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悬浮隧道结构选型关键参数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09:04

  本文关键词:悬浮隧道结构选型关键参数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悬浮隧道 荷载作用 波浪理论 定常流 流固耦合 有限元


【摘要】:悬浮隧道,英文名译为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简称SFT,是一种能够用于跨越江河湖泊、海湾、海峡和其他水道的一种新型管状交通构筑物。与传统隧道的不同在于隧道结构完全被水包围,既不在地层上也不穿越地层,其力学原理是利用结构自身的重量、水体对结构的浮力和锚固力三者的平衡作用,来达到隧道结构悬浮于水中一定深度的目的。这种新型交通结构形式具有通行时间短、不受极端自然天气的影响、建造地点选择较为自由、对自然景观能达到最大程度保留、经济效益高、建造费用合理等等众多优点,这将使得未来悬浮隧道在解决各国岛屿与陆地连接、海湾通道和近海岸工程建设等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是这种潜在的巨大工程应用价值,悬浮隧道正成为现今隧道专业方向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针对悬浮隧道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概述了悬浮隧道在水环境下所受到的荷载作用类型,并对各种荷载加以归纳总结。2.对波浪理论做了简要介绍,重点对波浪和水流对悬浮隧道的作用力进行了计算方法分析,同时对波流联合作用下的悬浮隧道管段结构作了分析,并得到了运用定常流理论来计算水流对悬浮隧道的荷载值。3.对流固耦合基本原理做了详细介绍,并对流体运动方程和湍流模型做了详细说明,用来分析流体运动的实质力学原理,对流体运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4.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模型,利用流固耦合原理,分析在八种断面形式下,悬浮隧道管段截面周边的流场、压力场分布规律,并加以研究总结。5.运用有限元软件构建三维模型,利用流固耦合原理,参考前者分析结果,选择3种断面形式,在改变洋流流速、悬浮深度、断面类型3种影响悬浮隧道结构选型的关键参数下,分析隧道管体的位移分布和应力应变分布情况,并对结果作分析研究,确定最为合适的断面形式,为将来悬浮隧道的断面设计、工程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悬浮隧道 荷载作用 波浪理论 定常流 流固耦合 有限元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5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 课题研究背景10-11
  • 1.2 悬浮隧道简介11-14
  • 1.2.1 悬浮隧道的概念11-12
  • 1.2.2 悬浮隧道的特点12-14
  • 1.3 悬浮隧道国内外研究概况14-19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4-16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6-19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9-21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9-20
  • 1.4.2 技术路线20-21
  • 第二章 水中悬浮隧道管段荷载作用分析21-41
  • 2.1 荷载作用分类21-22
  • 2.2 波浪理论简介22-26
  • 2.2.1 波浪理论的控制方程23-24
  • 2.2.2 方程边界条件24-26
  • 2.3 常见规则波浪理论26-29
  • 2.3.1 线性波浪理论26-27
  • 2.3.2 非线性波浪理论27-29
  • 2.4 悬浮隧道波浪作用力分析29-35
  • 2.4.1 引言29-31
  • 2.4.2 Morison方程及其参数值的确定31-35
  • 2.4.3 波浪力的折减35
  • 2.5 悬浮隧道水流作用力分析35-40
  • 2.5.1 引言35-36
  • 2.5.2 拖曳力36
  • 2.5.3 漩涡泄放现象36-39
  • 2.5.4 涡激振动作用39-40
  • 2.6 悬浮隧道波浪和水流的联合作用分析40
  • 2.7 本章小结40-41
  • 第三章 流固耦合基本原理及流体运动方程41-49
  • 3.1 流固耦合基本原理41-42
  • 3.1.1 流固耦合简述41
  • 3.1.2 流固耦合坐标系41-42
  • 3.2 流固耦合计算42-44
  • 3.2.1 流固耦合控制方程42-43
  • 3.2.2 耦合界面间的数据传递43
  • 3.2.3 求解方法43-44
  • 3.3 流体运动基本方程44-46
  • 3.3.1 连续方程44-45
  • 3.3.2 运动方程45
  • 3.3.3 雷诺方程45-46
  • 3.4 湍流计算模型46-48
  • 3.4.1 零方程模型46
  • 3.4.2 一方程模型46-47
  • 3.4.3 RNG k-ε方程模型47-48
  • 3.5 本章小结48-49
  • 第四章 水中悬浮隧道流固耦合数值分析49-81
  • 4.1 ADINA有限元软件介绍49-50
  • 4.1.1 引言49
  • 4.1.2 软件历史49-50
  • 4.1.3 用户界面介绍50
  • 4.1.4 软件分析过程及控制参数50
  • 4.2 流固耦合模型建立的基本步骤50-51
  • 4.3 悬浮隧道几何模型的建立51-57
  • 4.3.1 绕流场模型的选择及模型边界条件51-53
  • 4.3.2 三维悬浮隧道模型选择53-57
  • 4.4 二维绕流模型计算结果分析57-65
  • 4.4.1 流场分析57-60
  • 4.4.2 稳态压力及稳态压力系数分析60-65
  • 4.5 流速影响作用分析65-74
  • 4.5.1 横向位移值65-67
  • 4.5.2 竖向位移值67-70
  • 4.5.3 端部、跨中断面处应力分布分析70-74
  • 4.6 悬浮深度影响作用分析74-77
  • 4.6.1 横向位移值75
  • 4.6.2 竖向位移值75-76
  • 4.6.3 端部、跨中断面处应力分布分析76-77
  • 4.7 断面变化影响作用分析77-79
  • 4.8 本章小结79-81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81-84
  • 5.1 结论81-82
  • 5.2 不足与建议82-83
  • 5.3 展望83-84
  • 致谢84-85
  • 参考文献85-88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满生;葛斐;惠磊;洪友士;;水中悬浮隧道研究进展[J];中国公路学报;2007年04期

