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氮杂环类高氮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17:48
【摘要】:氮杂环类含能化合物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分子结构中的环张力和大量含能化合键(如:C-N、C=N、N-N、N=N),分子氮含量越高,则化合物的生成焓越高,相应的爆轰性能也越出色。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多个结构新颖的氮杂环类高氮含能化合物,采用氢谱、碳谱、红外及DSC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和确认,采用理论计算预估了化合物的爆轰性能,对部分新化合物进行了感度测试和起爆性能测试。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基于三硝基苯基体系氮杂环类高氮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以2,4,6-三硝基甲苯(TNT)为起始原料,制得2,4,6-三硝基苯甲醛;2,4,6-三硝基苯甲醛分别与二硝基胍、1,5-二氨基呋咱(DAF)、5-氨基四唑在回流条件下经醛胺缩合反应得到1,2-二硝基-3-(2,4,6-三硝基亚苄基)胍(35),5-(2,4,6-三硝基亚苄基)甲亚胺-四唑(36)和3,4-双(2,4,6-三硝基亚苄基甲亚胺)呋咱(37),采用DSC研究了三种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能,其中,化合物37的分解温度达到234.3 ℃。通过理论计算预估化合物35-37的爆轰性能参数并于TNT和RDX进行了比较。其中,化合物35的爆速达到8339 m/s、爆压达到30.53 GPa,与RDX的爆轰性能相近。并对化合物35-37的感度性质进行了测试,其撞击、摩擦和静电感度均低于TNT和RDX。2.基于肼基三唑环氮杂环类高氮类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以4-氨基-3-肼基-1,2,4-三唑为初始原料,利用其结构中的肼基和氨基,进行分子内成环反应合成化合物43。溶剂挥发法培养得到化合物43的晶体,利用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解析,确定了化合物43是具体结构,并对化合物43的生成原理机理进行分析。3.绿色起爆药三嗪-四嗪体系高氮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以3,6-二肼基-1,2,4,5-四嗪(DHT)和三聚氯氰为原料经亲核取代得到3,6-对(2-(4,6-二氯-1,3,5-三嗪)肼基)-1,2,4,5-四嗪(45);化合物45经叠氮化反应合成3,6-对(2-(4,6-二叠氮基-1,3,5-三嗪)肼基)-1,2,4,5-四嗪(47);化合物47经氧化脱氢反应合成3,6-对(2-(4,6-二叠氮基-1,3,5-三嗪)偶氮基)-1,2,4,5-四嗪(48)。采用溶剂挥发法培养了化合物47的单晶,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解析。采用DSC研究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能,化合物47(193.9 ℃)满足绿色起爆药剂热分解温度大于190℃的要求。采用理论计算预估了化合物46-48生成焓,其中化合物48的生成焓高达2819.9kJ·mol-1是迄今为止报道的生成焓最高的高氮化合物之一。另外,还对化合物47和48进行了起爆、爆轰性能研究,实验表明,47有望可以作为传统起爆药剂Pb(N3)2的绿色无金属替代物,并且其起爆性能与Pb(N3)2相当;48可作为猛炸药使用,爆轰性能与RDX相当。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560.1
【图文】:

DSC曲线,化合物,DSC曲线,放热分解


逦g杂环类高氮含能化合于207.8°C和260.7°C达到最高,出现峰值,此为化合物的放热化合物35和37的放热分解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符合含能材后分别在230.1邋Y和283_2°C停止放热。182.6°C时,化合物36在化过程,后进入放热分解过程,分解速率在205.3邋°C时达到最高,放热。由以上可知化合物37的热稳定性要优于35和36,这可能并且共轭体系更大,使得化合物热稳定性更好。逡逑exo逦207.8。。逦20f.3cC逡逑

