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基于任务流模型的测试性设计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0-10-29 12:15
   测试性是产品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提高武器装备的可维护性和减少测试费用中,已经越来越成为武器装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的故障诊断软件大都是从底层硬件电路开始建立多信号模型,这种传统的建模分析方法与硬件设备结合的更加紧密。而对于大型的复杂的系统级电路,这种方法将会非常的麻烦和低效。因此,在某些政府部门的项目支持下,对基于任务流模型的建模方法及测试性分析方法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进行了基于任务流模型的测试性软件的总体结构与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首先通过对任务剖面定义的阐明给出任务流模型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任务剖面的生成方法及过程。然后由于之前的建模方法大多基于多信号流模型,而任务流模型具有自己特有的属性,多信号流的建模方法不适用于任务流模型,故有必要针对任务流模型的系统属性,从层次性、时序性和逻辑性出发研究任务模型的建模方法。2、由于测试性指标的计算离不开多信号流模型的数据支持,只有在任务流模型的基础上,同时将任务流与多信号流关联起来,才能设置合适的测点从而获得需要的可测性数据指标,本文采用矩阵变换的方法关联二者。3、在任务流模型与多信号流模型二者关联起来之后,可以借助多信号流模型计算任务流模型的测试性指标。同时,任务流模型也有其特有的测试性指标,本文会给出任务流模型的测试性指标的计算方法。4、本文对基于任务流模型的测试性指标的分配方法做了较深入的研究。测试性指标的分配一直都是测试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的两种方法: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测试性指标分配方法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测试性指标分配方法,从智能算法的角度入手,可以给后续的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5、本文介绍了软件工具开发的情况。首先介绍了软件的总体设计和系统的整体流程,使得读者对软件整体平台和功能有初步了解;同时还介绍了软件的开发背景,即主要的开发工具和主要的技术路线。然后对软件主要的功能模块给出介绍,主要的功能模块即任务剖面建模模块和测试性建模模块。任务剖面建模模块主要用于任务流模型的图形化建模,生成任务流模型;测试性建模模块则主要实现任务流模型与多信号流模型的的关联,使得二者能够对应起来,从而实现测试性指标的计算功能。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TJ0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外建模技术和软件工具
    1.3 国内建模技术和软件工具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任务流模型建模方法
    2.1 任务流模型体系结构
    2.2 任务剖面的概念
        2.2.1 任务剖面概念介绍
        2.2.2 任务剖面实例
    2.3 任务流建模方法
        2.3.1 任务流系统层次建模
        2.3.2 任务流系统的时序建模
        2.3.3 任务流系统逻辑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任务流模型测试性指标计算
    3.1 多信号模型简介
    3.2 任务流模型测试性指标计算公式
        3.2.1 传统测试性指标
        3.2.2 功能检测覆盖率
    3.3 任务流到多信号流模型的关联方法
        3.3.1 任务流模型关联到多信号流模型
        3.3.2 任务流模型与多信号模型关联示例
    3.4 任务流模型测试性指标计算实现
        3.4.1 测试性指标计算所需数据
        3.4.2 测试性指标计算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任务流模型可测性指标分配方法研究
    4.1 任务流模型可测性指标分配简介
    4.2 测试性指标分配方法介绍
        4.2.1 可测性指标分配概述
        4.2.2 传统测试性指标分配方法
    4.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任务流模型测试性指标分配方法
        4.3.1 研究重点
        4.3.2 算法数据获取及公式
        4.3.3 基于粒子群智能算法的测试性指标分配优化求解方法
        4.3.4 实验
    4.4 基于BP网络的任务流模型测试性指标分配方法
        4.4.1 理论基础
        4.4.2 待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4.4.3 一种两层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4.4.4 该算法在测试性指标优化分配中的应用方法
        4.4.5 算法实现
        4.4.6 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开发
    5.1 软件总体设计及开发背景
        5.1.1 软件系统整体流程
        5.1.2 开发工具及主要技术
    5.2 软件主要模块
        5.2.1 任务剖面建模模块
        5.2.2 测试性建模模块
        5.2.3 任务、产品与功能关联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力行,于宏,刘广海;国外渗风气流模型研究概况[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5年01期

2 孙奇;赵华;杨瑞昌;张红岩;;垂直上升两相流漂移流模型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6年02期

3 幸奠川;阎昌琪;孙立成;金光远;王广飞;;矩形小通道内空气-水两相流动均相流模型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3年03期

4 田道贵;孙立成;刘靖宇;孙波;;较大管径中两相流动漂移流模型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3年02期

5 唐金鹏;杨贯中;郭成栋;;一种学习流模型的研究与实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19期

6 马杰;郭立峰;张宇声;彭俏;;基于多层流模型的一回路报警元件分析算法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S1期

7 方南南;赵云;吴少华;;基于多级流模型的流过程故障诊断算法[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年01期

8 孙波;孙立成;幸奠川;田道贵;刘靖宇;;漂移流模型在大管内气液两相流动的适用性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3年03期

9 陶雪飞;尹久;曹华军;刘飞;;陶瓷企业能量流模型及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1年11期

10 陈瀛;张健;王楠;;盐湖化工企业生产系统的物质流模型研究——以镁盐深加工生产系统为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现英;具有可选服务的M/M/1排队系统驱动的流模型[D];燕山大学;2015年

2 宋晓豆;考虑出行者决策惯性的交通配流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3 段文静;业务流程中知识流模型的构建及仿真[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4 成鹏;基于任务流模型的测试性设计与优化[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黄睿;石化企业物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刘晓艳;休假M/M/c排队系统驱动的流模型[D];燕山大学;2013年

7 王颖亮;HEV综合能量流模型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张钱生;湍对流模型在太阳中的应用以及密度反转的问题[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9 郑丽钰;基于DEVS的石化多层次物流模型建模和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梅宁;带负顾客的M/M/1休假排队系统驱动的流模型[D];燕山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0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860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3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