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道交通枢纽的常规公交线路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轨道交通枢纽的常规公交线路优化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中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根本上并没有改变城市公共交通滞后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一局面。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使居民在采用公共交通出行时,能更快捷、更方便、更舒适地到达目的地。但是由于轨道交通建设条件的制约,导致轨道交通覆盖范围较小,而常规公交恰好能够弥补轨道交通这一缺陷,轨道交通可以通过常规公交来扩大其服务范围。要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必须做好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衔接,并合理布置换乘点,使常规公交更好地服务于轨道交通。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理论,对公交线网优化方面和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目前的一些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通过对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基本含义及作用阐述,从速度和载运能力等方面对两种公共交通方式的交通特性进行比较,并对二者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轨道交通枢纽与常规公交衔接上,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从换乘客流方面:对轨道交通枢纽换乘客流特性进行分析,针对客流确定轨道交通枢纽吸引范围包括一次吸引范围和二次吸引范围;在对轨道交通枢纽的客流变化预测的基础上,在运力和时间上使轨道交通枢纽与常规公交更好衔接。从布局模式方面:在分析轨道交通枢纽与常规公交之间的空间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轨道交通枢纽与常规公交之间原则,对不同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模式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基于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线路优化原则,考虑在轨道线路内居民的出行需求为多对一、均匀分布,以线路长度、线路重复系数及模型参考值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以公交出行时间成本为优化目标建立数学模型,对常规公交线路优化运用数学分析方法,并分成已有公交线路和新增公交线路两个方面对基于轨道枢纽的常规公交线路优化设计进行讨论,并采用萤火虫算法对轨道-公交线路优化问题模型进行求解。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枢纽的常规公交线路进行优化,不仅能够缓解高峰时期,轨道交通枢纽的客流压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合理分配公共交通资源,使居民在采用公共交通出行更加舒适、便捷、高效。而采用人工萤火虫算法求解优化模型,并且丰富了公交线网优化问题的算法研究。
【关键词】:轨道交通 常规公交 换乘枢纽 优化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1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选题背景9-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7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7-19
- 1.4.1 研究内容17-18
- 1.4.2 技术路线18-19
- 第二章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概述19-27
- 2.1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基本含义和作用19-21
- 2.1.1 轨道交通的基本含义及作用19-20
- 2.1.2 常规公交的基本含义及作用20-21
- 2.2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基本特性分析21-22
- 2.2.1 技术特性21
- 2.2.2 经济特性21-22
- 2.2.3 综合特性22
- 2.3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功能定位22-23
- 2.4 轨道交通枢纽概述23-27
- 2.4.1 轨道交通枢纽的定义和分类23
- 2.4.2 轨道交通枢纽的作用23-24
- 2.4.3 轨道交通枢纽的基本特性24-25
- 2.4.4 轨道交通枢纽与常规公交服务范围比较分析25-27
- 第三章 基于轨道交通枢纽的常规公交换乘客流分析27-35
- 3.1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客流特性研究27-29
- 3.1.1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客流的定义27-28
- 3.1.2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客流特性28-29
- 3.1.3 轨道枢纽站换乘行为特征分析29
- 3.2 轨道交通枢纽的常规公交接运范围确定29-31
- 3.2.1 轨道交通一次吸引范围30
- 3.2.2 轨道交通二次吸引范围30-31
- 3.3 轨道交通枢纽的常规公交换乘客流预测31-33
- 3.3.1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客流预测主要指标31-32
- 3.3.2 轨道交通换乘客流变化预测方法32-33
- 3.4 轨道交通枢纽与常规公交客流特性匹配33-35
- 3.4.1 轨道交通枢纽与常规公交运力匹配33
- 3.4.2 轨道交通枢纽与常规公交时间协调33-35
- 第四章 基于轨道交通枢纽的常规公交换乘模式分析35-40
- 4.1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空间关系35-37
- 4.2 轨道交通枢纽与常规公交换乘布局原则37-38
- 4.3 轨道交通枢纽与常规公交的换乘衔接模式38-40
- 4.3.1 轨道交通枢纽与常规公交换乘布局模式设计要点38
- 4.3.2 轨道交通枢纽与常规公交换乘布局模式分析38-40
- 第五章 基于轨道交通枢纽公交线路优化建模和求解40-56
- 5.1 基于轨道交通枢纽的常规公线路优化原则40
- 5.2 基于轨道交通枢纽的常规公交线路优化建模40-44
- 5.2.1 公交线路的优化目标41-43
- 5.2.2 线路优化约束条件43-44
- 5.3 人工萤火虫优化算法44-48
- 5.3.1 人工萤火虫优化算法概述44
- 5.3.2 基本原理44-45
- 5.3.3 算法实现45
- 5.3.4 人工萤火虫群优化算法实施步骤45-46
- 5.3.5 萤火虫算法模型求解46-48
