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正交异性桥面系置换横置桥面系的肋拱桥加固研究
本文关键词:整体正交异性桥面系置换横置桥面系的肋拱桥加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钢混组合正交异性桥面系 横置桥面板 施工控制 对比分析 受力性能
【摘要】:随着我国桥梁事业不断蓬勃发展,较早期的设计荷载标准已经难以满足现行交通通行的要求,既有横置桥面板钢筋混凝土肋拱桥不断暴露出各种程度的损伤病害。伴随着车辆荷载日益重型化和车辆超载超速等影响,许多桥梁承载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其安全性及舒适性的正常使用要求。本文以武胜嘉陵江大桥为工程依托,探讨采用整体正交异性桥面系置换横置桥面板的肋拱桥的一些问题:(1)综述并分析了横置桥面板肋拱桥的主要病害及成因,及其整治横置桥面板病害的常用拱上建筑加固改造方法,并详细介绍了整体正交异性桥面系置换横置桥面板的加固方法和工艺技术措施;(2)通过对全桥整体空间有限元模型的分析,对加固施工过程中受力情况进行详细计算,研究施工过程中主拱圈应力及位移变化趋势规律,探讨该施工方案主拱圈所带来的影响。确定竖向位移和应力变化幅度较大的施工阶段,并在理论上确定出需要重点监控的阶段,分析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或者可能会出现的某些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施工建议;(3)根据桥梁结构的实际尺寸和材料特性,采用Midas/Civil分别建立武胜嘉陵江大桥加固前后的有限元模型,研究在自重、温度作用、活载及荷载组合工况下分别采用横置桥面板与组合正交异性桥面系时主拱圈的内力特点。通过对加固前后的主拱圈竖向位移和应力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采用组合正交异性桥面板对肋拱桥主拱圈在受力和变形方面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4)将桥面系分解成三个受力系统,对各个体系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进行分析。采用ANSYS并通过板壳和实体单元组合建立桥面系细部模型,研究恒载作用下钢筋混凝肋拱桥的正交异性桥面系的受力行为。(5)在拱顶处的桥面系一节段沿纵向、横向不同位置布置车辆轮载,研究桥面系各构件在不同位置轮载下的受力分布规律,并且确定出各构件受力最不利的轮载布置位置,分析各构件的最不利受力区域和受力特点,从而验证新桥面系的设计是否合理。
【关键词】:钢混组合正交异性桥面系 横置桥面板 施工控制 对比分析 受力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5.7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引言11-12
- 1.2 钢筋混凝土肋拱桥发展状况12-13
- 1.2.1 钢筋混凝土肋拱桥的特点12
- 1.2.2 钢筋混凝土肋拱桥发展状况12-13
- 1.3 钢筋混凝土肋拱桥加固改造的意义13-14
- 1.4 钢筋混凝土肋拱桥典型病害及成因14-15
- 1.4.1 主拱圈病害14-15
- 1.4.2 拱上结构病害15
- 1.4.3 桥面系病害15
- 1.5 钢筋混凝士肋拱桥常用加固方法15-16
- 1.6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16-18
- 第2章 武胜嘉陵江大桥横置桥面板置换加固改造18-39
- 2.1 工程概况18-19
- 2.2 加固前桥跨结构检测分析及维修加固方案19-21
- 2.2.1 加固前桥跨结构检测分析19-20
- 2.2.2 维修加固方案20-21
- 2.3 武胜嘉陵江大桥加固施工方案与施工过程21-24
- 2.3.1 武胜嘉陵江大桥加固施工方案21-22
- 2.3.2 武胜嘉陵江大桥加固施工过程22-24
- 2.4 施工阶段计算分析24-38
- 2.4.1 施工阶段计算模型24-26
- 2.4.2 各施工阶段主拱圈位移分析26-32
- 2.4.3 各施工阶段主拱圈应力分析32-38
- 2.5 本章小结38-39
- 第3章 全桥有限元分析以及加固对比39-53
- 3.1 加固前后有限元模拟39-40
- 3.2 加固前后桥面系自重集度对比40
- 3.3 主拱圈结构受力及加固对比分析40-48
- 3.3.1 自重作用下主拱圈受力及加固对比分析41-42
- 3.3.2 温度作用下主拱圈受力及加固对比分析42-44
- 3.3.3 活载作用下主拱圈受力及加固对比分析44-46
- 3.3.4 荷载组合作用下主拱圈受力及加固对比分析46-48
- 3.4 主拱圈变形及加固对比分析48-51
- 3.4.1 自重作用下主拱圈变形及加固对比分析48-49
- 3.4.2 温度作用下主拱圈变形及加固对比分析49-50
- 3.4.3 车道荷载作用下主拱圈变形及加固对比分析50-51
- 3.4.4 荷载组合作用下主拱圈变形及加固对比分析51
- 3.5 本章小结51-53
- 第4章 肋拱桥正交异性钢桥面系受力特性分析53-75
- 4.1 肋拱桥的正交异性钢桥面系受力体系分解53-54
-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54-55
- 4.3 恒载作用下桥面系的受力状态55-62
- 4.3.1 横梁56-58
- 4.3.2 桥面系纵梁58-61
- 4.3.3 桥面板61-62
- 4.4 不同轮载工况下的桥面系的力学性能分析62-69
- 4.4.1 横梁的力学性能分析63-65
- 4.4.2 纵梁的力学性能分析65-68
- 4.4.3 桥面板的力学性能分析68-69
- 4.5 荷载组合下桥面系的结构受力69-74
- 4.5.1 横梁的最不利受力71-72
