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角下高超声速弹头气动热和温度场的计算与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J76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鹏飞;龚春林;谷良贤;;基于轴对称比拟的气动热计算方法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2年06期
2 易龙;孙秦;彭云;;复合材料头锥结构气动热应力分析方法研究[J];机械强度;2007年04期
3 梅东牧;武哲;李天;;乘波飞行器的优化设计和气动热计算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08年06期
4 杨贝尔;陈晓东;漆斌;许凌飞;杨革文;;机载光学探测设备气动热噪声建模研究[J];上海航天;2013年05期
5 耿湘人;桂业伟;王安龄;;微型凸起物高超声速气动热特性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吴洁;阎超;;气动热与热响应的耦合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9年04期
7 李明;廖俊必;曾学军;祝智伟;张扣立;;风洞气动热试验外推关联参数初步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年05期
8 蒋军亮;成竹;杨志斌;;飞行器燃油系统气动热试验与数值分析研究[J];强度与环境;2011年04期
9 张向洪;伍贻兆;王江峰;;轴对称再入舱模型气动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单永正;蒋甲利;许相辉;曹阳;;飞机模型蒙皮气动热风洞试验温度测量方法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辉玉;王刚;孙泉华;樊菁;;高超声速飞行气动热数值模拟的几个关键因素[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2 孙海锋;夏新林;陈学;;气动热作用下高速飞行器红外热像模拟计算及试验验证[A];第七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张石玉;;气动热流辨识方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洪;范绪箕;;飞行器超音速绕流流场气动热计算[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吴大方;晏震乾;高镇同;杨嘉陵;梁伟;麦汗超;;高速飞行器瞬态气动热实验模拟系统及在航天航空工程中的应用[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6 杨肖峰;唐伟;桂业伟;肖光明;杜雁霞;;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气动热和结构传热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杨恺;高效伟;;高超声速气动热环境工程算法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君哲;阎超;桂永丰;涂正光;;气动热CFD计算的格式效应研究[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黎作武;;NNLD算法在高超声速气动热计算中的确认与验证[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贺国宏;高晓成;庞勇;;高超声速再入体气动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潘沙;高超声速气动热数值模拟方法及大规模并行计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李昱霖;气动热结构多学科分析及高效优化策略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3 胡锐锋;高速飞行气动环境、气动特性快速预测与应用[D];清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菁;火星进入舱气动热的数值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王志博;气动热与发动机热耦合对飞行器舵机舱内环境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邵鹏进;复杂外形高速弹箭气动热计算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高翔;攻角下高超声速弹头气动热和温度场的计算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薛文慧;气动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热辐射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方磊;基于流线跟踪法的气动热工程计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李四新;高超声速稀薄过渡流气动热关联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8 李伟;高超声速飞行器滑移区气动热数值模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凌应杰;高超声速气动热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张建伟;高超声速再入体气动热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53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75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