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速路施工区限速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市快速路施工区限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快速路施工区 可变限速 速度模型 数据差异分析 VISSIM仿真
【摘要】: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内部跨区域交流的增强,快速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快速路改扩建、路面养护以及一些大型工程项目施工占用快速路车道的情况逐渐增多,快速路施工区成为交通问题集中的区域。该区域的交通问题表现为规律性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车辆油耗排放增加等。本文以快速路施工区交通特性为基础,研究合理的可变限速策略和限速值确定方法,达到车流运行安全、高效、经济的目的。以双向六车道快速路最外侧车道封闭施工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道路环境特性,分析了换道行为规律、跟驰行为规律以及交通冲突等车辆运行特性,根据实测数据统计分析了交通量时空分布、车头时距特征、车速整体变化趋势、不同时段车速特征等交通流特性。从安全、效率、经济三方面进行限速必要性研究。分析了限速对车速的影响(车速值、速度标准差、限速遵守情况);速度通过影响驾驶员身心特征、车辆性能、事故率、事故严重度从而影响施工区交通安全;对施工区延误的分类与形成过程进行几何解析,运用交通波理论解释限速对延误的影响;采用数据统计分析得出速度、加减速与油耗的相关性。快速路路段交通状态参数实时变化,所采集车速均为离散数据,同一时间同一路段车辆车速各异,驾驶员对限速标志的遵守情况不同,施工区路段限速条件变化将引起车速变化且变化程度也因车而异,而综合安全、效率、油耗存在一个最优车速,因此通过调节限速值优化快速路施工区交通运行状态可以转化为通过设定限速值使离散的车速与最优车速差异化最小的过程。本文形成了施工区延误、油耗计算方法以及基于交通冲突的安全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安全、效率、油耗多目标优化的最优速度模型,在仿真平台下运行并输出不同限速条件下平峰、高峰车辆运行数据,采用平均车速差、方差指标定量评价离散车速与最优车速间的数据差异,将数据差异最小者对应的限速值作为最优限速值。最后,借助VISSIM对限速策略进行仿真,详细阐述了施工区VISSIM模型的搭建,对平峰和高峰的限速值计算方法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限速值确定方法可以兼顾高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快速路施工区 可变限速 速度模型 数据差异分析 VISSIM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主要内容13-14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4-16
- 第二章 快速路施工区交通特性分析16-27
- 2.1 快速路施工区定义及分类16-18
- 2.1.1 施工区定义及区域划分16
- 2.1.2 施工区分类及交通组织形式16-18
- 2.2 快速路施工区交通特性18-25
- 2.2.1 道路环境特性18
- 2.2.2 车辆运行特性18-22
- 2.2.3 交通流特性22-25
- 2.3 本章小结25-27
- 第三章 快速路施工区限速影响分析27-40
- 3.1 限速对运行车速的影响27-30
- 3.1.1 限速与车速值27-28
- 3.1.2 限速与车速离散28-30
- 3.1.3 限速有效性分析30
- 3.2 速度、限速与交通安全30-35
- 3.2.1 车速对驾驶员影响30-32
- 3.2.2 车速对车辆性能影响32
- 3.2.3 车速与交通事故32-34
- 3.2.4 限速与交通安全34-35
- 3.3 速度、限速与运行延误35-37
- 3.3.1 延误形成与分类35-36
- 3.3.2 限速对延误影响36-37
- 3.4 速度、限速与车辆油耗37-39
- 3.5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快速路施工区限速策略研究40-50
- 4.1 快速路施工区限速控制策略40-42
- 4.1.1 可变限速基本原理40
- 4.1.2 施工区可变限速控制策略40-42
- 4.2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最优速度模型42-48
- 4.2.1 基于运行延误费用的目标函数42-44
- 4.2.2 基于车辆油耗费用的目标函数44-45
- 4.2.3 基于交通安全的约束条件45-48
- 4.2.4 最优速度模型48
- 4.3 基于最优速度的限速值确定48-49
- 4.4 本章小结49-50
- 第五章 快速路施工区限速策略仿真50-60
- 5.1 仿真平台搭建50-54
- 5.1.1 仿真平台确定50
- 5.1.2 路段模型构建50-53
- 5.1.3 模型参数标定53-54
- 5.2 仿真实验设计54-55
- 5.3 仿真结果分析55-59
- 5.3.1 平峰时段仿真结果分析55-57
- 5.3.2 高峰时段仿真结果分析57-59
- 5.4 本章小结59-6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0-62
- 6.1 主要研究结论60-61
- 6.2 研究展望61-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5
- 附录65-72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清霞;聂永成;周建;周荣贵;;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施工区路段布局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S1期
2 周嗣恩;徐春;韩凤春;钱邵武;;占道施工区交通安全分析与对策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年02期
3 李嘉;许国初;;多车道道路改扩建工程中最优施工区长度的研究[J];公路工程;2008年05期
4 马壮林;朱慧芳;张生瑞;赵跃峰;;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优化研究[J];中外公路;2012年04期
5 孙智勇;孙小端;;高速公路施工区车辆汇入的可接受间隙[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6期
6 何小洲;过秀成;吴平;杨卫东;;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特性分析[J];公路;2005年12期
7 林航飞;付强;张红军;杨晓芳;;基于延误的公路施工区重型车辆影响规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冯杰;;道路施工区交通组织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9年11期
9 吴立新;韩娟;;高速公路施工区信号汇入控制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10 查伟雄;洪荣卿;;占道施工区公交线调整方案选择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郑永钦;为了安全让施工区“智能”起来[N];中国交通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张崇宁;溪洛渡电站规范管理施工区工程运输秩序[N];凉山日报(汉);2007年
3 马作成;册亨多措并举构建和谐工区[N];黔西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耘;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流特性与安全风险分析[D];长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攀;城市快速路施工区通行能力估计模型与施工区长度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孙若晓;施工区对城市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影响分析与仿真[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申黎华;城市施工区防护墙绿色设计实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周进;基于驾驶员视认特性的高速公路施工区标志标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黄富斌;高速公路施工区行车风险与度量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6 曾莉;城市快速路施工区限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7 朱永光;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与作业段长度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梁晓琳;立交桥施工区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9 郑建伟;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10 王林;高速公路大修工程施工区交通组织与应急预案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41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54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