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地震与水动力联合作用下深水桥墩的响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1 12:29

  本文关键词:地震与水动力联合作用下深水桥墩的响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深水桥墩 地震作用 水动力 地震响应


【摘要】:地震作用下,深水桥墩与周围水体的相互作用不仅改变了桥梁的动力特性,还影响着其地震响应。目前,对于地震和水动力联合作用下深水桥墩的地震响应缺乏足够认识。本文以铁路桥梁工程中典型圆端形桥墩为研究对象,利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桥墩的动力计算模型,对其进行地震和水动力联合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分析。主要开展内容如下:(1)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概述了地震作用下深水桥梁地震响应特点及水动力的计算方法,并对比分析了铁路规范、日本规范及Morison方程在计算水动力时的差异。(2)研究了水动力对桥墩自振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动力作用对长细比较大的桥墩自振周期影响较为明显,且对桥墩低阶自振周期的影响明显强于高阶周期。(3)研究设计地震作用下水深对桥墩弹性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动力对桥墩的弹性地震响应有一定的放大效应,且对顺桥向地震响应影响程度更为显著;考虑水动力作用后,桥墩地震响应峰值的出现时间较无水情况时有延迟。(4)分析不同类型罕遇地震与水动力联合作用下,水深对桥墩弹塑性地震响应和损伤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深的增加,地震引起的墩顶残余位移逐渐增大,桥墩损伤程度加深且损伤范围扩展;与远场地震作用相比,近场地震作用下墩顶的残余位移更大,桥墩损伤程度加深且损伤范围更广。
【关键词】:深水桥墩 地震作用 水动力 地震响应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2.55;U443.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9
  • 1.1 引言8-12
  • 1.1.1 深水高墩桥梁建设现状8-11
  • 1.1.2 地震作用下深水高墩桥梁响应特点11-12
  • 1.2 地震作用下水与结构相互作用研究现状12-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
  • 1.2.3 深水桥梁地震响应研究现状13-14
  • 1.3 强震作用下桥墩弹塑性地震响应14-17
  • 1.4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17
  • 1.5 论文研究内容17-19
  • 第二章 水与桥墩相互作用理论19-34
  • 2.1 引言19
  • 2.2 水与结构相互作用理论19-20
  • 2.3 水动力的影响因素20-21
  • 2.3.1 自由表面波20
  • 2.3.2 水体压缩性及粘滞性20-21
  • 2.3.3 流域边界21
  • 2.4 水动力的计算方法21-31
  • 2.4.1 我国铁路工程抗震规范水动力的计算21-23
  • 2.4.2 日本桥梁抗震规范水动力的计算23-25
  • 2.4.3 欧洲桥梁抗震规范水动力的计算25
  • 2.4.4 基于势流体理论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25-27
  • 2.4.5 基于Morison方程法附加质量水动力的计算方法27-31
  • 2.5 动水附加质量计算结果对比31-32
  • 2.6 本章小结32-34
  • 第三章 设计地震作用下深水桥墩动力响应分析34-57
  • 3.1 引言34
  • 3.2 工程概况34-35
  • 3.3 计算模型建立35-37
  • 3.4 结构阻尼系数确定37
  • 3.5 地震动选取及调整37-41
  • 3.5.1 合成人工地震动原理及具体方法38-39
  • 3.5.2 人工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39-40
  • 3.5.3 实际地震动选取40-41
  • 3.6 深水桥墩自振特性分析41-46
  • 3.6.1 自振特性分析41-43
  • 3.6.2 水深对桥墩自振周期的影响43-46
  • 3.7 设计地震作用下桥墩动力响应分析46-53
  • 3.8 列车荷载对桥墩地震响应影响53-56
  • 3.9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罕遇地震作用下深水桥墩动力响应分析57-79
  • 4.1 引言57
  • 4.2 截面弯矩-曲率特性分析57-62
  • 4.2.1 弯矩-曲率分析基本假定58
  • 4.2.2 材料本构关系58-62
  • 4.2.3 弯矩-曲率分析结果62
  • 4.3 基于纤维单元的桥墩有限元模型62-65
  • 4.4 罕遇地震作用下桥墩弹塑性地震响应65-78
  • 4.4.1 水深对桥墩地震内力响应的影响65-68
  • 4.4.2 地震类型对桥墩地震变形响应的影响68-74
  • 4.4.3 水深对桥墩损伤状态的影响74-78
  • 4.5 本章小结78-79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9-81
  • 5.1 结论79
  • 5.2 展望79-81
  • 参考 文献81-85
  • 致谢85-86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玮琪;颜开;王宝寿;史淦君;汤新元;刘志勇;;物体斜出水过程的轴向水动力参数辨识[J];船舶力学;2007年04期

2 周华君;河流海岸工程水动力数值模拟的基本过程[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刘敏;张宁;高同兵;闫学琳;陈小宁;;网格变形控制技术在带前置定子导管桨水动力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舰船科学技术;2011年12期

4 苑志江;金良安;田恒斗;卢yN斌;;海洋拖曳系统的水动力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综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02期

5 李希彬;鲍献文;马超;于华明;;东海大堤对湛江湾水动力环境影响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6 王运洪,,秘兆兰;水动力环流流场研究[J];交通环保;1994年Z1期

7 张向明,李玉江;水下柔性鱼形机构原理及单尾鳍板水动力试验研究[J];海洋工程;2002年01期

8 张利民,濮培民;日本琵琶湖的水动力三维数值模拟[J];海洋与湖沼;1996年01期

9 刘元丹;熊治国;刘敬喜;解德;;基于AQWA的旁靠油轮水动力相互作用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2年05期

10 钱文豪;船尾节能型线和水动力附加节能装置[J];船舶;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志;邹早建;;船舶驶出船闸时的水动力数值预报[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2 韩阳;陈纪军;吴宝山;缪泉明;;基于黏流CFD的船船相互作用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何杰;辛文杰;;填海工程对半封闭海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8年

4 孙仁;;多个物体之间水动力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邹璐;;浅水中低速斜航运动船舶水动力预报及误差分析[A];2013年船舶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包芸;叶浩;许炜铭;;白藤堵海引起的水动力巨大变化和其后恢复的动力原因[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7 孙仁;;Hamilton流固多物体系统的动力学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上册)[C];2012年

8 蔡烽;石爱国;万林;;舰船摇荡运动的混沌动力学分析[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周琦;王化明;李旭辉;;两船会遇黏性水动力数值计算[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13年

10 黄国富;常煜;张海民;;基于CFD的船用离心泵水动力振动噪声源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特约记者 张银炎;七0八所水动力节能技术与时俱进[N];中国船舶报;2012年

2 记者 张银炎;中荷首度携手研究船舶水动力[N];中国船舶报;2005年

3 记者 胡晓峰;合资共创船舶水动力服务品牌[N];中国船舶报;2009年

4 记者 孙刚;交通部天科院大型水动力实验室开工[N];天津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明亮;河流水动力及水质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松波;船—桨—舵系统操纵水动力数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倪长青;基于CFD理论辅助分析的STLP系统中海星浮筒安装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锦富;地震与水动力联合作用下深水桥墩的响应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4 郭安;长江口水动力及污水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D];河海大学;2007年

5 洪敏;Web环境下的水动力过程一体化模拟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田园;基于MapGIS平台的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徐海华;基于组件技术的水动力数值模型前后处理GIS系统[D];天津大学;2006年

8 张楠;水动力三维可视化模拟演示研究与开发[D];天津大学;2012年

9 罗庆杰;物体近壁运动水动力干扰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张科;沿倾斜河床航行船舶水动力数值计算[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30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830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d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