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加固有轨电车路桥过渡段现场监测研究
本文关键词:预应力管桩加固有轨电车路桥过渡段现场监测研究
【摘要】:预应力管桩因施工期短且对周边建筑物地基扰动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中.基于南京河西新城现代有轨电车软土地基加固实例,对某路桥过渡段进行现场监测分析,进而评估预应力管桩对现代有轨电车路桥过渡段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从现场监测结果可以看出:软土水平位移最终维持在40 mm以内,说明预应力管桩加固的路桥过渡段软土地基稳定性强,软土的侧向变形产生的扰动较小.运营期12个月该过渡段路堤表层累积工后沉降为5.9 mm(远小于路桥过渡段设计允许工后沉降量30 mm),说明到目前为止预应力管桩有效地控制了有轨电车路桥过渡段的工后沉降.同时,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有轨电车路桥过渡段软土地基沉降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岩土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南京河西新城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关键词】: 路桥过渡段 软土地基 预应力管桩 有轨电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16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5B17814,2015B25914)
【分类号】:U416.1;U445.55
【正文快照】: 降,导致钢轨轨面弯折而发生诸如行车不平顺、桥头跳车、路面开裂等问题[1].由于软土属于黏性土,其含水量比较高,而且容易变形,将其作为路基需要进行加固处理,这样才能保证铁路使用的质量以及安全性[2].刘松玉[3-4]在分析常规粉喷桩和钉形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俊;;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堤的相关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09年26期
2 赵雪;;浅析路桥过渡段沉降病害及跳车处治的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7期
3 王小军;;关于路桥过渡段施工问题及应对措施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2年13期
4 沈家旺;;路桥过渡段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年03期
5 吴晓;;路桥过渡段沉降因素分析与结构设计研究[J];中外建筑;2013年01期
6 李振奎;;路桥过渡段的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04期
7 胡艺兵;;浅析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14期
8 王杏艳;;路桥过渡段出现沉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年12期
9 张伟;;如何有效预防路桥过渡段的差异沉降[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4期
10 郑坚;陈旭阳;;试论路桥过渡段施工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艳清;岳国军;丁国富;;浅谈时速200km路桥过渡段的设置[A];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张凯;高质;;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的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3 孟凡会;侯永峰;吴涛;;路桥过渡段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萌成;黄晓明;葛折圣;;基于路面结构开裂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洛桑;;浅谈路桥过渡段的常见病害[A];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王刚;王宇飞;;路桥过渡段沉降处治技术措施研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7 孙国华;危凤海;;注浆法在加固路桥过渡段中的应用[A];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邱木洲;;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堤的设计与施工[A];广东省公路学会道路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9 丁芝宁;;浅谈高速公路桥梁过渡段施工技术[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秦德进;邓艳霞;;客运专线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试验研究[A];山西省铁道学会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建华;浅谈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的施工[N];晋中日报;2010年
2 记者 杨秀权;十九局向新目标冲刺[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阴琪翔;多年冻土区路桥过渡段空间温度场及变形演化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王崇涛;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与动力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张洪亮;路桥过渡段车路动力学分析及容许差异沉降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4 罗强;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动力学特性分析及工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5 陶向华;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与人车路相互作用[D];东南大学;2006年
6 刘升传;既有线重载铁路路桥过渡段路基变形与加强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俞永华;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处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孙筠;已建软基桥梁桥头跳车的处治方法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友平;冻土地区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产生机理及冻害防治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2 周川滨;高性能轻质混凝土路桥过渡段材料特性与数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崔梦璇;基于舒适性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敬伟;基于安全性的路桥过渡段车辆—路面动力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孟凡会;路桥过渡段的三维动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邓天棋;彭湖高速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7 宋海东;哈齐客运专线路桥过渡段质量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陈修平;公路路桥过渡段路面—车辆动力相互作用特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陈果元;客运专线路桥过渡段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中南大学;2006年
10 罗丹霞;山区道路路桥过渡段的病害分析和处治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03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903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