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服务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景观服务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大学》 2014年
基于景观服务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研究
刘文平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是加强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联系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然而,如何从景观角度定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以及协调多项景观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合理优化绿色基础设施以满足人类福祉的需求,仍然是当前研究和景观管理实践的主要难题。本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研究区域,鉴定了景观服务提供的单元及其特征变化阈值,定量化绘制了景观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空间分布图,研究了多项景观服务相互影响关系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基于景观服务理论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方法及其在土地整治规划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指南,为研究区可持续景观管理和决策提供定量化参考。 (1)论文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和实地调研,通过景观要素叠加及聚类分析,识别出海淀区城市景观、乡村景观、田园景观、山林景观和休闲景观5种一级景观特征类型。其中,前三种类型为海淀区主导景观类型,所占面积相差不大且均超过全区总面积的1/5。从空间分布上看,海淀区西部山区及中南部颐和园、圆明园、紫竹院等风景区及公园景观,均具有较高的景观重要性、容忍性、弹性和条件性,是海淀区整体形象中不可替代的标志景观,需要积极的管理和保护。而北部大部分农村地区和中部城乡交错区景观对反映全区独特景观风貌的贡献度较低。西部山前交错区域的景观趋势性高,景观管理时需特别注意该地区的景观状态和属性。 (2)景观变化阈值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林地和公共绿地组成面积比例处于46-52%或低于46%时,山林景观将呈不稳定状态发展或转变为另一种景观类型,该范围值即为山林景观变化的阈值带。相似的,主要由非绿色基础设施和公共绿地构成的城市景观变化阈值带为43-60%;主要由非绿色基础设施和林地构成的乡村景观变化阈值带为45-60%;主要由公共绿地、林地和非绿色基础设施构成的休闲景观变化阈值带为49-62%;主要由农田、园地和林地构成的田园景观变化阈值带为37-50%。社会经济变量的微小改变均可以对绿色基础设施景观产生较大影响,且在全区和乡镇两个尺度上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总体来看,环境管理、教育和住宿餐饮指标与绿色基础设施发展呈正相关关系,而人口、租赁商服、科技投入和社会组织指标则与绿色基础设施发展呈负相关关系。 (3)景观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的食物提供服务不能满足当地居民需求,尤以南部城区和中部偏东区域为主,这些区域同时也是PM2.5滞尘服务、生境服务和休闲美景服务需求较大的区域。北部苏家坨镇与上庄镇居民对当地食物供给服务的主观需求较高,而中部及南部城区居民则对当地食物提供依赖度不高。居民对PM2.5滞尘服务需求的认知较为统一,增加全区PM2.5滞尘服务已基本成为共识。研究区北部地区的居民比南部城区居民更容易感知到生境服务,特别是上庄水库附近的居民。除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公园、风景区外,居民对城乡公共绿地的美景服务数量和质量需求均相似。 (4)多项景观服务之间的相关性影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PM25滞尘服务、生境服务和休闲美景服务三者之间存在着积极的正相关关系且不随城乡空间梯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是随距住宅房屋距离的远近而变化。当距住宅房屋距离小于2.5km时,这三种服务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且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当距住宅房屋距离大于2.5km时,这三种服务之间的协同作用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这三种服务与食物供给服务的相关关系随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逐渐由相互协同关系向相互竞争转变,且在距城市中心14-16km范围内呈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在距住宅房屋2km内,这三种服务与食物供给服务的相关关系随住宅房屋距离的增加从相互协同关系逐渐转变为相互竞争的关系;在距住宅房屋距离大于2km时,这三种服务与食物提供服务之间则几乎没有相互影响。 (5)论文在景观服务供给与需求定量化及其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绿色基础设施不同级别和性质的保护区、提升区和新建区规划及设计方案。海淀区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实践表明,仅需在提升现有绿色基础设施基础上再重点新建1772.02hm2(占全区总面积的4.11%)就能满足绝大多数居民的景观服务需求。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方案引入海淀区土地整治规划中,使景观服务落实到了土地空间上,在定量化参数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土地整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与人类福祉的和谐发展。而基于景观服务的绿色基础设施框架则强调了设计过程的生态本底特征和人类福祉需求,不仅为整体设计提供了定量化的目标要求,同时也为场地景观设计提供了指导。 (6)论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炼总结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可持续景观管理和建设提供了简易的指导工具。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901;TU984;TU9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博;;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蔓延控制[J];城市问题;2009年01期
2 段增强,P.H.Verburg,张凤荣,宇振荣;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3 王情;岳天祥;卢毅敏;杜正平;辛晓平;;中国食物供给能力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10期
4 尹锴;赵千钧;赵煜;;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用的思考[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5 傅伯杰;徐延达;吕一河;;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的尺度特征与耦合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7期
6 何昉;锁秀;高阳;黄志楠;;探索中国绿道的规划建设途径 以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为例[J];风景园林;2010年02期
7 郧文聚;宇振荣;;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策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8 刘文平;宇振荣;郧文聚;肖禾;张茜;;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18期
9 董文茂;沈绍柱;;2010年,广东循环经济的期待[J];环境;2007年01期
10 欧阳志云,王如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价值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patio-temporal Dynamic Simulation of Urban Land Use in Karst Areas Based on CLUE-S Model——A Case Study of Dahua Yao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年02期
