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型高精度DDS设计与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J765.4
【图文】:
依据指标要求完成总体设计方案,以便进行具体的软硬件设计。2.1 DDS 基本结构DDS 理论基于相位的概念,依据 Nyquist 采样定理,可以对连续正弦波信号在一周期内沿相位轴方向,以相同的相位间隔进行相位/幅度采样,得到这个周期信号的离散相位/幅度序列,然后通过对得到的模拟幅度进行数字量化及编码,就可以把 1 周期正弦信号转换成离散的二进制数值,存储在 ROM 中,存储单元的地址和内容分别对应相位取样地址和量化后的正弦波幅度值。DDS 工作时,首先根据地址读取寄存器内的波形数据,再经过 D/A 转换,所得到的阶梯型输出电压通过低通滤波器的平滑处理后,最终得到所需的波形,而通过控制相位的变化速度,可实现信号频率的改变。DDS 的基本结构如图 2-1 所示,它主要由相位累加器、加法器、波形数据存储器(ROM)、D/A 数模转换器和低通滤波器(LPF)构成。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信号输出频率范围:0~8KHz;信号输出幅值范围:-35V~+35V;相位/方波占空比范围:0~100%;信号输出精度:±0.2%FS.2.3.2 设计方案结合任务要求和国军标 383“遥测系统及分系统测试方法”,系统设计构架如图 2-4 所示。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于以上考虑,再通过对时钟频率、供电需求等方面综合衡量,最终tera公司Cyclone II系列中的EP2C20F484C8作为本系统的核心FPGA相关 EDA 工具 Quartus IIuartus II 是由 Altera 公司的推出的一套用于 SOPC 的集成开发环境[4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大雄,平家彪,郭忠华;电感隔离型马克思发生器同步性能的研究[J];高压电器;1984年02期
2 刘福鑫;阮洁;阮新波;杨东升;李艳;;采用交变脉冲电源单元的隔离型多输入直流变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7期
3 苏斌;杭丽君;杨滔;杨仲望;吕征宇;钱照明;;新型单级隔离型软开关功率因数变换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4 ;低压系列隔离型DC/DC变换器[J];电源技术应用;2005年10期
5 曾大雄;郭忠华;平家彪;;电感隔离型Marx发生器的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1983年03期
6 李彩侠;王毅;;一种基于LM3485芯片的双路非隔离DC/DC变换器的设计[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8年06期
7 ;隔离和非隔离型高功率、高电压DC/DC控制器 由凌力尔特公司提供的高性能模拟解决方案[J];电子设计技术;2007年03期
8 戴维德;;1W超薄隔离型DC/DC模块及其应用[J];今日电子;2009年04期
9 黄弋;周菁;;隔离型DC/DC在高压电压电流源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2年12期
10 夏泽中;任大庆;任薛蓓;杨荣德;;新型单级隔离型PWM变换器及其控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奚淡基;徐德鸿;沈国桥;;电压注入隔离型DC/DC变换器的比较[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马洪飞;张波;丘东元;;一种负电压输出隔离型高增益Boost变换器[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孙龙林;张兴;许颇;赵为;曹仁贤;;单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中共模电流抑制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杨晓萍;冯帆;段先锋;;变压器隔离型DSTATCOM在不平衡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上海 虞荣生;用CD4069制作隔离型电子开关电路[N];电子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勤;单原边绕组隔离型多输入变换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东阳;基于移相全桥的隔离型单级PFC-DC/DC变换器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杨峻;非隔离型光伏电站并网直流分量抑制方法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张涛;两绕组高精度隔离型LED驱动芯片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柳杨;隔离型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优化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谷泓杰;隔离型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张冬雷;基于MMC的隔离型DC-DC变换器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毅;隔离型模块化多电平DC-DC变换器的设计和控制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袁大为;隔离型高精度DDS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9 唐潞;隔离型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王腾飞;变压器隔离型DSTATCOM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7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76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