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雷达非规则特征参数建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7 10:41
   电子侦察是电子对抗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侦察敌方雷达信号并获取信息。现如今,为了提高自身的抗截获、抗干扰能力,雷达信号大量使用了伪随机编码,致使信号形式越来越复杂,所以电子侦察信号处理越来越困难。本文对电子侦察信号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编码方式识别,参数估计和码序列识别与预测。对雷达非规则特征参数的研究主要是指对用于雷达信号中进行参数变换的伪随机序列的研究。分析这些伪随机序列的结构特征并进行预测是电子侦察雷达信号处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掌握了编码序列特点,才能在后续的电子对抗中占据主动位置。现如今,对于复杂体制雷达信号编码方式识别、参数估计的研究很多,但对于雷达编码序列识别与预测的研究却很少,所以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分析。本文首先分析典型脉冲雷达信号,简述了编码方式识别方法及参数估计算法。然后重点研究了编码序列的特征以及识别、预测方法,并提出了针对雷达系统特点的码序列识别算法。最后给出了一种在电子侦察系统中脉冲雷达信号处理的整体设计方案并完成软件。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了典型脉冲雷达信号模型,针对典型的编码方式如二相编码、四相编码、脉Qg频率编码、脉间频率编码、脉冲重复间隔(pulse repetition interval,PRI)编码进行了特征分析。然后根据编码方式特征,给出合理、易于计算的编码方式识别算法。(2)研究了电子侦察系统中相位编码、频率编码和PRI编码信号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包括载频、码速率、到达时间的估计算法。重点研究了m序列、巴克码序列、巴克码混合编码序列、Lempel-Greenberger(L-G)模型码序列和混沌序列的性质特点、生成方式、预测可行性和常用重构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雷达系统特点,提出短信号m序列识别算法和短信号L-G模型识别算法,解决了雷达系统接收信号长度有限的问题。(3)提出信号生成以及非规则特征参数建模预测软件总体设计方案并完成软件实现,完善现有的码序列识别预测方法,使其能够适应一定的误码率情况。此外,通过改变参数进行大量实验,验证软件可行性,并得到软件适用边界条件。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97
【部分图文】:

界面图,界面,频率编码,巴克码


图 5-10 GUI 界面(1) 模型选择模型选择模块主要设置编码类型和编码序列,如图 5-11。编码类型分为:脉Qg二相编码、脉Qg四相编码、脉Qg频率编码、脉间频率编码、脉间 PRI 编码等。编码序列分为:m 序列码、巴克码、巴克码混合编码、L-G 模型码、混沌编码等。编码类型与编码序列应匹配。脉Qg二相编码、脉Qg四相编码应选择 m 序列码、巴克码、巴克码混合编码;脉Qg频率编码、脉间频率编码、脉间 PRI 编码应选择 L-G模型码、混沌编码。若选择错误则会弹出错误对话框,若选择正确则会弹出序列序列参数输入对话框。

模型选择,频率编码,巴克码


图 5-10 GUI 界面主要设置编码类型和编码序列,如图 5-11。四相编码、脉Qg频率编码、脉间频率编码、序列码、巴克码、巴克码混合编码、L-G 模列应匹配。脉Qg二相编码、脉Qg四相编码应编码;脉Qg频率编码、脉间频率编码、脉间。若选择错误则会弹出错误对话框,若选择框。

序列,序列,输入序列,初值


序列确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宁龙;孙伟伟;;基于码序列的OFDM系统检测性能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年12期

2 徐湛;;基于压缩信号特征值分解的超宽带码序列估计算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07期

3 丁明跃;彭嘉雄;万发贯;;识别印刷体汉字的轮廓笔划码序列法[J];电信科学;1987年01期

4 于圣彬;;电子文件原始性的认识[J];才智;2009年30期

5 吴薇,王晟;CDMA系统的PN码技术[J];电信快报;2002年09期

6 王中铎;郭昱嵩;陈荣玲;何晓莹;刘楚吾;刘筠;;南海常见硬骨鱼类COⅠ条码序列[J];海洋与湖沼;2009年05期

7 王志广;何强;韩壮志;崔佩佩;;长M码序列的失配滤波器设计及其性能分析[J];现代雷达;2013年06期

8 白玉海,裴力伟;体声波Barker码序列及其在检测超声中的应用[J];声学学报;1994年05期

9 张天骐,张 婷,熊 梅,赵 亮;基于神经网络的低信噪比CBOC信号组合码序列盲估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年期

10 严三国;;基于Matlab的Gold码序列的仿真与实现[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花国;李立萍;陈天麒;;一种改进的DS/SS信号PN码序列估计算法[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2 王满喜;李宏;陶业荣;陆俊;;非周期性DS/CDMA信号PN码序列的盲估计[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曲博;魏蛟龙;张爽娜;毕亮;;单粒子翻转对C/A码发生器影响分析[A];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2 卫星导航信号体制及兼容与互操作[C];2013年

4 张凤元;张其善;;一类智能码序列的相关函数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全国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王中铎;郭昱嵩;陈荣玲;何晓莹;刘楚吾;刘筠;;南海常见硬骨鱼类COⅠ条码序列[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邓海建;京东的“问题手机”从何而来[N];上海金融报;2015年

2 陈晓林;近海覆盖“考验”两大无线技术[N];通信产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宏霞;混沌技术在现代保密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2 张天骐;DS及DS/CDMA信号的估计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玮萱;雷达非规则特征参数建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郭林;直扩信号码序列恢复算法及系统性能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鹏飞;基于操作码序列和机器学习的恶意程序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4 周咏;DSSS信号码序列恢复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邓雨晨;基于混沌和量子特性的MBE-SSP控制码序列的产生及安全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6 卢占军;基于操作码序列的静态恶意代码检测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张斯梅;通信辐射源特征提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邹世合;GPS软件接收机设计及仿真[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张斌泽;基于框架理论的伪噪声通信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苗莉;直扩信号扩频码序列盲估计方法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13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813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c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