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钢渣处置路基土机理及其路用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次生钢渣处置路基土机理及其路用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次生钢渣灰土 最佳配合比 微观结构特性 路用性能
【摘要】:钢铁是工业中重要的原材料,钢铁工业也是世界工业化进程中具有成长性,代表性的产业之一。但是,随着钢铁工业的增长,也增加了其副产品—钢渣的产出。钢渣是炼钢过程中排出的废渣,钢渣如得不到有效地利用而长期堆积,将会占用大量的良田和土地,污染环境。但同时钢渣是一种路用性能较好的路基填料,用钢渣作为地基回填料,安全而经济地用于基础工程建设,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降低工程造价、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的是次生钢渣,在原有钢渣废料的基础上进行了2次循环磁选水洗,将钢渣内含有的重金属、铁矿石等物质去除,同时解决了钢渣中游离氧化钙(f-CaO)造成的膨胀影响,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同掺量的次生钢渣灰土的性能进行评价,希望对我国次生钢渣灰土的技术评价体系和实际工程运用提供一些参考。首先,本文对研究所用的原材料进行了研究:研究试验土、钢渣、石灰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点研究了次生钢渣的成分、颗粒组成及稳定性。其次,分别对次生钢渣土、灰土、次生钢渣灰土进行了击实试验、CBR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弯曲元试验,通过对比各类土的力学性能差异,研究钢渣与石灰在固化土中起到的作用与次生钢渣灰土强度形成的机理,结合钢渣灰土各个配比的力学试验数据与力学性能参数,综合各力学性能的差异,比选得出次生钢渣灰土的最佳配合比为次生钢渣、石灰、土的比例为(50%:5%:45%)。接着,在微观方面对其强度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分别对按照最佳配合比制成的试样进行了全龄期的XRD试验、扫描电镜试验、压汞试验,通过XRD、SEM试验得出次生钢渣灰土在固化过程中矿物成分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龄期增长,生成的C-S-H与Aft等凝胶类产物使得结构变得紧密,密实。结合SEM试验和压汞试验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固化土的孔隙、孔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龄期的增长,孔隙率由40.7%降至了35.3%,主要孔隙逐渐变小,中等毛细孔占总孔隙量的比例下降,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钢渣灰土的主要孔隙逐渐变小,且新生成的物质粒径介于中等与大毛细孔之间,使得试样逐渐密实。然后,以满足路床填土材料的路用性能要求为目标,通过铺筑试验路段,验证次生钢渣灰土用作路床材料的可行性。同时在观察室内弯曲元试验与室外瑞利波试验的结果中发现,室内测试剪切波速的弯曲元波速的试验结果与室外瑞利波测试的瑞利波推出的剪切波速基本吻合,建立了室内试验和室外无损试验的桥梁,为施工段的无损检测提供新的依据。最后,针对次生钢渣灰土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并运用于工程施工。
【关键词】:次生钢渣灰土 最佳配合比 微观结构特性 路用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钢渣的产生、分类与特性研究12-15
- 1.2.1 炼钢工艺与钢渣形成12-13
- 1.2.2 几种工业废渣的联系与区别13-14
- 1.2.3 次生钢渣生产工艺14-15
- 1.3 国外钢渣的研究和应用现状15-19
- 1.3.1 水泥和混凝土产业16-17
- 1.3.2 道路工程17-18
- 1.3.3 回填工程18-19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9-21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9
- 1.4.2 论文的技术路线19-21
- 第二章 钢渣灰土原材料性能试验与微观特性研究21-31
- 2.1 钢渣21-25
- 2.1.1 钢渣性质21
- 2.1.2 钢渣不安定性21
- 2.1.3 次生钢渣21-22
- 2.1.4 次生钢渣颗粒分析22-23
- 2.1.5 次生钢渣微观成分试验23-25
- 2.2 土样25-28
- 2.2.1 液限试验25-26
- 2.2.2 塑限试验26-27
- 2.2.3 实验土颗粒分析27-28
- 2.2.4 土样试验分析结果28
- 2.3 石灰28-29
- 2.4 本章小结29-31
- 第三章 钢渣石灰改性土力学实验及最佳配合比确定31-59
- 3.1 试验方法介绍31-36
- 3.1.1 击实实验31-32
- 3.1.2 CBR试验32-33
- 3.1.3 无侧限抗压试验33-34
- 3.1.4 弯曲元试验34-36
- 3.2 试验方案设计36-37
- 3.3 钢渣土试验结果37-43
- 3.3.1 钢渣土击实试验结果37-38
- 3.3.2 钢渣土CBR试验结果38-40
- 3.3.3 钢渣土无侧限抗压试验结果40-43
- 3.4 灰土试验结果43-46
- 3.4.1 灰土击实试验结果45
- 3.4.2 灰土CBR试验结果45-46
- 3.4.3 灰土无侧限抗压试验结果46
- 3.5 钢渣灰土试验结果46-57
- 3.5.1 钢渣灰土击实试验结果46-47
- 3.5.2 钢渣灰土CBR试验结果47-50
- 3.5.3 钢渣灰土无侧限抗压试验结果50-53
- 3.5.4 钢渣灰土弯曲元试验结果53-56
- 3.5.5 钢渣灰土级配分析56-57
- 3.6 本章小结57-59
- 第四章 钢渣灰土强度形成机理微观探究59-67
- 4.1 X射线衍射试验59-61
- 4.1.1 XRD试验介绍59-60
- 4.1.2 XRD试验结果分析60-61
- 4.2 扫描电镜试验61-63
- 4.2.1 扫描电镜试验介绍61-62
- 4.2.2 扫描电镜试验结果分析62-63
- 4.3 压汞试验63-65
