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泛区粉土路基强夯质量研究分析
本文关键词:黄泛区粉土路基强夯质量研究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粉土路基 强夯施工 施工工艺 压实度 回弹模量 承载力 质量控制
【摘要】:由于黄泛区土质主要以粉土为主,该区域内新建高速公路路基主要由粉土填筑而成。而受粉土的特定性质影响,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时采用传统的分层碾压压实方法存在功效低,压实困难等缺点;这就需要探索粉土路基的新型压实工艺和压实方法,进而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强夯施工技术有着施工操作简单,工程成本低,较传统压实施工效率高以及受施工季节性影响小的特点,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已被广泛采用。近些年以来,在公路工程领域将强夯施工技术引入到公路路基施工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研究内容依托山东省济南市至东营市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工程背景,试验段选在黄泛区以粉土作为路基主要填筑材料的施工路段,采用强夯施工工艺进行实地现场试验研究。首先是确定强夯粉土路基的试验方案,选取不同的试验方案分别进行现场试夯研究,分析了路基在不同路基填筑高度、不同夯击次数下路基的沉降量、不同深度处的压实度、含水率及土体承载力情况,以确定最终强夯粉土路基的强夯施工参数,主要是路基的填筑高度、夯击能以及夯击次数等。同时建立了在一定夯击能、一定填筑高度下,路基沉降量与夯击次数间的关系公式。其次在确定了强夯试验方案后,对强夯路基前的土体初始压实度、初始含水率以及路基承载力等物理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强夯施工过程中由点夯和面夯两种施工形式组成,采用先点夯,后面夯的施工顺序;期间分别对两种施工形式后的路基进行检测,分析内部土体的压实度以及承载力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强夯前、点夯后和面夯后路基呈现出的压实度以及承载力空间分布规律来评价强夯施工技术加固路基的质量效果。依据面夯结束后路基整体在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处呈现出的土体压实度空间分布规律以及路基的回弹模量和路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规范设计以及工程质量要求来评价黄泛区粉土路基的强夯加固效果。最后得到路基在强夯作用下能够满足施工和设计要求,提出了适用于黄泛区粉土路基的强夯施工参数,并进一步对其进行优化。本文研究内容不仅可以为黄泛区粉土路基在强夯施工提供现场试验经验,同时也建立一种适用于不良土质在传统分层碾压难以压实情况下的新型路基压实施工工艺,有利于强夯施工技术在公路施工中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粉土路基 强夯施工 施工工艺 压实度 回弹模量 承载力 质量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6.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
- 1.2.1 强夯法数值分析的研究现状14-15
- 1.2.2 强夯法加固机理研究现状15-17
- 1.2.3 强夯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17-18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8-19
- 第2章 强夯法加固路基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19-27
- 2.1 强夯法理论分析19-23
- 2.1.1 概述19
- 2.1.2 强夯加固机理分析19-21
- 2.1.3 振动波加固理论21-23
- 2.2 影响强夯加固效果因素分析23-26
- 2.2.1 夯击能23-24
- 2.2.2 夯锤底面积24
- 2.2.3 夯击次数24-25
- 2.2.4 夯点布置25
- 2.2.5 土体自身因素25-26
- 2.3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黄泛区粉土路基土质特性27-35
- 3.1 界限含水率试验27
- 3.2 击实试验27-29
- 3.2.1 试验数据28-29
- 3.2.2 数据结果整理29
- 3.3 承载比(CBR)试验29-31
- 3.4 土工颗粒分析试验31-34
- 3.4.1 试验数据31-33
- 3.4.2 数据整理33-34
- 3.5 本章小结34-35
- 第4章 黄泛区强夯路基方案35-65
- 4.1 试验方案35-38
- 4.1.1 试验段选取35
- 4.1.2 强夯施工工艺与工况设计35-38
- 4.1.3 强夯施工设备38
- 4.2 试验检测内容38-63
- 4.2.1 沉降量38-44
- 4.2.2 单点夯击压实度44-55
- 4.2.3 静力触探承载力试验55-63
- 4.3 本章小结63-65
- 第5章 强夯质量空间分布特征65-79
- 5.1 夯实关键指标控制65
- 5.2 强夯路基施工工艺流程65-66
- 5.3 点夯完成后路基承载力66-70
- 5.4 面夯完成后的路基承载力70-75
- 5.5 面夯完成后路基压实度75-78
- 5.6 本章小结78-79
- 第6章 强夯路基强度评价79-94
- 6.1 路基回弹模量79-92
- 6.1.1 路基中央位置处回弹模量81-86
- 6.1.2 路基边坡位置处回弹模量86-92
- 6.2 路基承载力92-93
- 6.3 本章小结93-94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94-97
- 7.1 结论94-95
- 7.2 创新点95
- 7.3 展望95-97
- 参考文献97-100
- 致谢100-10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1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张铎;闫鸿翔;;吹填土强夯加排水地基处理的数值分析与应用[J];岩土力学;2013年05期
2 薛茹;李广慧;;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路基孔隙水压力长消规律数值分析[J];铁道建筑;2011年03期
3 王继果;周峰;董祥;;动力排水固结法数值分析及工程应用[J];山西建筑;2009年15期
4 吕秀杰;龚晓南;李建国;;强夯法施工参数的分析研究[J];岩土力学;2006年09期
5 牛志荣,杨桂通;冲击荷载下土体位移特征研究[J];岩土力学;2005年11期
6 蔡袁强,陈仁伟,徐长节;强夯加固机理的大变形数值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1期
7 逯海,水伟厚;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杨建国,彭文轩,刘东燕;强夯法加固的主要设计参数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08期
9 高广运,顾中华,周群利;强夯加固地基大变形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2004年02期
10 高一峰,柴贺军,杨建国,沈康健;土石混填路基强夯压实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永红;低能强夯与真空降水联合法机理探讨及在深圳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牛志荣;土体动力压密问题及其工程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婉;强夯法在处理山区回填土地基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2 卢昱君;不同直径夯锤强夯加固回填土地基的动力特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3 陈超;冲击碾压在黄泛区地基与路基压实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时林军;红粘土填方路基强夯加固效果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姜志强;深层淤泥场地的双层强夯置换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陈景河;强夯法在广西应用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7 刘司坤;强夯法处理高速公路砂土液化地基的实践与理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41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641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