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微小型安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3 21:13
【摘要】:由于MEMS技术的特点,使其在引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引信MEMS安全系统采用MEMS机构代替传统机电装置,为引信实现微小型化,进而进一步提高引信的性能提供了有力条件。本文在归纳总结现有微弹性元件、延时机构与微小型驱动器在微小型安全系统中应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微小型安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应用于微小型安全系统中弹性元件、延时机构与微小型驱动器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多种工艺相结合完成了微小型安全系统原理样机的加工,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本文首先从材料应力应变角度研究了S形平面微弹簧线性范围的计算方法,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误差在10%左右。研究表明:当材料特性?_s/E一定时,通过增加微弹簧节数n,增长直梁部分L、增大转弯处半径R或减小微弹簧宽度H,可以增大微弹簧线性范围。针对微弹簧在高过载冲击环境中容易发生塑性形变问题,提出了一种微弹簧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以满足安全系统在跌落时微弹簧不发生塑性变形和发射时后坐延时保险机构可靠运动到位的要求。针对引信安全系统需要提供较大变形和较大作用力的要求,提出多层叠层梁结构的设计方法,对多层叠层梁在微小型安全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当忽略摩擦力的影响时,在满足HH_叠H/N时,叠层弹性梁提供的驱动力与驱动位移均大于原单层弹性梁。解决了微小型安全系统中受空间限制,单层弹性梁无法同时提供足够大的驱动力与形变位移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无传动轮系的双摆钟表延时机构,对其运动特性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并针对弱环境力中Z形齿延时机构同时受后坐过载与离心过载时不能可靠工作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非对称Z形齿延时机构,该机构将后坐滑块与基板上对称的Z形齿形改变为非对称齿形,改善了在离心力作用下,后坐滑块的受力状况。为了解决引信MEMS安全系统在弱环境力下,安全系统第二保险以及解除保险后隔爆滑块解除隔爆的驱动问题,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双功能微小型火药驱动器,该驱动器既能够为隔爆滑块提供保险功能,又能够在解除保险后为隔爆滑块运动提供驱动功能。采用半包围三明治结构,结构简单,由点火具、盖板、滑动销与基板组成。体积仅为4.7×4.7×2 mm~3,采用火药驱动方式,反应速度快,工作电压低,仅需要4-5V的工作电压即能够在1.5ms内完成工作。采取多种加工工艺相结合方法加工了原理样机,完成了微小型火药驱动器的密封性能测试、动作可靠性测试与耐过载性能测试,验证了其安全性与可靠性,保证了其在微小型引信安全系统中的可靠应用。最后,在对微小型安全系统中弹性元件、延时机构与双功能微小型火药驱动器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加工了一种微小型安全系统。对后坐延时保险机构安全性、后坐延时保险机构解除保险可靠性、驱动保险机构与隔爆机构联动性能和系统集成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论文研究的微小型安全系统能够满足平时勤务处理的安全和发射时可靠解除保险的要求。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J430.3;TH-39
【图文】:

流程图,工艺,流程


但由于其加工方法、加工原理、工艺流程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机械加工,使得安全系中各机构、各零部件的结构形状与传统引信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完全不同[12, 13]。目前微机电系统主要有三种加工技术: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以集成电路加工术为基础的硅基微加工技术[14],主要以硅材料加工为主;二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发展来的 LIGA 技术与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准 LIGA 技术,主要以金属材料加工为主;三以日本为代表的超精密加工工艺,对传统加工工艺进行升级改造,并引入多种加工式如电火花、金属粉末注塑等特种加工工艺,以金属材料为主[15, 16]。由于引信使用境的特殊性(高低温、高冲击环境),为了保证引信 MEMS 安全系统使用的微机械部件的强度与特殊环境下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多采用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 LIG与准 LIGA 技术,并结合其他特种加工工艺。LIGA 技术由上个世纪 80 年代德国卡尔斯鲁厄核技术研究所所开发[17],LIGA 德文 Lithographie、Galanoformung 和 Abformung 三个词的缩写,即光刻、电铸和注塑图 1.1 所示为 LIGA 工艺主要流程。1. 光刻显影

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加工成本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解决 LIGA 技术所需 X 射线光线,以及降低加工成本,美国 Guckel 教授出了使用深紫外光代替同步辐射线的准 LIGA 技术,加工成本和工艺周LIGA[18-20]。该工艺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厚胶的深层 UV 光刻和图形中镀。准 LIGA 技术中常用的光刻胶主要有正胶和负胶[21-23]。其工艺流程如在金属基体上X 射线照射

