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梁固结的独塔混凝土斜拉桥设计参数优化
本文关键词:塔梁固结的独塔混凝土斜拉桥设计参数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等跨独塔混凝土斜拉桥 设计参数 主梁刚度 索塔高度 拉索间距 无索区长度 有限元分析
【摘要】:独塔斜拉桥是由索塔、主梁以及拉索三种受力构件组成的缆索承重体系,斜拉桥的桥面体系通常是由预应力混凝土或钢等材料的加劲梁构成。斜拉桥对梁是一点多承,类似于在主梁跨内增加了一些弹性支承,由此大幅度减小了主梁弯矩,降低了主梁的梁高,随之减小了主梁的自重,从而增大了桥梁的跨越能力。因其特别的结构优势,斜拉桥目前已经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发展速度最快、竞争力最强的桥型之一。但是对于独塔混凝土斜拉桥体系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尤其在设计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主要表现在设计参数的优化上。关于独塔混凝土斜拉桥设计参数优化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源于很少有桥梁设计者对独塔斜拉桥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因为设计参数并非是孤立存在的,每改变一个设计参数,通常会改变其他设计参数的最优取值,而要得到一个经济并合理的设计方案,一般需要对设计参数进行多次迭代计算,这将会大大增加设计的困难程度;另一方面是因为设计参数的优化方式不一样,目前仍然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以四川省江油市涪江五桥为实际工程背景,主要针对塔梁固结的等跨独塔混凝土斜拉桥桥型的设计参数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首先简单介绍了国内外的独塔混凝土斜拉桥发展的历史概况,总结了独塔斜拉桥性的结构体系及受力特点,并指出了独塔斜拉桥发展前景及遇到的不足。然后利用Midas Civil 2015建立涪江五桥有限元模型,对全桥施工阶段进行静力分析,并将位移与内力值与施工监控得到的相应数值进行对比。通过比较,所建的有限元模型与实际情况相符。再以原桥梁模型为基础,选择主梁刚度、索塔高度、拉索间距、无索区长度作为需要讨论的设计参数,分别取几个合理的参数值,计算结构在恒、活载与温度荷载作用下受力特性,并对结构的自振频率与振型进行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到设计参数变化对结构的静、动力特性的影响,与此同时,分析并得出设计参数的合理取值,为此类型的桥梁体系提供一个设计参数的参考范围。
【关键词】:等跨独塔混凝土斜拉桥 设计参数 主梁刚度 索塔高度 拉索间距 无索区长度 有限元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8.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概述9-11
- 1.1.1 斜拉桥发展的历史概况9-10
- 1.1.2 独塔混凝土斜拉桥发展的历史概况10-11
- 1.2 独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及受力特点11
- 1.3 独塔斜拉桥发展前景与不足11-12
- 1.3.1 发展前景11-12
- 1.3.2 研究的不足12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意义和内容12-14
- 1.4.1 本文的研究意义12
-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12-14
- 第二章 工程概况与结构静力分析14-28
- 2.1 涪江五桥简介14-16
- 2.1.1 工程概况14-15
- 2.1.2 材料及细部构造15
- 2.1.3 施工方案15-16
-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16-20
- 2.2.1 主梁的模拟16-19
- 2.2.2 索塔的模拟19
- 2.2.3 斜拉索的模拟19
- 2.2.4 桥梁连接形式的模拟19-20
- 2.3 结构在施工阶段的静力分析20-26
- 2.4 本章小结26-28
- 第三章 影响结构静动力特性的设计参数分析优化28-82
- 3.1 主梁刚度的分析优化28-39
- 3.1.1 概述28-29
- 3.1.2 在恒、活载作用下梁高对结构静力特性的影响29-33
- 3.1.3 在温度荷载作用下梁高对结构静力特性的影响33-35
- 3.1.4 梁高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35-38
- 3.1.5 小结38-39
- 3.2 索塔高度的分析优化39-50
- 3.2.1 概述39-40
- 3.2.2 在恒、活载作用下塔高对结构静力特性的影响40-44
- 3.2.3 在温度荷载作用下塔高对结构静力特性的影响44-46
- 3.2.4 塔高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46-49
- 3.2.5 小结49-50
- 3.3 拉索间距的分析优化50-61
- 3.3.1 概述50-51
- 3.3.2 在恒、活载作用下拉索索距对结构静力特性的影响51-55
- 3.3.3 在温度荷载作用下拉索索距对结构静力特性的影响55-57
- 3.3.4 拉索索距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57-60
- 3.3.5 小结60-61
- 3.4 无索区长度的分析优化61-80
- 3.4.1 概述61-62
- 3.4.2 在恒、活载作用下无索区长度对结构静力特性的影响62-70
- 3.4.3 在温度荷载作用下无索区长度对结构静力特性的影响70-74
- 3.4.4 无索区长度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74-79
- 3.4.5 小结79-80
- 3.5 本章小结80-82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82-84
- 4.1 结论82-83
- 4.2 展望83-84
- 致谢84-85
- 参考文献85-87
- 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工程实践项目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霞;孙勇捷;;混凝土斜拉桥状态评估介绍[J];四川建筑;2008年05期
2 胡方健;李国平;;自重和索力偏差对混凝土斜拉桥施工受力状态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李义;邱式忠;;200米跨径钢筋混凝土斜拉桥的工程实践[J];建筑施工;1981年06期