- 4.3.1 压汞试验介绍63-64
- 4.3.2 压汞试验结果分析64-65
- 4.4 本章小结65-67
- 第五章 次生钢渣灰土的工程应用67-83
- 5.1 嘉兴高速基本概况67-68
- 5.2 压实度测试68-71
- 5.2.1 压实度试验步骤68-69
- 5.2.2 压实度测试结果69-71
- 5.3 便携式落锤弯沉仪测定弯沉和回弹模量71-73
- 5.3.1 便携式落锤弯沉仪试验步骤71-72
- 5.3.2 便携式落锤完成仪测试结果72-73
- 5.4 瑞利波测试73-80
- 5.4.1 瑞利波试验试验步骤74-75
- 5.4.2 瑞利波测试结果75-80
- 5.5 钢渣灰土的施工工艺80-81
- 5.5.1 施工方案80
- 5.5.2 钢渣灰土配合比设计80-81
- 5.5.3 施工工艺参数81
- 5.5.4 施工段各材料质量参数81
- 5.5.5 碾压81
- 5.5.6 养生及交通管制81
- 5.6 本章小结81-83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3-85
- 6.1 研究结论83-84
- 6.2 不足与展望84-85
- 致谢85-87
- 参考文献87-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青林;周明凯;Jochen STARK;Ernst FREYBURG;;德国钢渣特性及其在路面工程中的综合利用[J];公路;2006年06期
2 王琳;孙本良;李成威;;钢渣处理与综合利用[J];冶金能源;2007年04期
3 王晓娣;邢宏伟;张玉柱;;钢渣处理方法及热能回收技术[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李继铮;方宏辉;王悦;陈方玉;唐岚;;不同处理方式的钢渣显微结构特征分析[J];河南建材;2009年06期
5 张作顺;徐利华;赛音巴特尔;廖洪强;孙鹏辉;郝洪顺;;钢渣矿渣掺合料对水泥性能的影响[J];金属矿山;2010年07期
6 郭红;;钢渣处理工艺的选择[J];冶金能源;2011年04期
7 刘文丽;杜晓玮;;浅谈钢渣的综合利用途径[J];能源与节能;2011年04期
8 莫明姣;潘智斌;卢山;;钢渣余热自解热焖处理技术在柳钢的应用探讨[J];广西节能;2012年02期
9 张秀丽;王进;郭鹏;;莱钢钢渣处理平台的应用特点及其效益探析[J];机电信息;2012年21期
10 李文;;梅钢钢渣在建筑材料方向资源化应用技术研究及展望[J];广东建材;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桂林;杨景玲;李可;孙树杉;;科学选择钢渣处理工艺,加快钢渣综合利用[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2 宁新周;张计民;张维召;李世兴;王静;;国内钢渣处理和应用方式的调查分析[A];钢铁渣处理利用先进工艺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申桂秋;;钢渣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动向[A];全国冶金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先进工艺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嵬;马刚平;;迁钢钢渣处理工程生产实践研究[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姜绪华;;钢渣“热泼闷渣”工艺在生产中应用[A];2011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叶冰;时秋颖;;浅谈钢渣综合利用途径及处理工艺的选择[A];2011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叶冰;;浅谈钢渣处理工艺的选择[A];2012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暨能效优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靳松;;钢渣处理方法和有效利用的比较分析[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作顺;徐利华;余广炜;唐卫军;孙鹏辉;郝洪顺;赛音巴特尔;翟伟;;国内钢渣处理方法及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10 王贤慧;朱立江;;钢渣处理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2010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耀华;宝钢自主研发的钢渣处理技术首度输出国门[N];中国冶金报;2007年
2 记者 郭品文 通讯员 张浪 张子弘;韶钢50万吨钢渣处理生产线成功试产[N];中国冶金报;2007年
3 霍峰邋本报通讯员 叶柏;青钢第三条钢渣处理线投入运营[N];青岛日报;2007年
4 全国冶金节能减排新技术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他山之石助力我国钢渣处理[N];中国冶金报;2009年
5 ;国内率先采用转炉熔融钢渣热闷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6 佟晓宾;太钢率先用钢渣造肥料[N];中国化工报;2011年
7 记者 郑戈 通讯员 孙学君 董斯;河北钢铁唐钢与哈斯科签约建设钢渣处理生产线[N];中国冶金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张晓曦;钢渣处理早期干预技术获推广实施[N];中国冶金报;2012年
9 张临峰;“新一代钢渣处理”通过鉴定[N];中国冶金报;2013年
10 骆慧敏 黄伟勋;循环经济是钢渣资源再利用的必由之路[N];中国改革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邱瑞芳;钢渣—粉煤灰复合PRB介质修复地表水中典型污染物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彭r,
本文编号:870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87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