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公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06:06

  本文关键词:公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路网 区域经济 适应性 相关分析 熵值法 主成分分析法


【摘要】:公路网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公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在公路网发展滞后或超前于经济发展,公路网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将使经济发展运输需求受限,而公路网超前于区域经济发展,使得经济投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本文开展公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评价研究,以促进公路运输快速发展,使其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运输需求相适应,为决策部门制定公路运输建设规划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定性分析公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利用线性回归方程定量开展公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以期从科学、整体的角度把握公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遵循目的性及可行性、充分性、层次性以及简明性等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从公路网发展水平、运输规模性、车辆发展速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公路网评价指标体系,从区域经济的规模、贸易、投资水平、消费水平等方面来建立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分析比较各种系统评价方法,选定熵值法作为公路网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利用熵值法对2014年广东省21市的公路网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定义公路网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滞后型、适应型、超前型三种,确定公路网与经济适应性评价区间阀值为[-0.3,0.5],用主成分分析法开展2006-2014年广东省21市的公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评价。综合利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科学、全面和客观评价公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公路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分析方法。
【关键词】:公路网 区域经济 适应性 相关分析 熵值法 主成分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综述11-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4-16
  • 第二章 公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分析16-31
  • 2.1 公路网和区域经济的概念和特点16-17
  • 2.2 公路网与区域经济相互关系分析17-23
  • 2.2.1 公路网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7-20
  • 2.2.2 区域经济发展对公路网发展的影响20-23
  • 2.3 公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23-30
  • 2.3.1 相关性分析方法23-25
  • 2.3.2 相关分析结果25-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公路网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31-39
  • 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31-34
  • 3.2 公路网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评价指标选取34-38
  • 3.2.1 公路网系统评价指标34-36
  • 3.2.2 区域经济系统评价指标36-38
  • 3.3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公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评价研究39-57
  • 4.1 系统评价方法39-41
  • 4.2 熵值法41-44
  • 4.3 广东省公路网发展现状及综合评价44-50
  • 4.3.1 广东省公路网发展现状44-45
  • 4.3.2 广东省公路网发展现状综合评估45-50
  • 4.4 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综合评价50-56
  • 4.4.1 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50-51
  • 4.4.2 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综合评估51-56
  • 4.5 本章小结56-57
  • 第五章 公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57-90
  • 5.1 公路网与区域经济适应性涵义57-59
  • 5.2 主成分分析法59-66
  • 5.2.1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59-63
  • 5.2.2 主成分分析法特点及应用63-66
  • 5.3 广东省公路网及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66-89
  • 5.3.1 珠三角地区适应性评价66-76
  • 5.3.2 粤东地区适应性评价76-81
  • 5.3.3 粤西地区适应性评价81-84
  • 5.3.4 粤北地区适应性评价84-89
  • 5.4 本章小结89-9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90-92
  • 主要结论90-91
  • 主要创新点91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91-92
  • 参考文献92-9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5-96
  • 致谢96-97
  • 附件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长虹;加快农村公路网建设,为绿都建设增添异彩[J];辽宁交通科技;2004年06期

2 施超;;公路网管理水平的科学评价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9期

3 丑毅弘;关于湖南省公路网建设的设想(1996年~2015年)[J];中南公路工程;1996年02期

4 於永和;地方政府在农村公路网建设融资中的主导作用[J];广西交通科技;2002年03期

5 李贵顺;山西省路网分析和评价[J];山西交通科技;2002年05期

6 游汉波;赵运东;王立成;;五年内实现村村通油路——辽宁召开农村公路网建设动员大会[J];中国公路;2003年10期

7 徐安花,房建宏;青海省公路网合理规模预测研究[J];青海科技;2004年02期

8 邓焕彬,尹良龙;惠州市公路网现代化思考?[J];交通世界;2004年07期

9 范红杰,贺旭龙;大庆市公路网现状的分析与评价指标的采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年09期

10 孙晨晴,周子兵;黑龙江省公路网结构适应性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晓慧;;浅析贵州省农村公路网建设的必要性[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阮小波;;长江三角洲公路网建设对浙江经济的影响[A];2005年公路交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3 徐e,

本文编号:649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649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d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