器件,博士学位论文,传递能量,使用方式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为这些器件提供弹性力,还能够传递能量。性能对其它器件能否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发挥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9]。与相比,MEMS 微弹簧结构形式更加多种多样,如图 1.3 所示是几种典型的 M微弹簧(以下简称微弹簧),使用方式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科杰,宋萍;微小型无人系统技术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意义及发展动向[J];传感器世界;2004年01期

2 韩文明;微小型卫星应用的新时代──美进行一箭发射多颗微小型卫星的试验[J];电子展望与决策;2000年02期

3 李科杰;微小型无人系统发展及其对测试技术的新挑战[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3年01期

4 王松,李新军,梁建宏,蒲立;微小型机器人嵌入式自驾仪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5 苏玉民;鞠磊;于宪钊;崔桐;闫岱峻;;水下大型搭载平台与微小型机器人的干扰性能研究(英文)[J];船舶力学;2013年03期

6 颜国正,丁国清,林良明,戎荣;微小型蠕动管道探测机器人机理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1999年02期

7 李科杰;微小型武器发展动向[J];国防技术基础;2002年01期

8 李满天;黄博;刘国才;孙立宁;;模块化可重构履带式微小型机器人的研究[J];机器人;2006年05期

9 张邦成;王奕龙;柳虹亮;张昊;尹晓静;;微小型救援机器人机械手动力学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4年01期

10 孟宪民;祝利;张波;;微小型卫星的应用及发展[J];国防科技;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士建;;微小型空间探测相机管理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A];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2 高杨;;微小型组合锁原理样机的研制[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5年

3 刘克非;张之敬;周敏;;基于车铣技术的微小型零件完整加工[A];2006年湖北省博士论坛——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装备论文集[C];2006年

4 李小海;程君实;陈佳品;;基于行为的自主式微小型移动机器人智能化研究体系结构[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5 郭隐彪;王振忠;;微小型非球面超精密加工技术分析[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肖琳娜;王建中;;基于PTR2000的分布式微小型机器人无线通信系统设计[A];2005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张俊峰;李兴国;娄国伟;;MEMS技术在微小型探测系统中的应用[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6年

8 王晓红;姜英琪;钟凌燕;刘理天;;微小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马腾;廖海洋;黄宗伟;;基于CCD的微小型快速尿液分析仪的设计[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10 陈万群;白清顺;杨凯;罗智;梁迎春;;微小型铣床及微刀具刚度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艳 记者 涂冰;推介微小型创业项目 开展就业岗位进社区活动[N];宜春日报;2007年

2 见习记者 陈玺撼;浦东举办微小型企业产品展示会[N];解放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吕瑞东;大力扶持微小型企业[N];吉林日报;2012年

4 记者 梁红建;深入调研撰写提案 为微小型企业发展建言[N];协商新报;2012年

5 宋原立;微小型餐饮店整治方案将出台[N];人民政协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薛亚芳;微小型创业孕育“小老板”[N];人才市场报;2005年

7 李永桃邋高清明 刘美星;建行搭桥助鄂市百余家小型企业跃升为大中型企业[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8 郭美芳;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小不点”[N];解放军报;2009年

9 记者 刘永红;微小型企业向前冲[N];石狮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予阳 王晋 徐立京 许跃芝;扭住就业谋发展[N];经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中;微小型安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胡凯明;基于后屈曲预压缩压电双晶片的微小型舵机驱动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唐继伟;微小型滚翼机的摆线桨设计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4 李忠新;精密复杂微小型构件车铣复合加工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5 万逵芳;微小型湿空气透平循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9年

6 于广滨;航空用微小型减速装置多目标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刘晓杰;基于视觉的微小型四旋翼飞行器位姿估计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9年

8 宋瑞银;冷热源微小型热电电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钟鸣;移动式微小型自重构机器人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梁霄;微小型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及可靠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坚;微小型制导火箭弹对地作战效能建模与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赵象润;微小型条形导爆药关键特性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明明;微小型无人飞行器电动力系统推进装置优化[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舒跃飞;基于光触发的微小型电容式测压系统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5 谌莹;微小型无人飞行器制导技术研究[D];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6年

6 何浩杰;面向显微操作的微小型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赵淼;微小型弯管内双重乳液的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施纯启;微小型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福州大学;2015年

9 王林;微小型零件的夹持技术及微应力装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金伟;微小型粘性泵的内部流动基础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2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802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b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