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龙江桥钢箱加劲梁安装过程焊接时机及顺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22:15

  本文关键词:龙江桥钢箱加劲梁安装过程焊接时机及顺序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跨度悬索桥 钢箱梁 架设顺序 焊接时机


【摘要】:大跨度悬索桥的主缆、吊索、加劲梁等主要构件刚度相差较大,施工时的几何形状变化显著,加劲梁安装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连接困难、抗风稳定性差、焊接应力大等方面的问题。在大跨度悬索桥设计和施工中,正确模拟加劲梁间的临时连接作用,确定合理的梁段吊装顺序,预测能够实施钢箱梁环缝焊接的时机和顺序,对于缩短施工工期,保证施工质量有较大作用。本论文以云南龙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根据加劲梁的结构类型及建设条件,针对两种不同的加劲梁段吊装方案,运用桥梁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计算模型,对钢箱加劲梁的吊装过程进行精确分析,计算出各吊装阶段的结构内力和线形变化。结合边吊装边焊接加劲梁的施工工况,进一步探讨了加劲梁吊装后的环缝焊接问题,对龙江桥钢箱梁环缝焊接的时机和顺序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1)介绍了国内外大跨径悬索桥钢加劲梁架设的施工方法,包括跨缆吊机架设、缆索吊机架设、轨索移梁架设、桥面吊机悬拼架设等方法。根据龙江桥加劲梁的结构类型、建设环境等条件,确定了加劲梁段的最适用架设方法。(2)介绍了悬索桥施工中常见的两种加劲梁吊装顺序,即从跨中开始向两侧索塔方向吊装,以及从索塔开始向跨中方向吊装。根据龙江桥的工程建设条件及梁段架设方法,分别拟定了两种加劲梁架设方案。针对不同的加劲梁架设方案,采用桥梁结构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龙江桥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加劲梁吊装各阶段相邻梁段间截面下缘开口距离、主缆线形、加劲梁间临时连接内力、加劲梁吊装阶段线形、梁段竖向台阶相对高差等参数的变化大小及特点,确定了合理的梁段架设顺序。(3)探讨了加劲梁吊装过程中临时连接的模拟方法,计算分析了采用临时连接时对加劲梁吊装阶段线形、吊索拉力等参数的变化大小,以及在吊装方案1中采用铰接法时加劲梁开口距离、截面应力等参数的变化大小。(4)模拟分析了边吊装边焊接加劲梁的施工工况,通过对加劲梁的吊装线形变化、相邻梁段截面间的开口宽度变化等进行详细的数值对比分析,探讨了加劲梁吊装后的环缝焊接时机问题,对龙江桥钢箱加劲梁环缝焊接时机和焊接顺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跨度悬索桥 钢箱梁 架设顺序 焊接时机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8.25;U445.58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引言10-11
  • 1.2 悬索桥构造概述11-13
  • 1.3 悬索桥加劲梁吊装方法及环缝焊接时机研究现状13-15
  • 1.4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15-17
  • 1.4.1 本文的选题依据15-16
  •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6-17
  • 第二章 大跨度悬索桥计算理论与施工方法分析17-36
  • 2.1 概述17
  • 2.2 悬索桥计算理论17-24
  • 2.2.1 弹性理论方法18-19
  • 2.2.2 挠度理论方法19-22
  • 2.2.3 有限位移理论方法22-24
  • 2.3 悬索桥几何非线性影响24-26
  • 2.3.1 结构大位移的影响25
  • 2.3.2 缆索自重垂度的影响25-26
  • 2.3.3 单元初始内力的影响26
  • 2.4 悬索桥钢加劲梁架设方法26-30
  • 2.4.1 跨缆吊机架设法26-27
  • 2.4.2 缆索吊机架设法27-28
  • 2.4.3 轨索移梁架设法28
  • 2.4.4 桥面吊机悬拼架设法28-29
  • 2.4.5 比较结论29-30
  • 2.5 悬索桥加劲梁吊装顺序30-35
  • 2.5.1 从跨中开始向两侧索塔吊装31-32
  • 2.5.2 从索塔开始向跨中吊装32-33
  • 2.5.3 其它吊装顺序33-34
  • 2.5.4 合龙段的处理方法34-35
  • 2.6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龙江桥加劲梁吊装顺序研究36-66
  • 3.1 工程背景及结构概况36-37
  •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37-40
  • 3.2.1 单元模拟37-38
  • 3.2.2 临时连接模拟38-39
  • 3.2.3 边界条件处理39-40
  • 3.3 加劲梁吊装方案划分40-43
  • 3.3.1 从跨中向桥塔方向吊装41-42
  • 3.3.2 从桥塔向跨中方向吊装42-43
  • 3.4 加劲梁相邻截面间开口理论分析43-47
  • 3.4.1 加劲梁相邻截面的转角类型44-47
  • 3.4.2 加劲梁相邻截面开口距离分析47
  • 3.5 不同吊装方案的影响分析47-64
  • 3.5.1 开口宽度的分布规律47-49
  • 3.5.2 主缆跨中节点竖向位移变化49-50
  • 3.5.3 主缆内力变化50-52
  • 3.5.4 加劲梁间的临时连接内力变化52-57
  • 3.5.5 加劲梁线形分析57-59
  • 3.5.6 竖向台阶的相对高差变化59-63
  • 3.5.7 比较总结63-64
  • 3.6 本章小结64-66
  • 第四章 钢箱加劲梁环缝焊接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66-80
  • 4.1 临时连接对加劲梁吊装过程分析的影响66-70
  • 4.1.1 加劲梁吊装线形变化66-69
  • 4.1.2 吊索拉力分析69-70
  • 4.2 加劲梁开口距离分析70-73
  • 4.2.1 部分工况下不同开口的变化规律70-72
  • 4.2.2 单个开口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72-73
  • 4.3 加劲梁截面应力分析73-75
  • 4.4 钢箱加劲梁环缝焊接分析75-79
  • 4.4.1 加劲梁线形分析76-78
  • 4.4.2 截面开口宽度分析78-79
  • 4.4.3 合理化建议79
  • 4.5 本章小结79-80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80-82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80-81
  • 5.2 展望81-82
  • 参考文献82-85
  • 致谢85-86
  • 在学习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卫东;;柳州红光大桥钢加劲梁架设安装和设计[J];四川建材;2006年04期

