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横向效应增强型双模毁伤元的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07:29
【摘要】:目标多样性是现代高科技战争的发展趋势,而传统聚能装药战斗部形成毁伤元的单一性使其应用范围受到较大限制。为了实现聚能装药战斗部毁伤元种类和毁伤机理多样化,以满足各种作战需求,多模战斗部便应运而生。通过引信等装置实现不同的起爆方式,使同一战斗部形成不同模式的毁伤元,从而针对性地攻击目标。横向效应增强型双模毁伤元可分别对轻型、重型装甲目标进行有效的毁伤,且有着较好的扩孔与后效杀伤能力。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横向效应增强型双模毁伤元的成型与侵彻性能开展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包括:(1)提出了一种横向效应增强型双模战斗部结构方案,通过在双层药型罩的外层罩外壁表面刻槽、添加贴片,采用内层低爆速、外层高爆速的复合装药与隔板一同调控爆轰波形,最终形成了横向效应增强型双模毁伤元:内层装药底端中心点起爆形成具有横向效应的PELE毁伤元,外层装药底端中心点起爆形成具有横向效应的EFP毁伤元。对双模毁伤元成型和侵彻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成型与侵彻性能良好的毁伤元。(2)建立了复合装药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运用数值方法直观地对比了爆轰波在单一装药与复合装药结构内部的传播过程,并选取爆速差不同的两组内、外层装药,对比了复合装药结构的爆轰波形状与毁伤元成型。(3)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隔板距外层罩顶部距离与隔板直径对横向效应增强型双模毁伤元成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隔板距外层罩顶部距离越远,EFP毁伤元的长度、长径比与头部速度均越大,PELE毁伤元的长度与长径比先增大后保持不变,头部速度逐渐增大;随着隔板直径增大,EFP毁伤元的长度、长径比与头部速度均增大,而隔板直径的变化对PELE毁伤元的成型参数几乎没有影响。(4)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外层罩材料分别采用紫铜、4340钢,内层罩材料分别采用2024铝、尼龙、特氟龙时,横向效应增强型双模毁伤元的成型进行研究。得到内、外层罩材料取不同组合时双模毁伤元的成型过程和速度云图,并计算出各个毁伤元的长度、长径比、头部速度与头尾速度梯度。(5)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内、外层罩采用不同材料组合时,横向效应增强型双模毁伤元对有限厚度靶板的侵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PELE模式毁伤元侵彻薄靶还是EFP模式毁伤元侵彻厚靶,外层罩材料为4340钢、内层罩材料为2024铝时,毁伤元着靶时的速度梯度均最小、成型相对较快,且对靶板的开孔也最大。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J410.33
【图文】:

毁伤元,聚能装药


图 1.1 试验回收的毁伤元[20]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贴隔板法聚能装药结构与试验得到的 EFP 成型如图 1.形成的尾翼型 EFP 的速度计算方法,且编写结果,对影响 EFP 速度的因素进行了灰关联图 1.2 聚能装药结构与 EFP 成型图[11] 光照相技术研究了双层药型罩材料选取 4 种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实验与数值模拟的具

聚能装药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图 1.1 试验回收的毁伤元[20]林加剑[11]等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贴隔板法形成 EFP 尾翼的方式进行研究,其采用的聚能装药结构与试验得到的 EFP 成型如图 1.2 所示。根据能量守恒的方法推导了贴隔板形成的尾翼型 EFP 的速度计算方法,且编写了相应的 MATLAB 计算安程序。结合仿真结果,对影响 EFP 速度的因素进行了灰关联分析,并得到了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珍;陶琳琳;郭秀华;;由半对偶化双模诱导的范畴之间的等价(英文)[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1期

2 刘颖;;主/被动雷达双模导引头[J];航空科学技术;2009年01期

3 段亚娟;;双模带阻滤波器的研究[J];民营科技;2007年05期

4 段亚娟;;双模带阻滤波器的研究[J];民营科技;2007年03期

5 任北上;;余双模和有理双模范畴(英文)[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高飞;;一号跨越两网 联通推出双模卡业务[J];每周电脑报;2005年14期

