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有效载荷快速连接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09 04:55
   有效载荷是导弹摧毁、杀伤敌方目标的最终执行单元。为了有效摧毁、杀伤敌方目标,根据敌方目标的种类不同,导弹在发射前更换对应不同种类的有效载荷。现代化武器战争中,战场形势信息变化复杂,预备打击目标的种类多样。为了提升战场应变能力以及战斗反应速度,导弹发射的时效性尤为重要。而有效载荷的更换维护速度,是在战前技术准备中,提高导弹发射速度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有效载荷快速维护技术的讨论,针对有效载荷在对接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分析影响快速维护系统的相关工艺因素。通过综合相关文献及实际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描述模型,梳理出有效载荷快速连接支座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及相关参数指标。以现有的有效载荷支座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分析各种快速连接结构,克服现有对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设计研发出一种新型有效载荷支座快速连接结构,并对其关键结构进行理论计算分析,使该支座可以完成将有效载荷从指定位置快速拆装的功能。建立新型有效载荷快速连接支座的三维模型,对其关键结构进行仿真分析和结构尺寸优化。根据有效载荷静力学典型工况,对整体结构进行静力学仿真验算。根据导弹工作整体振动环境,对新型有效载荷支座进行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得到了支座的在工作过程中的共振区间以及力学振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有效载荷快速连接支座能够在缩短有效载荷维护更换时间,同时支座整体结构满足在工作过程中的力学载荷工况,符合导弹发射过程中的振动环境要求。最终,本文不仅完成了有效载荷的快速连接设计及有限元分析,而且为有效载荷快速维护技术提供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基础。
【学位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TJ760.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紧固件连接方式现状
        1.2.2 结构锁连接方式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有效载荷快速连接环境分析
    2.1 有效载荷快速维护技术
    2.2 有效载荷部署平台
        2.2.1 水平部署方式和竖直部署方式
        2.2.2 快速维护系统辅助工装设备
    2.3 有效载荷快速更换作业装配路径设计
        2.3.1 竖直部署方式装配路径设计
        2.3.2 水平部署方式装配路径设计
    2.4 有效载荷快速维护结构设计参数提取
        2.4.1 载荷支座安装环境及尺寸边界
        2.4.2 结构静力学载荷工况提取
        2.4.3 附加设计指标
    2.5 设计优化原则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有效载荷支座快速连接结构设计
    3.1 螺栓连接形式支座维护难点
    3.2 结构承载区域划分
    3.3 有效载荷分体结构设计
        3.3.1 斜楔过盈面设计
        3.3.2 快速装卸螺栓设计
    3.4 新型快速连接支座整体结构小结
    3.5 理论装配时间计算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快速连接支座有限元分析及优化
    4.1 引言
    4.2 材料的选取
    4.3 静力学分析理论
    4.4 静力学仿真分析
        4.4.1 输入条件
        4.4.2 约束条件
        4.4.3 分析结果
    4.5 滑槽部分结构尺寸优化
        4.5.1 参数化设计及多目标优化理论
        4.5.2 Creo与Workbench联合仿真优化
        4.5.3 优化约束条件加载
        4.5.4 优化结果数据分析
    4.6 有效载荷支座振动特性分析
    4.7 振动特性分析理论
    4.8 振动特性分析
        4.8.1 输入条件
        4.8.2 约束条件
    4.9 模态分析
    4.10 谐响应分析
    4.11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向阳;;第三种有效载荷助推舱面临最后设计评定[J];国外导弹与宇航;1983年05期

2 J.C.Chen;于海昌;;用刚体界面加速度估算有效载荷的载荷[J];国外导弹与航天运载器;1988年10期

3 张磊;廖一寰;唐国金;;在轨发射有效载荷动力学仿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8年04期

4 ;航天飞机已接纳47个有效载荷[J];国外导弹与宇航;1980年01期

5 赵晔;;航天飞机的有效载荷已排到1984年[J];国外空间动态;1980年02期

6 王景泉;;微型科学卫星的有效载荷[J];国外空间动态;1990年02期

7 刘豪;;国外商业卫星搭载有效载荷发展研究[J];国际太空;2014年01期

8 江山;德尔它4H未能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J];太空探索;2005年02期

9 于蓝;;印度烈火-3导弹即将服役[J];太空探索;2010年10期

10 李大耀;;谈谈航天器的有效载荷[J];Aerospace China;200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行毅;;我国空间有效载荷系统的信息基础设施及系统实施[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胡行毅;;空间有效载荷系统的远程电测试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3 胡行毅;;空间有效载荷系统的电测系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4 陈晓敏;安军社;陈斌;;嫦娥二号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周昌义;周盛雨;孙辉先;陈晓敏;安军社;;有效载荷配电器1553B简易终端设计与实现[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曲利新;;星载有效载荷初样质量控制[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8年

7 杨秉新;李博;;21世纪初航天光学有效载荷发展动态[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孙辉先;吴季;张晓辉;代树武;李慧军;赵葆常;舒嵘;常进;王焕玉;任琼英;陈晓敏;;嫦娥二号卫星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简介[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胡行毅;;载人航天有效载荷系统电测技术的讨论[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陈晓敏;孙辉先;;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新技术实验[A];实践五号卫生空间探测与试验成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游本凤;进军载荷领域 分享诱人“蛋糕”[N];中国航天报;2014年

2 吴晶晶;减轻载荷重量是关键[N];人民日报;2007年

3 ;与伟大祖国同行 铸有效载荷丰碑[N];中国航天报;2009年

4 记者 黄希;快速发展有效载荷 迎接太空经济时代[N];中国航天报;2008年

5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04所所长 张洪太 党委书记 邱乐德;创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新辉煌[N];中国航天报;2006年

6 记者 何宗渝 陈玉明;嫦娥二号6种有效载荷开机工作[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创新铸就有效载荷研制新丰碑[N];中国航天报;2013年

8 ;殷兴良:构造快速进入空间和应用空间的能力[N];中国航天报;2001年

9 记者 余建斌;嫦娥二号六种有效载荷开机[N];人民日报;2010年

10 记者 陈立;嫦娥二号卫星六种有效载荷开机工作[N];中国航天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岩;车载火箭有效载荷在转载和起竖过程中的动力学响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孟博洋;有效载荷快速连接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3 何鸿飞;有效载荷地面设备状态检测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0年

4 刘薇;基于GA的飞行器有效载荷运控模式的优化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3年

5 姚海军;空间有效载荷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宪强;有效载荷控制装置存储与控制逻辑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0年



本文编号:2833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833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4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