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线式底火装定系统可靠性评估与试验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J430
【部分图文】:
在战斗部或弹丸离开炮膛之前,将需要的经绅度、海拔、国向射角等有用信息传输到引信内部,可W有效地提高战斗部或弹丸的统的终端毁伤威力。??王作原理的不同,引信装定技术可W分为接触装定和非接触装定两种器系统常用的非接触式引信装定技术包括电磁感应装定技术、磁错合频装定技术レ义及光学装定技术。常用的接触式引信装定技术主要是引针对装甲车辆弹药的信息装定技术选择时,由于其具有装药量大、首击等要求,现有的装定技术不适合装甲车辆,于是提出了共线式底火装火装定技术是一种适用于现代坦克炮的引信与武器平台信息交联技术,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研巧。??大Stephan?Dietri化在2008年美国引信年会上介绍了底火装定all?W&M和JUNCHANS?Micrtec两公司于2009年联合开发了双如图1.1所示为DM173底火装定示意图,工作过程中通过底火对引定。如图1.2所示为德国直升机机载68mm多管火箭信息装定和火箭。??Warhead?with?insensitive?HE?V?,???..?,??
可靠性、高精度和安全性设计W。西安理工大学的陈祖安在2008年提出了身管炮膛内??有线装定构想W。目前,南京理工大学己研制出共线装定电底火、装定器、引信专用电??路模块、电底火检测仪,并均已申请国防专利,实物如图1.3所示。???-HE??人.,.—?tWH?I??IBik*.?*?主?—, ̄?巧^£?-?—?—.-__—?111?■?11—?—■?I?-???—?—;??j?g.?'?^fm?^K-—?I.■■■??????111—.?.1?I?'?"^? ̄—??^af^==========r=^^??麵?i?…一??图1.3电底火、装定器及引信专用电路模块??与击发回路共线的底火装定系统要求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本课题将针对此装??定系统现场样本较少的情况,找到相应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最后利用数据进行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并找出系统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保证此系统的高可靠性,在高可靠性??条件下保证系统的高安全性,对共线式底火装定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2??
耐、?顚E?F曲*??L..nch.rTUb.?L.u?ch.r,?d.c.o;^?;?1?IM論":ognmmlM??§?Contact?/?connoction??)?WlhMdJ^?)fuz.?J7?)M?or?^? ̄'‘。nil*-??Fuz."?方wr化?A"UZ:?'??Ignition?en?rgy?、??\??r^l化福?coll?畑<u?hr?L?\?..'?ij?Pw;^rM?^??I?IgnUlonEriMgy?、?Imfucttv*?Motor?)0nltion??彦分?巧.皆無)"每二三??图1.2多管火箭信息装定和火箭发送机点火示意图??南京理工大学博±王颖翌在2007年博±论文中对同时传迸信息和能量的有线装定??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系统设计W。南京理工大学的洪黎在2012年对有线装定系统进行了??可靠性、高精度和安全性设计W。西安理工大学的陈祖安在2008年提出了身管炮膛内??有线装定构想W。目前,南京理工大学己研制出共线装定电底火、装定器、引信专用电??路模块、电底火检测仪,并均已申请国防专利,实物如图1.3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莹;李永成;朱松柏;;弹丸测速装定技术[J];兵工自动化;2006年06期
2 王秋生;孙艳;毛俊;杜军;张翼;;软件定义装定[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9年02期
3 洪黎;张合;丁立波;;电子时间引信通用有线装定系统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2年16期
4 郭颖;张晓炜;司马涛;;膛口动态感应装定通讯链路实时测试方法[J];价值工程;2013年21期
5 王利;纪霞;;利用有限元方法确定装定中的最佳感应时刻[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4年S6期
6 王志兴,冯波,张晓,薛明忠,陈荷娟;一种适应高速动态无线感应装定编码[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01期
7 叶迎华;沈瑞琪;张春祥;李桂茗;;多种时间装定延期体的研究[J];火工品;2006年04期
8 王秋生;潘宗仁;孙艳;;新一代感应装定技术——软件感应装定[J];兵工学报;2008年01期
9 王建军;王飞;姚金杰;苏新彦;韩焱;岳洪芳;;一种具有纠错功能的射频装定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年03期
10 曲秀杰,李喆,李杰;电子时间引信装定技术研究[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学功;炮口感应装定引信技术及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2 王莉;引信与武器系统信息交联中的光学装定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3 杨会军;多管火箭弹引信感应装定技术与飞行时间修正方法[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茹;感应装定系统数据传输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2 刘强;非共轴式电磁感应装定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李印;单总线电子时间引信装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陈德亮;共线式底火装定系统可靠性评估与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5 孔令文;小口径榴弹起爆时间实时装定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张志;感应装定数据传输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7 纪霞;感应装定中数据传输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06年
8 郭颖;基于虚拟仪器的膛口动态感应装定检测系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高文英;某电子时间引信装定系统改进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10 肖春燕;感应装定技术在某末制导炮弹上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6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85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