2 鲍文;;生态税与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析[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2009年03期
3 赵果元;李文杰;李默然;崔卫华;陈安生;常永第;;洱海湖滨带的生态现状与修复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
4 唐娟;高敏华;王宏;李悦;;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吐鲁番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1期
5 胡斌;李娟;赵同谦;;基于GIS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以河南省商丘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6 于谦龙;;乌鲁木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资产定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7 谢宗棠;王生林;;征地制度中耕地补偿体系的经济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8 刘向华;;选择生态系统核心服务功能标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9 喻庆国;;世界森林景观生态研究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10 刘向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困境的经济学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nalysis of the Coupling between Ecosystems and Economy in Mountainous Regions—A Case Study in Anji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China[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2 陈鹏;廖连招;汤坤贤;;基于遥感与GIS的厦门市陆地生态资产评估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范娜;;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方斌;杨叶;郑前进;吴金凤;;耕地易地补充经济补偿的生态价值研究——以江阴市和兴化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黄田;;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殷健;;Greenway理论在城市建设中的规划探索——以沈阳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石坚;;基于区位理论的城市空间扩展模拟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沈蔚;彭光雄;;湖南省生态资产遥感测量与GDP空间分布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金山;王乐强;王艳艳;;基于统计制度的北京市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监测体系[A];北京市第十四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8年
10 ;Ecological Engineering for South to 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n China:A Review of Conservation Buffer System Approach[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张莉莉;人工用材林经济利用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胡文英;元阳哈尼梯田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尹刚强;湖南会同退耕还林生态环境效益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彭保发;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柏方敏;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戴兴安;长沙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正鹏;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湿地植物群落生物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洁;武汉市城市公园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韩筱婕;基于城市热岛减缓的湖泊湿地景观功能连通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陈建军;涨渡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文亮;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康旭;辽宁沿海地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姚小立;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田卓林;大连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娟娟;城市公园绿地布点的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曼丽;;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以开封市湿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2 李玉平;蔡运龙;;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7年03期
3 张小飞;李正国;王如松;王仰麟;李锋;熊侠仙;;基于功能网络评价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9年01期
4 俞孔坚;中国人的理想环境模式及其生态史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5 邵海荣,贺庆棠,阎海平,侯智,李涛;北京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王盛萍;张志强;孙阁;张满良;余新晓;;黄土高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水文动态响应——以甘肃天水吕二沟流域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李春平;苏繁星;谢静;王美;关文彬;;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的农田防护林网环境场特征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刘滨谊,姜允芳;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误区与对策[J];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9 刘海龙,李迪华,韩西丽;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J];城市规划;2005年09期
10 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程进;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反规划”之台州案例[J];城市规划;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红萍;林奇胜;张安录;;国外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研究进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岳永杰;北京山区防护林优势树种群落结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昕薇;基于3S技术的北京湿地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何丽;武汉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基于景观服务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0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12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