4 许桂香,刘春城,马桂兰;混凝土斜拉桥整体结构在荷载组合效应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J];森林工程;2000年01期
5 刘扬,张建仁,李传习;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期的时变可靠度计算[J];中国公路学报;2004年03期
6 陈常松,田仲初,郑万泔,颜东煌;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模态试验技术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7 ;双塔双索混凝土斜拉桥设计通过鉴定[J];特种结构;2005年04期
8 马保林;尚鑫;徐岳;马毓泉;王春生;;混凝土斜拉桥结构健康状态评估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邓静;赵雷;王彬力;欧志峰;;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静力稳定性分析[J];四川建筑;2007年04期
10 陈从春;肖汝诚;;混凝土斜拉桥技术经济指标研究[J];公路;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键;黄勇;潘勇;;混凝土斜拉桥养管技术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蔡键;梁权;梁世华;;混凝土斜拉桥综合检评技术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陈红;肖军良;顾安邦;;影响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稳定性的因素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蔡健;王梅芳;张非非;;现代混凝土斜拉桥结构安全检测系统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石现峰;梁志广;李建中;;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空间非线性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6 郭棋武;方志;裴丙志;邓海;刘光栋;;混凝土斜拉桥温致效应的非线性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7 王卫锋;徐郁峰;韩大建;;差动式传感器在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应力测试中的应用[A];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霍永生;雷俊卿;;灰色理论预测监控混凝土斜拉桥悬臂灌注施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项贻强;翁沙羚;宋雨;姚永丁;汪劲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健康监测评估系统[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贺学锋;许晓锋;唐光武;黄福伟;;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动力特性和地震时程响应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伟波 黄国栋;涟钢钢材应用于世界第一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N];中国冶金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申林;基于碰撞效应的混凝土斜拉桥地震响应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刘扬;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期的时变可靠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陶海;基于空间分析的混凝土斜拉桥关键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陈孔亮;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服役期时变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余报楚;混凝土斜拉桥与T构协作体系的极限承载力及动力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杜蓬娟;混凝土斜拉桥施工过程控制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陈素君;混凝土斜拉桥的长期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颖;混凝土斜拉桥疲劳强度评价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2 邹豪博;混凝土斜拉桥双主肋式主梁桥面板的空间受力特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彭鹏;塔梁固结的独塔混凝土斜拉桥设计参数优化[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4 王文华;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期抗力概率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4年
5 张子璐;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地震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栾坤鹏;既有混凝土斜拉桥健康监测评估方法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7 尚鑫;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凝土斜拉桥健康状态评估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8 钟微;混凝土斜拉桥整体稳定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铭;混凝土斜拉桥静动力性能及模型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黄智华;混凝土斜拉桥的静力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32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73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