2 王广地;周晓军;高波;;水下悬浮隧道波流荷载分析研究[J];铁道建筑;2007年10期

3 麦继婷;关宝树;;悬浮隧道[J];隧道建设;2007年05期

4 吕国昌;;颠覆传统桥梁印象 千岛湖将建世界首座悬浮隧道[J];今日科技;2007年11期

5 马军庆;;水中悬浮隧道研究现状[J];中国港湾建设;2008年06期

6 王长春;;水中悬浮隧道方案可行性初探[J];北方交通;2008年02期

7 秦银刚;周生国;周晓军;;多跨悬浮隧道合理支撑间距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8 麦继婷;杨显成;关宝树;;悬浮隧道在波流作用下的响应分析[J];铁道学报;2008年02期

9 李剑;;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水中悬浮隧道风险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10 秦银刚;周生国;周晓军;;水中悬浮隧道合理支撑间距分析[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惠磊;葛斐;洪友士;;水中悬浮隧道在均匀来流作用下的动力响应[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2 秦银刚;周晓军;;波浪作用下悬浮隧道响应谱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龙旭;葛斐;王雷;洪友士;;不同浮重比的水中悬浮隧道在波流载荷下的动力响应[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4 陆维;葛斐;王雷;龙旭;洪友士;;不同浮重比水中悬浮隧道动力特性的实验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5 肖剑;黄国君;;岸桥连接方式对水中悬浮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6 张文福;陈春磊;计静;刘迎春;;水中悬浮隧道动力特性的仿真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7 田雪飞;;海洋内波和洋流作用下水中悬浮隧道的动力响应[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罗刚;周晓军;;基于APDL的悬浮隧道管段的可靠度分析[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立万;上海对水中悬浮隧道进行可行性研究[N];中国海洋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广地;波流作用下悬浮隧道结构响应的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秦银刚;洋流涡激作用下水中悬浮隧道稳定性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麦继婷;波流作用下悬浮隧道的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孙胜男;悬浮隧道动力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晁春峰;悬浮隧道流固耦合动力响应分析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干ng;水下悬浮隧道的空间分析与节段模型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祥金;悬浮隧道风险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杜凤;悬浮隧道水下工作环境动态演示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张科乾;悬浮隧道结构设计分析与健康监测[D];浙江大学;2011年

4 疏义广;深海悬浮隧道荷载组合及效应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5 邓荣荣;海湾悬浮隧道运营期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李满;地震作用下水中悬浮隧道管体的动力响应[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7 杨国彬;水下悬浮隧道缆索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徐国勇;悬浮隧道结构选型关键参数理论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9 杨俊超;水下悬浮隧道管段结构分析与健康监测方案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王长春;水中悬浮隧道与洋流耦合作用的模型试验[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93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593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8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