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兵火箭弹战斗部空炸毁伤效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J415
【图文】: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鉴于此,本文研究了单兵火箭弹的空炸姿态(落速、落角、炸高)对战斗部杀伤威力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破片对地面目标靶的毁伤情况,确定最佳的空炸姿态,研究结果可为单兵火箭弹空炸引信装定时间的设定提供参考。1.2 杀伤战斗部如图 1.1 所示,根据壳体制作工艺的不同,杀伤战斗部可分为自然[2]、预控[3]和预制破片战斗部[4]三种类型。不论哪种类型,驱动破片飞散的能量都来源于内置炸药的爆轰作用,破片在获得较高初速后,利用其动能撞击目标,形成毁伤[5]。
不同材料预制破片战斗部进行数值模拟,对模拟得到的破片速析对比;北京理工大学的魏继锋[15]等人利用 ANSYS/LS-DY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预制破片的飞散规律,并与试验研究现状国内,国外关于预制破片战斗部的研究开展时间较早,理论各gold[16]提出了 Mott 算法在破片飞散数值模拟中的应用;Dr.E定向飞散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C O Marriott[18]等人用三维数值弹丸的破片速度和飞散动态等。国外已经将预制破片战斗部装例如前苏联 SA-2 防空导弹、前苏联 SA-6 防空导弹以及美国的
前苏联SA-6防空导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谭晓军;孙传杰;冯高鹏;薛晓中;;单兵火箭弹简易制导控制方法研究[J];飞行力学;2016年06期
2 陈伟;冯高鹏;孙传杰;卢永刚;;单兵火箭弹捷联导引滤波方法研究[J];飞行力学;2017年03期
3 张连煜;甘小红;谭宗攀;王更;;单兵火箭弹空气动力特性的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2年04期
4 孙韬;张国伟;王一鸣;郭帅;;单兵火箭弹炸高优化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J];兵工学报;2018年04期
5 赵喜发;;抗战中的特种弹:枪掷弹药、掷投弹药和单兵火箭弹[J];轻兵器;2007年13期
6 叶小军;;数值模拟分析在选取战斗部缓冲材料时的应用[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9年04期
7 李翔宇;卢芳云;;三种类型战斗部破片飞散的数值模拟[J];火炸药学报;2007年01期
8 周申生;中高空防空导弹的战斗部[J];现代防御技术;1987年03期
9 付建平;郭光全;冯顺山;陈智刚;赵太勇;侯秀成;;杀爆战斗部对地面目标毁伤威力的评估方法及应用[J];兵工学报;2016年S1期
10 毛亮;姜春兰;严翰新;张里阳;王超;;可瞄准预制破片战斗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永刚;杨世全;;杆条类杀伤元素终点毁伤威力[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2 金建明;;杀爆战斗部冲击波超压与破片初速度计算分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3 曹辰;肖建光;汪秀明;王海福;;侵爆战斗部作用混凝土靶毁伤效应[A];第六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2014年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谭多望;王志兵;张振宇;曾新吾;卢芳云;王广军;刘雨生;;爆炸变形战斗部的设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5 常敬臻;周岩;卢永刚;;串联弹后级战斗部穿靶数值模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6 吕竹文;吴越;任凯;乔金超;;组合式离散杆战斗部数值模拟[A];OSEC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C];2017年
7 袁志华;张立峰;江红丽;孙艳馥;李德爽;;串联式破-爆式战斗部侵彻硬目标的仿真分析[A];第十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王世英;计冬奎;;二次起爆云爆战斗部的发展趋势[A];OSEC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C];2017年
9 杨云斌;卢永刚;;基于面元检测方法的反导战斗部毁伤评估系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10 杨世全;;典型战斗部对整体靶和叠层靶穿甲性能对比分析[A];四川省力学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国防科技大学 王群;新型防空利器——反直升机地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耿海军 叶奇佳 孙秀忠;新概念战斗部:信息化战场新宠[N];解放军报;2010年
3 姜暖 高雁翎;导弹是否完整,由这四大部分决定[N];中国航天报;2018年
4 达砾;热压弹,高热高压逞凶[N];中国国防报;2003年
5 王铁 王孝年 吴艳冰;他们为导弹爆炸测威[N];中国国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学永;云爆战斗部基础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2 梁斌;动能攻坚战斗部对混凝土靶侵爆效应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3 朱传胜;带隔板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成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4 蒋海燕;导电液溶胶战斗部毁伤效应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5 李刚;紧凑型末敏弹EFP战斗部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韬;单兵火箭弹战斗部空炸毁伤效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8年
2 高元浩;榴弹战斗部动爆条件下毁伤评估方法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3 马艳丽;杀爆战斗部对典型雷达毁伤评估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刘麒峰;一种新型聚焦成型战斗部仿真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5 尤杨;多点偏心起爆战斗部的旋转定向及杀伤效应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武敬博;破片战斗部增益设计技术[D];中北大学;2016年
7 王华军;反舰战斗部侵爆模拟舱室过程中的测试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8 郭克强;某防空反导战斗部强度分析[D];沈阳理工大学;2016年
9 郑鸿强;典型战斗部作用下桥梁易损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梁鹏程;破甲战斗部虚拟试验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97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79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