- 5.4 基于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线路调整48-51
- 5.4.1 已有公交线路优化调整49-50
- 5.4.2 新建公交线路规划50-51
- 5.5 算例分析51-56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6-58
- 6.1 主要结论56-57
- 6.2 研究展望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2
- 附录62-6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琨;顾晓东;生金文;;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竞争与协调[J];科技风;2009年04期
2 孔繁钰;高志刚;徐上;刘海洲;;基于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配套规划[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年03期
3 郭琴;丑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换乘影响因素分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 李丹;徐琳;刘国强;;武汉市轨道交通配套常规公交优化调整方法研究[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3年01期
5 郑爱龙,王秋平;城市常规公交路线优化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上海“公交优先”战略向郊区基层行政村延伸[J];城市车辆;2007年06期
7 袁坤;马培建;崔曙光;;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共线运营时公交线路长度的确定及站点的选择[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08年01期
8 张石石;高志刚;刘海洲;;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一体化换乘协调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年01期
9 李淑庆;吕娜娜;;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耦合换乘模式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年02期
10 李橘云;;基于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线路优化对策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戴维思;陈懿;;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衔接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孟永平;;与轨道交通衔接的常规公交一体化方法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3 徐勤;李苗;;基于排队论的常规公交站台线路容量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4 陈忠暖;郭敏玲;许敏琳;;基于城市常规公交的广州居民可达空间的演变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陆锡明;;关于发展北京BRT系统的思考[A];北京快速公交系统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C];2003年
6 吴建;;Logit模型在常规公交系统中的应用[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办公室 杨录声;重视常规公交发展 完善公交优先措施[N];中国交通报;2014年
2 深圳商报记者 肖晗;交通拥堵将缓解 空气质量将改善[N];深圳商报;2011年
3 记者 陈洁娜 实习生 林胤 通讯员 交通宣;公交地铁票价年底有望降低[N];南方日报;2007年
4 侯大伟;成都公交:五一起,部分实行两小时内免费换乘[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 程世东;地铁与常规公交应急联动当加强[N];中国交通报;2013年
6 记者 刘杨堂;我市将建五条大运量公交干线[N];镇江日报;2009年
7 ;选择“BRT”优化我们的出行方式[N];新疆日报(汉);2011年
8 刘杨堂;“便捷”:今年公用事业关键词[N];镇江日报;2009年
9 董超文 郑广翔;出地铁就可以换公交[N];深圳商报;2004年
10 王建新;七十五分钟疏散十六万人[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优化关键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刘华胜;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优化关键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孙杨;城市轨道交通新线投入运营下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罡;基于SP调查的常规公交时间可靠性价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梁鸣璋;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协同规划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姜博瀚;基于车载GPS数据的地面公交运营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宋川;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协调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谷金晶;多层级常规公交区域协调时刻表编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肖婵;西安市常规公交服务质量与可靠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朱震军;城市微型公交需求特性分析及线路站点规划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陈怀杰;地面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接驳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王俪静;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韩冰;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互补性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61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86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