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PC梁式桥刚度退化-预应力损失的耦合评估模型
本文关键词:缺陷PC梁式桥刚度退化-预应力损失的耦合评估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桥梁工程 梁式桥 显式解析 预应力损失 截面刚度 结构刚度
【摘要】:为准确评估开裂预应力混凝土梁式结构桥在使用阶段的变形性能,以虚拟消压力作用距离为基点对预应力增量、普通钢筋及翼缘受压区混凝土应力进行了级数展开,进而依据截面平衡关系推导了开裂截面刚度的显式解析式。结合前期基于钢束有限测点应力检测值实现有效预应力纵向实际分布状态预测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全桥各关键截面有效预应力衰变因子的分布规律。在二维梁单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结构刚度退化与预应力损失耦合关系的修正模型,并与传统的开裂截面中和轴高度一元三次方程的迭代解进行对比;将结构刚度退化模型应用于室内模型桥试验,并开展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2阶显式解的精度较高,能够用于不同预应力损失状态下的截面刚度变化模拟及正常使用状态评估限界的界定;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开裂阶段,结构的变形评估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理想;该模型易于编程应用,可在服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检测与评估实践中推广。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长安大学旧桥检测与加固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梁式桥 显式解析 预应力损失 截面刚度 结构刚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37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310821151109)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5JM5195) 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E01004)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5JK1391)
【分类号】:U446
【正文快照】: 0引言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由于服役期内未预见额外预应力损失引起了桥梁实际状态与设计理想状态的偏离,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混凝土梁体开裂与结构刚度的衰变,典型的表现之一为使用阶段恒载弯矩作用下梁体的下挠[1-2]。如何对其发展变化状态及影响程度进行客观有效的模拟和评估是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崇德;美国ACI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二)——预应力损失[J];工业建筑;1989年04期
2 ;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预应力损失”[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7年01期
3 朱虹,吕志涛;多排柱引起梁、板预应力损失的估算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韩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钢筋预应力损失的分类计算及控制方法[J];森林工程;2001年05期
5 安静波,许光宇,郑文忠;拉—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筋选配及预应力损失[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张元海,赵朝前;后张梁钢束预应力损失分析[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邢艳,陈蓉蓉;浅谈预应力损失[J];福建建筑;2002年02期
8 熊学玉,顾炜,雷丽英;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损失估算[J];工业建筑;2004年07期
9 郭举,李光瑞,马杰;预应力损失计算及其简化[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薛苏泉;王建中;;灰色预测在预测高温下预应力损失的应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东海;叶曙光;冯松山;;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预应力损失计算[A];力学与工程应用[C];2012年
2 葛家琪;张国军;王树;张爱林;;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预应力损失对结构体系影响分析[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薛晓荣;;卵形消化池无粘结预应力损失的合理取值[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结构专业委员会四届四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国军;葛家琪;张爱林;王树;;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索撑节点预应力损失分析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宋正峰;林松涛;张际斌;;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预应力损失监测中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汪国华;周志祥;;关于PFRC梁预应力损失估算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7 葛家琪;李京一;王树;;后张法构件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预应力损失σ_(L1)计算探讨[A];第十二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陈尚建;甘乐;袁胜登;候发亮;;CFRP筋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预应力损失分析[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小阳;杜彦良;;预应力摩阻损失分析[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史哲;马平;张晓科;孙强;邹登亮;;基坑支护中锚杆预应力损失机理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志芳;考虑时变性和不确定性的混凝土桥梁收缩徐变及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秀;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损伤对其承载力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杨涛;预应力筋张拉阶段应力损失实用评估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3 吕攀;预应力损失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艾辉;胡家沟3号大桥预应力损失实测与评估[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5 蒋凌杰;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梁应力监控及预应力损失相关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6 张由;基于实测数据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张拉阶段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7 李永斌;大跨径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结构计算与预应力损失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王敏丰;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的预应力损失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吴岁岁;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模型的预应力损失静动力分析[D];汕头大学;2009年
10 章陈瀑;基于磁通量传感技术有粘结预应力沿程分布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846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846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