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沥青路面性能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10:02

  本文关键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沥青路面性能预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沥青路面性能 车辙变化量 大数据 LTPP 数据挖掘


【摘要】:沥青路面性能包括路面行驶质量、路面损坏状况、路面抗滑性能、路面结构强度等。每一个沥青路面性能指标都受到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不同指标的影响因素之间还可能存在交叉,性能指标作为预测变量的数目过多,不利于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合理有效的预测。据统计大约80%沥青路面维修养护是由于路面车辙变形,与水损害和路面裂缝等其他病害相比,沥青路面车辙危害性最大,车辙的存在又会严重影响行车舒适度和行车安全,并会引发或加深其他病害。由此可知,车辙深度是沥青路面性能的关键指标,车辙深度变化值的有效预测对于沥青路面性能的整体预估是有重要意义的,因而将车辙深度变化作为最终预测量。为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形式,本文选择路面性能中比重最大的车辙变形入手开展研究。本文所用数据来自LTPP数据,满足来源复杂、体量巨大、价值潜伏的大数据特点,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的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一定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首先,从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角度分析了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机理和车辙变化量的影响因素,从中提取出各类影响因素的代表项,分别选择最高气温均值代表气候条件、累计当量标准轴载作用次数代表交通条件、面层空隙率代表沥青混合料自身特性。其次,本文利用分布式存储系统SQL软件提取和重构了LTPP中车辙和影响因素的数据库进行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利用JMP软件实现了气温、交通荷载、空隙率大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情况的可视化技术分析,依此得出需要按划分好的四个季度,分别建立每个季度的车辙变化量预测模型。再次,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了车辙变化与影响因素关系研究,选择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探究各影响因素的内部关联,得到三个自变量相关系数很低,彼此间具有较高独立性。选择偏相关性方法对三个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得知最高气温均值和面层空隙率与车辙深度变化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累计当量标准轴载作用次数与车辙深度变化量之间的线性相关较为显著。分析得到交通荷载对车辙变化量的影响程度最大,最高气温均值其次,面层空隙率影响相对最弱。最后,本文参考粘弹性模型的数学表达形式,建立了四个季度的考虑温度效应、交通荷载效应、沥青混合料自身特性效应的车辙变化量预测模型。基于大数据优化算法技术中的Levenberg-Marqurdt算法来处理多元非线性复杂模型,利用按需求提取和预处理后的LTPP数据和lstopt软件实现了参数的高效拟合,结果表明本次研究建立的四个季度的预测模型合理,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预测精度。本文围绕“让数据本身说话”的中心想法,基于各类大数据技术的分析手段,实现利用直观采集的性能原始数据和影响因素原始数据,经过预处理后代入对应季度的车辙变化预测模型,得到所研究季度中车辙深度发生的变化量,继而用于判断沥青路面性能的变化程度。要控制未来某季度内的车辙变化在规定范围内,可通过调控车辙影响因素的大小,减小将来产生的车辙变化量来减缓车辙发展,减轻受车辙影响的其他路面性能如平整度、抗滑性的恶化作用,来保证路面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其预测的车辙变化量数据对沥青路面的维修养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沥青路面性能 车辙变化量 大数据 LTPP 数据挖掘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6.21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2.1 沥青路面性能研究12-14
  • 1.2.2 沥青路面车辙预测研究14-17
  • 1.3 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简介17-20
  • 1.3.1 大数据定义17-18
  • 1.3.2 大数据分析框架18-19
  • 1.3.3 大数据分析技术19-20
  • 1.4 论文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20-23
  • 1.4.1 存在问题和研究意义20-21
  • 1.4.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1-23
  • 第二章 沥青路面车辙变化量的影响因素研究23-33
  • 2.1 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机理23-25
  • 2.1.1 沥青路面车辙类型23-24
  • 2.1.2 沥青路面车辙变化量产生原理24-25
  • 2.1.3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对车辙变化量的影响25
  • 2.2 沥青路面车辙变化量的影响因素25-29
  • 2.2.1 内在因素26-28
  • 2.2.2 外在因素28-29
  • 2.2.3 其他因素29
  • 2.3 车辙变化量预测模型影响因素的拟定29-32
  • 2.3.1 车辙预估方法29-31
  • 2.3.2 车辙变化量预测中的影响因素拟定31-32
  • 2.4 本章小结32-33
  •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管理和可视化技术的车辙变化量各因素研究33-63
  • 3.1 LTPP数据简介33-35
  • 3.1.1 LTPP及其数据库33
  • 3.1.2 车辙变化量预测相关数据检测33-35
  • 3.2 LTPP大数据分布式管理35-40
  • 3.2.1 数据分布式管理工具35-36
  • 3.2.2 车辙变化量预测分析数据库重构36-40
  • 3.3 LTPP大数据可视化分析40-61
  • 3.3.1 车辙大数据可视化分析41-45
  • 3.3.2 气温大数据可视化分析45-54
  • 3.3.3 交通荷载大数据可视化分析54-58
  • 3.3.4 空隙率大数据可视化分析58-61
  • 3.4 本章小结61-63
  • 第四章 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车辙变化量与影响因素关系研究63-79
  • 4.1 车辙变化量预处理63-64
  • 4.2 车辙变化量影响因素预处理64-66
  • 4.2.1 气温数据预处理64
  • 4.2.2 交通荷载数据预处理64-66
  • 4.2.3 空隙率数据预处理66
  • 4.3 车辙变化量影响因素内部关系挖掘与因子分析66-70
  • 4.3.1 车辙变化量影响因素内部关系挖掘原理介绍66-67
  • 4.3.2 车辙变化量影响因素因子分析过程67-68
  • 4.3.3 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因子分析方法的结果讨论68-70
  • 4.4 车辙变化量与影响因素相关关系挖掘与敏感性分析70-76
  • 4.4.1 车辙变化量与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选择71
  • 4.4.2 车辙变化量与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原理71-72
  • 4.4.3 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敏感性分析方法的结果讨论72-76
  • 4.5 本章小结76-79
  • 第五章 基于大数据优化算法技术的车辙变化量预测研究79-97
  • 5.1 车辙变化量预测模型框架介绍79-81
  • 5.1.1 粘弹性基本模型79-80
  • 5.1.2 Burgers模型80-81
  • 5.2 基于大数据挖掘成果与粘弹性模型框架建立车辙变化量预测模型81-84
  • 5.2.1 考虑温度影响的车辙变化量预测模型81-82
  • 5.2.2 考虑交通荷载影响的车辙变化量预测模型82-83
  • 5.2.3 考虑空隙率影响的车辙变化量预测模型83-84
  • 5.3 车辙变化量预测模型参数处理方法与大数据优化算法技术84-88
  • 5.3.1 大气温度与路面温度关系分析84-86
  • 5.3.2 参数拟合的大数据优化算法技术方法介绍86-88
  • 5.4 车辙变化量预测模型参数拟合与模型评价88-95
  • 5.4.1 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划分88
  • 5.4.2 车辙变化量预测模型参数拟合88-92
  • 5.4.3 车辙变化量预测模型性能评价92-95
  • 5.5 本章小结95-97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97-101
  • 6.1 结论97-99
  • 6.2 展望99-101
  • 致谢101-103
  • 参考文献103-107
  • 附录107-1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向进;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J];东北公路;2001年02期

