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框架的三方柱绕流数值分析
本文关键词:透水框架的三方柱绕流数值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四面六边透水框架 三方柱绕流 数值模拟 升力系数 阻力系数
【摘要】:针对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按高度分层后形成等边三角形布置的三方柱绕流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间距比l/d=1.5,2,3,4,5,7下流场分布和各方柱的升、阻力系数以及斯特劳哈尔数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l/d=1.5~7时,B,C柱尾流场经历了近处漩涡掺混到近处漩涡分离,远处漩涡掺混到远处漩涡分离,最后形成各自独立的方柱绕流;在l/d=2时,各方柱的平均阻力系数明显减小,并且通过对流场分析发现此间距比下对水流的减速效果最明显;由于B,C柱的存在与单方柱绕流有很大区别:在流场方面,l/d=1.5时,B,C柱限制A柱边界层剪切带的卷起,随间距比的增加这种现象逐渐消失;在动力特性上,A柱的阻力系数明显小于单方柱绕流情况。斯特劳哈尔数Sr随间距比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并趋近于单方柱绕流的值。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关键词】: 四面六边透水框架 三方柱绕流 数值模拟 升力系数 阻力系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9029,51349007)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30412) 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cstc2013jcyj A30006) 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GH201303)
【分类号】:U617.9
【正文快照】: 透水框架具有透水与阻水的双重特性,使流经的水流消能,挟沙力减小,泥沙沉降,同时衰减后的流速小于泥沙起动流速时,将达到减速促淤的目的,现广泛应用于长江航道整治中,是一种新型的固岸建筑物。对于减速促淤机理,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试验研究和数模分析。试验研究方面,吴龙华[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勇,索丽生,程永光,刘德有;用Lattice Boltzmann方法模拟方柱绕流[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陈素琴,顾明,黄自萍;低雷诺数下交错放置的两方柱干扰的数值计算[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1期
3 宋文雷;;低雷诺数下的两串列方柱绕流的干扰的数值模拟[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9期
4 刘天成;葛耀君;曹丰产;刘高;;基于Lattice Boltzmann方法的方柱绕流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5 王辉;韩涵;李新俊;;两不同截面串列方柱风力场特性的数值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6 吕启兵;杨斌;杨忠超;李鹏浩;;串列双方柱绕流的数值模拟[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7 赵小军;魏文礼;;并排方柱绕流的大涡数值模拟及显示[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8 李玉成,何明;作用于小尺度方柱上的正向波流力[J];中国海洋平台;1994年Z1期
9 陈素琴,顾明,黄自萍;两并列方柱绕流相互干扰的数值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0年02期
10 陈素琴,黄自萍,沈剑华,顾明;两串列方柱绕流的干扰数值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家扬;渠基顺;杨建民;;方柱与圆柱涡激运动的比较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上册)[C];2012年
2 徐胜金;周裕;CHENG L.;;方柱尾流中弹簧支撑方柱振动的PID控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史冬岩;王志凯;张阿漫;;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方柱周围流场力的耦合影响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4 徐枫;欧进萍;;方柱非定常绕流与涡激振动的数值模拟[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5 刘宝会;刘铁峰;王洪奇;华玉;;CFRP约束预压混凝土方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A];力学与工程应用[C];2012年
6 刘明学;关建光;徐福泉;;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方柱应力-应变关系的试验研究[A];先进纤维混凝土 试验·理论·实践——第十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罗宇辰;王少飞;刘应征;;近壁方柱绕流的PANS数值模拟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彭亚萍;王铁成;刘增夕;徐新生;;混杂纤维约束混凝土方柱的轴压试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9 施鎏鎏;余俊;刘应征;;POD分析在方柱绕流TR-PIV实验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高丹盈;李趁趁;朱海堂;;碳纤维布增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受力性能对比研究[A];第三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曹亚宁;围绕创新 陈方柱干了三件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饶勇;流场几何突变部位力学环境的Lattice Boltzmann模拟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2 张宁;混合对流绕方柱涡旋脱落及对传热影响的数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刘兰;气固两相绕方柱流转捩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元成;基于角动量尾迹控制法的方柱流动控制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杨继忠;方柱绕流的PIV实验及数值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3 张勤涛;基于不同雷诺数下单方柱尾流结构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徐国庆;固定方柱尾流中相同尺寸方柱流致振动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张松;配置圆形复合螺旋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方柱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付娜;低雷诺数下双方柱绕流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汪超;方柱涡致振动及减阻机理的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宋文雷;串列方柱气动弹性的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7年
9 盛奇伟;并列放置双方柱扰流问题的大涡模拟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李金生;低雷诺数下方柱—分隔板涡致振动数值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81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881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