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入渗对花岗岩残积土高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降雨入渗对花岗岩残积土高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道路工程 花岗岩残积土高路堤 降雨入渗 软化效应 稳定性
【摘要】:为研究降雨入渗对花岗岩残积土高路堤边坡内部水位线分布、负孔隙水压力消散、稳定性的影响,采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eep模块模拟短时间特大暴雨、长时间小强度降雨两种工况下边坡的入渗规律,并结合花岗岩残积土遇水软化的特性以及饱和-非饱和理论对现有的饱和-非饱和抗剪强度理论、土体重度进行修正,最后将渗流计算的孔隙水压力导入到FLAC3D中对路堤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高路堤边坡内部水位线随降雨历时增加由坡脚逐渐上升;相同降雨量下,长时间小强度降雨对边坡内部水位线上升的影响明显大于短时间特大暴雨工况;综合考虑负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软化效应、土体重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短时间特大暴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长时间小强度降雨对花岗岩残积土高路堤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花岗岩残积土高路堤 降雨入渗 软化效应 稳定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08042,51508040,51578079,51678073,51278067)
【分类号】:U416.1
【正文快照】: 花岗岩残积土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以广东省为例,广泛分布花岗岩残积土的区域占广东省面积的30%~40%。由于广东地区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山体多发育有厚层或巨厚层的花岗岩风化壳或坡残积层,同母岩相比,大部分矿物虽已经变质,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继承母岩的结构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家明;李廷学;黄志(山仑);何颐华;;高层建筑下花岗岩残积土地基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1988年02期
2 李江;邓斌;;花岗岩残积土在周期荷载下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J];岩土力学;1989年04期
3 曾锋;;广东市桥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特性[J];土工基础;1993年01期
4 阳发清,孙瑞娟;花岗岩残积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变形特性的探讨[J];勘察科学技术;2002年06期
5 李萍;;浅谈福建省花岗岩残积土的岩土工程地质特性[J];城市勘测;2006年06期
6 郑韶鹏;张永固;姚道平;;厦门岛周边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工程地质特征浅析[J];福建地震;2007年Z2期
7 郑韶鹏;张永固;付萍;;厦门岛周边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工程地质特征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36期
8 戴继;高广运;王铁宏;;花岗岩残积土的地区差异及对其工程特性的研究[J];港工技术;2009年01期
9 杨树俊;陈明星;;浅析花岗岩残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06期
10 蔡秀丽;;花岗岩残积土的崩解特性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眭彪;董国明;林炜;张家远;;花岗岩残积土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的简便工程方法评价[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洁;尚彦军;;华南地区花岗岩风化土粒度分布特征剖面及区域变化[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成伟;花岗岩残积土工程特性及地铁深基坑设计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吴能森;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的特性及工程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抒;广州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崩解特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2 范冲;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的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佳佳;切坡和降雨对广西花岗岩残积土滑坡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蔡旭;花岗岩残积土路基填筑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5 赵磊军;改良花岗岩残积土强度特性及崩解特性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建新;南岳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微观特性及崩解机理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7 曾朋;花岗岩残积土的压实特性及崩解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肖晶晶;花岗岩残积土的结构性及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赖榕洲;福州地区花岗岩残积土Duncan-Chang模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10 谭焕杰;花岗岩残积土路堤填筑及其软基处治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68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56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