- 4.5.2 桥面系纵梁的最不利受力72-73
- 4.5.3 桥面板的最不利受力73-74
- 4.6 本章小结74-75
- 结论75-77
- 致谢77-78
- 参考文献78-81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参加的科研实践与成果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丽娜·肉孜;;桥面渗水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科技风;2010年05期
2 梁志虎;栗海英;袁景军;;有效提高桥面系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方法[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1年10期
3 朱威;房天然;;浅谈桥面系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2年05期
4 田帅;;桥面系破损情况原因分析及施工时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0期
5 刘鸿贺,王晓民;桥面系防水的重要性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10期
6 姚峰;;浅析桥面系施工的工艺及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0年28期
7 陈士军;;浅谈桥面系的养护[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2期
8 佘伟强;;高速公路桥面系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中国市场;2011年19期
9 关大壮;;桥面系施工管理监理要点[J];北方交通;2012年02期
10 罗俊明;胀锚螺栓在桥面系修复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1995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道全;谢邦珠;范文理;;宜宾小南门金沙江大桥桥面系断裂事故分析与修复[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金东华;;卢浦大桥主桥中跨桥面系梁施工技术研究[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六辑)[C];2005年
3 王文明;徐华春;汪华刚;;铜瓦门大桥有限元分析中桥面系的处理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3年
4 刘艳;刘振华;周颖;王卫东;;G220线浪溪河大桥桥面系结构拆除施工过程有限元分析[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黄光清;黄福伟;刘怀林;;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动力特性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腊星 本报记者 姜久明;“揪心”道口有了“连心”桥[N];中国交通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傅梅珍;基于铺装一体化的正交异性钢—混凝土组合桥面系模型试验与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梁炯;两主桁四线高速铁路斜拉桥桥面系结构形式和刚度问题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陈佳;密布横梁与混凝土板组合桥面系高速铁路下承式钢桁梁桥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锴;下承式铁路桁架桥桥面系车致振动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武玉兴;整体正交异性桥面系置换横置桥面系的肋拱桥加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符祥舟;桥面系结构形式对中下承式拱桥行车响应的影响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4 陈清华;Y特大桥桥面系病因及加固方案受力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蔡青;双曲拱桥连续桥面系改造新技术[D];湖南大学;2011年
6 陈海锋;收缩徐变及温度作用下悬索桥钢—混组合桥面系受力性能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7 颜智法;悬索桥板桁结合桥面系力学特性及剪力滞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8 谢莉;新广州站东平水道桥受力特性及桥面系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卢剑;开口箱—桁组合结构铁路斜拉桥桥面系结构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10 罗文韬;桥面系形式对下承式拱桥受力性能的影响[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71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87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