7 沈浪;双模卡能否拯救联通?[J];互联网周刊;2005年14期

8 方小春;Hilbert双模的乘子双模[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9 郑仕标,郭光灿;双模相干迭加态的产生[J];量子光学学报;1997年01期

10 姚炳学,王照明;双模与模糊双模[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世右;郑凯敏;贾芳;胡利云;谢芳森;;单-双模组合压缩热态的纠缠性质及在量子隐形传态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2 王前;杨杰;;双模喇叭天线研究[A];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7年

3 周彦;段善旭;刘飞;殷进军;刘邦银;;一种三相光伏并网系统的双模运行控制策略[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赵升吨;杨雪松;杨红伟;杨元元;;双模行星耦合式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的参数优化[A];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6年

5 徐岩;樊炜;陈兵;冯勋立;C H OH;;双模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纠缠量子相变[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6 杜少将;夏云杰;;双模最小关联混态纠缠态——一种双模压缩热场态的量子统计特性[A];江苏、山东、河南、江西、黑龙江五省光学(激光)联合学术'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袁春华;张智明;;注入原子相干性对双模MAZER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陈启亮;毕波;黎军琛;高参;梅其元;;北斗双模卫星导航SoC芯片的设计与实现[A];卫星导航定位与北斗系统应用2015——北斗耀全球 璀璨中国梦[C];2015年

9 陈启亮;毕波;黎军琛;高参;梅其元;;北斗双模卫星导航SoC芯片的设计与实现[A];卫星导航定位与北斗系统应用2012[C];2012年

10 吕大龙;张德伟;刘庆;张毅;;微带双模谐振器在增益均衡器设计中的应用[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曹娴 通讯员 钟晴;国产首台大直径双模掘进机下线[N];湖南日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张楠;Gartner陈勇释疑双模IT[N];中国计算机报;2016年

3 娜娜;双模技术实现“一号两网”漫游[N];光明日报;2005年

4 特约撰稿 陈明亮;新一代双卡通问世 联通双模卡面临挑战[N];通信信息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余世琳;双模方案引领3G发展[N];通信信息报;2003年

6 文家华;PHS+GSM 双模意味着什么[N];经理日报;2004年

7 ;冷热双温双模机[N];中国包装报;2004年

8 刘琦;谁将主宰双模“小灵通”的命运?[N];通信产业报;2004年

9 记者 刘传书;全球首款双模电动车实现商用[N];科技日报;2008年

10 姚春鸽;终端综合化:激活异彩纷呈的应用[N];人民邮电;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宇;双模物联网初始同步系统研究与硬件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武志超;基于音叉探针的双模原子力显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3 宋盛;红外与激光双模复合探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7年

4 汤朝红;利用自发辐射诱导的量子相干性增强双模光场的纠缠[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畅;高性能小型化微波无源器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位朝垒;新型微波滤波器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郭铁英;新型光子晶体光纤及面向其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徐自强;低温共烧陶瓷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张小川;高性能小型化射频及微波滤波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关天培;基于金纳米棒的光声—荧光双模分子探针的制备及其在肝癌中的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飞;横向效应增强型双模毁伤元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2 贾俊;基于热Rb原子系统频率简并双模压缩光的制备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3 闫福永;双模大气探测仪定标装置的研究与设计[D];吉林大学;2018年

4 秦晓帆;基于双模运行的双馈风电机组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5 王君方;北斗GPS双模定位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韩腾飞;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双模MPPT控制研究[D];福州大学;2017年

7 吴燕;双模微带带通滤波器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8年

8 吴俊强;GPS/BDS双模卫星信号的矢量跟踪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9 张艳丽;集成触觉感知和可视化受伤报警的双模电子皮肤[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10 李明;基于ARM的双模定位装置的嵌入式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17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717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6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