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攻角下高超声速弹头气动热和温度场的计算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18:53
【摘要】:针对高超声速领域出现的“热障”问题,精确预测高超声速弹头气动热和温度场变得非常重要。本文采用弹头外部气动热工程算法与弹头内部结构传热的数值计算相耦合,用于攻角状态下高速弹头气动热环境的快速预测。并研究基本外形的弹头气动传热特性,所得结果能够为高超声速弹头气动热防护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弹头外部基于普朗特边界层理论,采用工程方法计算边界层外无粘流场,修正牛顿理论和普朗特-麦耶尔公式计算弹头表面压力,通过弹头激波后气体参数采用等熵膨胀法确定边界层外缘参数。基于参考焓法下的热流经验公式,采用等价锥法和轴对称比拟法进行表面热流密度分布的计算。结合弹头材料属性,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有限体积法对非稳态导热方程进行数值离散,模拟弹头内部结构传热。将表面气动热工程算法和内部结构传热数值计算耦合,可得到高超声速弹头气动加热过程中任意时刻的表面热流密度分布和弹头温度场分布。首先,选取典型的球锥弹头模型进行算例验证,并分析攻角对弹头气动热环境的影响。然后根据遵头的基本外形,对比尖锥弹,小钝度球锥弹和大钝度球锥弹头气动热环境,分析弹头前缘对气动热的影啊;对比锥体外形和曲线回转体外形弹头气动热环境,分析弹头外形对气动热的影响。最后选取球双锥弹头模型进行算例验证,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对拐点区域做线性拟合,对比拐点不同的三种球双锥弹头气动热环境,分析拐点移动对钝双锥气动热的影响。验证典型球锥弹算例,说明两种工程方法能够准确预测球锥弹气动热环境,满足工程设计的需求;由于攻角的影响,发现迎风面热流密度远远大于背风面热流密度,弹体表面和弹体内部的等温线发生倾斜。增加尖的前缘相当于弹头增加一段高温区,而且会导致弹体整体热流和温度增加;曲线回转体型弹头锥面部分热流密度提高,温升较快,弹体整体温度有一定的提高,幅度较小。通过对拐点区域热流做线性拟合,修正后的方法能够准确预测球双锥弹气动热环境。双锥拐点前移,导致前锥体温升较快,而后锥体温升较慢,双锥拐点后移恰好相反;选择合适的拐点位置可以减小弹头驻点的最高温度,有助于改善气动热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J76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鹏飞;龚春林;谷良贤;;基于轴对称比拟的气动热计算方法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2年06期

2 易龙;孙秦;彭云;;复合材料头锥结构气动热应力分析方法研究[J];机械强度;2007年04期

3 梅东牧;武哲;李天;;乘波飞行器的优化设计和气动热计算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08年06期

4 杨贝尔;陈晓东;漆斌;许凌飞;杨革文;;机载光学探测设备气动热噪声建模研究[J];上海航天;2013年05期

5 耿湘人;桂业伟;王安龄;;微型凸起物高超声速气动热特性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吴洁;阎超;;气动热与热响应的耦合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9年04期

7 李明;廖俊必;曾学军;祝智伟;张扣立;;风洞气动热试验外推关联参数初步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年05期

8 蒋军亮;成竹;杨志斌;;飞行器燃油系统气动热试验与数值分析研究[J];强度与环境;2011年04期

9 张向洪;伍贻兆;王江峰;;轴对称再入舱模型气动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单永正;蒋甲利;许相辉;曹阳;;飞机模型蒙皮气动热风洞试验温度测量方法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辉玉;王刚;孙泉华;樊菁;;高超声速飞行气动热数值模拟的几个关键因素[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2 孙海锋;夏新林;陈学;;气动热作用下高速飞行器红外热像模拟计算及试验验证[A];第七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张石玉;;气动热流辨识方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洪;范绪箕;;飞行器超音速绕流流场气动热计算[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吴大方;晏震乾;高镇同;杨嘉陵;梁伟;麦汗超;;高速飞行器瞬态气动热实验模拟系统及在航天航空工程中的应用[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6 杨肖峰;唐伟;桂业伟;肖光明;杜雁霞;;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气动热和结构传热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杨恺;高效伟;;高超声速气动热环境工程算法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君哲;阎超;桂永丰;涂正光;;气动热CFD计算的格式效应研究[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黎作武;;NNLD算法在高超声速气动热计算中的确认与验证[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贺国宏;高晓成;庞勇;;高超声速再入体气动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潘沙;高超声速气动热数值模拟方法及大规模并行计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李昱霖;气动热结构多学科分析及高效优化策略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3 胡锐锋;高速飞行气动环境、气动特性快速预测与应用[D];清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菁;火星进入舱气动热的数值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王志博;气动热与发动机热耦合对飞行器舵机舱内环境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邵鹏进;复杂外形高速弹箭气动热计算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高翔;攻角下高超声速弹头气动热和温度场的计算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薛文慧;气动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热辐射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方磊;基于流线跟踪法的气动热工程计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李四新;高超声速稀薄过渡流气动热关联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8 李伟;高超声速飞行器滑移区气动热数值模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凌应杰;高超声速气动热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张建伟;高超声速再入体气动热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53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753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b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