2 王守立,麻虹艳;沥青路面防水措施初探[J];辽宁交通科技;2001年05期

3 李愉平;沥青路面质量管理与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4 李江,封晨辉;永久性沥青路面[J];石油沥青;2005年03期

5 张雁,李维生,赵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纤维稳定料的发展综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曹卫东,陈旭,吕伟民;简述国内外低噪声沥青路面研究状况[J];石油沥青;2005年01期

7 宋秀兰;杨英;;英试验多孔沥青路面[J];建筑工人;2006年02期

8 卜伟;;沥青路面热风加热的计算[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年04期

9 贾渝;;2008年沥青路面与环境专题研讨会信息[J];现代交通技术;2006年03期

10 关书敏;;国内第一条景区橡胶沥青路面铺就通车[J];公路交通技术;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杰;;加强全面管理防止沥青路面水破坏[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刘韩英;张忠光;孙红兰;;浅谈沥青路面的养护与维修[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C];2006年

3 王佐民;吕伟民;;低噪声沥青路面的声学特性[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位俊涛;刘晓兵;;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以新密市荥密路施工为例[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5 姬东;李黎;;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承斌;穆杰;邵龙潭;;微波加热沥青路面及其控制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泽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关键施工质量管理实践[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9 万里鹏;程琳;;浅谈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10 杨海鸥;吕松年;;合理选择沥青路面设计结构方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珍珍;美专家提出系统考虑沥青路面质量[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记者 杨宝众 特约记者 王丽霞;技术交流有助提升中国沥青路面水平[N];中国交通报;2006年

3 赵会;岷江大道沥青路面全面开铺[N];眉山日报;2008年

4 王远洋 孙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广沥青路面[N];蚌埠日报;2009年

5 周瑞华;“衡大高速”沥青路面“就地再生”[N];衡阳日报;2010年

6 记者 白秋薇;陕西:沥青路面耐久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荣磊 春燕;我省要求40%沥青路面循环利用[N];新华日报;2011年

8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通讯员 蒋恒;港城“尝鲜”沥青路面修复新技术[N];苏州日报;2011年

9 实习记者 赖囝楠;浙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换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李茜邋杨捷;彩色沥青路面制作“独占鳌头”[N];长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川;典型沥青路面动力行为及其结构组合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圣洁;基于江西南部地区温度条件的沥青路面健康性能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3 周泽洪;基于四川气候和轴载要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陈尚江;贵州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适应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杜银飞;沥青路面取向热诱导传输机理与结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刘涛;基于无损检测方法的沥青路面介电特性与施工质量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耿立涛;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9 黄志义;特长隧道沥青路面火灾过程燃烧机理与安全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聂鹏;辽宁省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类型与区划原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作舟;基于混合Lagrange-Euler算法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疲劳损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亮;典型沥青路面罩面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赵耀华;基于性能的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曹玉华;季冻区高等级公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合理结构及使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刘世伟;沥青路面冷铣刨切削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勇;沥青路面施工设备作业质量指标体系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熊海珍;提高青海省沥青路面耐久性的技术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高建纲;城市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张丹妮;不饱和聚酯树脂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崔慕源;新疆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长期养护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93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693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e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