2 过迟;;叉管段钢筋混凝土加劲梁新结构设计[J];人民长江;1985年03期

3 严国敏;白鸟大桥加劲梁的设计与制造[J];国外桥梁;1997年04期

4 王碧波;贵州关兴公路北盘江大桥加劲梁选型设计[J];人民长江;2003年07期

5 单宏伟;丁磊;周青;;泰州大桥加劲梁设计[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5期

6 夏昌;;悬索桥板式加劲梁气动稳定性试验与数值研究[J];公路;2012年09期

7 金广谦;董涤新;;军用组合吊桥中加劲梁间隙角作用分析[J];工程兵工程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8 杨新敏;;特大跨径桁架加劲梁桥气动翼板空气动力分析研究[J];广东科技;2011年16期

9 刘瑜,周慧鹏;国道214线澜沧江大桥钢加劲梁制作[J];云南科技管理;2005年03期

10 王秀丽,李玉学;平板网架加劲梁悬索桥的力学性能分析[J];中外公路;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丽;李玉学;;平板网架加劲梁悬索桥的力学性能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2 杨进;黄铁生;徐恭义;;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箱形加劲梁在大跨度悬索桥中的应用[A];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践[C];1993年

3 张晓宇;彭献;王春雨;刘腾喜;赵跃宇;;加权残值法在梯形加劲梁中的应用[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4 王忠彬;沈锐利;唐茂林;;悬索桥钢桁架加劲梁与混凝土桥面系共同作用分析[A];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杨进;徐恭义;;汕头海湾悬索桥预应力混凝土箱形加劲梁的施工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蒙云;;P.F.C大跨径吊桥探讨[A];全国第五届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覃杰;向中富;徐君兰;张忠智;;混凝土板式加劲梁悬索桥建设实践[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8 向中富;徐君兰;覃杰;张忠智;;混凝土板式加劲梁悬索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彭旺虎;邵旭东;胡建华;廖建宏;;大跨度悬索桥钢桁加劲梁的选型研究[A];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严国敏;;汕头海湾大桥方案决策之得失[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云雪 李春;实践开出智慧花[N];凉山日报(汉);2011年

2 记者 陈淦璋;“轨索滑移法”技术属世界首创[N];湖南日报;2011年

3 ;江河铸精品 科技领风骚[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鲁乃唯;随机车流下悬索桥加劲梁动力响应概率模型与可靠度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2 秦凤江;板桁结合型加劲梁受力机理与计算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管青海;大跨加劲梁人行悬索桥风致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4 闫勇;山区大跨径悬索桥加劲梁轨索滑移法架设及控制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徐恭义;在悬索桥中再度研究设计应用板式加劲梁[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宏涛;祥临公路澜沧江悬索桥加劲梁的疲劳寿命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廖刘算;钢-混结合加劲梁悬索桥剪力滞分析及模型简化[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朱军颖;人行悬索桥加劲梁选型相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崔后吉;PC板式加劲梁悬索桥施工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5 谢峰;山区钢桁加劲梁悬索桥加固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贾一全;山区窄式悬索桥加劲梁断面气动选型数值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7 陈富强;板桁组合加劲梁悬索桥的超级单元分析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8 金泊含;设置加劲索的三塔两跨悬桥结构特性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9 姚增峰;龙江桥钢箱加劲梁安装过程焊接时机及顺序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10 陈彩霞;悬索桥钢箱加劲梁安装过程及临时连接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61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761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e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