑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何雨;有轨电车路基荷载特征与结构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刘光鹏;地下水变化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桩网结构路基变形及线路平顺性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于一凡;黄泛区粉土路基冲击压实动力特性研究与机理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8 刘文月;库岸路基变形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9 郜利飞;高水位季冻区砂土路基工程环境变化特征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10 唐勇斌;多雨地区路基路面饱和—非饱和渗流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30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53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