晶胞,化合物


邋逦+K1邋m逦+逡逑邋v邋)邋—邋>邋43>H图3.2化合物43合成反应机理逡逑析逡逑3溶于热的甲醇溶剂中,将所得澄清溶液静置测试标准的无色透明晶体。利用Bruker邋SMARTa射线(X=邋0.71075邋A)在113(2)邋K温度下收集化果表明(如图3.2所示),化合物43的分子式2/c,细胞体积为946.11(18)邋A3。晶体密度1.672,邋b邋=邋6.8065(8)邋A,c=邋10.1915(10)邋A,a=邋90。,43晶胞堆积图所示,化合物43的单晶在c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氮及含能化合物合成团队[J];含能材料;2017年10期

2 来蔚鹏;尉涛;廉鹏;吕剑;王伯周;葛忠学;;粒度对硝胺类含能化合物撞击感度影响的理论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4年07期

3 王中洋;李京海;袁军;程晓燕;;吡嗪类含能化合物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2年07期

4 张兴高;朱慧;张炜;张君启;阳世清;;呋咱类含能化合物及其在推进剂中的应用[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6年03期

5 霍欢;轩春雷;毕福强;张家荣;周诚;王伯周;;不敏感含能化合物合成最新研究进展[J];火炸药学报;2019年01期

6 薛金强;尚丙坤;王伟;刘飞;王连心;;四嗪类高氮分子及离子含能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1年04期

7 雷永鹏;徐松林;阳世清;;高氮含能化合物应用研究新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7年03期

8 阳世清;徐松林;;S-四嗪类高氮含能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年03期

9 黄明;李洪珍;李金山;;高氮含能化合物的合成及反应性[J];含能材料;2006年06期

10 何冬梅;程广斌;吕春绪;;四嗪类高氮含能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火炸药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绿齐;修健敏;易文斌;蔡春;;甘脲衍生物类含能化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进展[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第九分会场含能材料及绿色民爆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屈延阳;李洪珍;黄明;;新型稠环富氮含能化合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9分会:公共安全化学[C];2014年

3 来蔚鹏;尉涛;刘英哲;廉鹏;;多氮含能化合物的设计与性能预估[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5分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C];2014年

4 董琳琳;何玲;陶国宏;;绿色含能BTA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何玲;陶国宏;;3,4,5-三氨基-1-四唑基-1,2,4-三唑摀硝酸盐的合成、结构与性质表征[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1年

6 张计传;杜耀;董凯;苏辉;张绍文;李生华;庞思平;;三维含能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及其性能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六分会:金属有机框架化学[C];2016年

7 姚艳茹;陈湘;马海霞;;两种不对称四嗪类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热安全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一分会:应用化学[C];2016年

8 郑慧慧;张建国;张同来;冯丽娜;;高氮含能化合物1,1,3,3,5,5,7,7-八叠氮环四磷腈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景梅;舒远杰;王军;黄奕刚;蒋涛;宋驰;;2,4-二硝基咪唑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曹文丽;苗康华;乔磊;黄洁;;偶氮三唑酮(ZTO)的过渡金属含能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六分会:金属有机框架化学[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亚丽;中国阻燃学科的奠基人[N];中国化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引莉;三/四唑类含能化合物的制备、结构及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2 罗进;几种咪唑和三唑类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表征[D];中北大学;2018年

3 王天易;连四嗪含能化合物的理论研究与合成[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敏;环糊精对含能化合物的分子识别及其催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周俊超;含能化合物制备过程的相关基础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汤永兴;高氮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卫涛;高氮含能化合物的分子设计与性能预测[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雪丽;高氧含能化合物的分子设计与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侯可辉;硝基咪唑类含能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10 车圆圆;易失控反应过程的调控及强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丹;氮杂环类高氮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2 王伟霞;氟二硝基类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3 陈湘;不对称四嗪类含能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4 殷欣;N-三硝基甲基唑类含能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

5 尚宇;基于5,5'-联四唑-1,1'-二羟基含能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6 张松;4,4'-联-1,2,4-三唑的氨基衍生物离子盐的合成与单晶结构[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7 田嘉伟;1,3,4-VA二唑类高氮含能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8 赵丹;嗪类多氮含能化合物的合成[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杨傲;三唑、四唑类高氮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赵坤;几种吡啶类含能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16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716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2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