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复杂机械结构的噪声源路径识别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U661.44;U674.76
【部分图文】:
?图2.5快速TPA方法示意图??在如图2.5所示的快速传递路径分析示意图中,施加在主动系统上的外力由不同路??径传递到被动系统中,为激励载荷附近的参考加速度响应点,为相应的激励??到参考点的系统频响函数,为激励点到目标点的系统频响函数,进行此方法分析,??首先得把这两个系统频响函数测量出来,根据参考点的工况响应可以??得到系统的载荷??Fadd-on?=?(2'39)??由求出的载荷就可以得到目标点的贡献??P?=?HpFFaUd_on?(2-40)??15??
?图2.6多级子结构传递路径示意图??如图2.6所示的三级传递系统分析如下,在系统存在耦合的情况下可以测得//?、??i/12、if22、H23、H33和丑3这六组系统的频响函数。对于子系统1,由测得的工况响应??%可得其作用在子系统1上的载荷??F'=HU ̄\?(2-42)??6对子系统2的贡献为??a2=HuFx?(2-43)??再次应用快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根据K引起的贡献量可以得到f引起的作??用于子系统2的作用力??F2?=H22 ̄la,?(2-44)??由上两式可得子系统1到子系统2的力传递率??(2-45)??以此类推,子系统2的力厂2对子系统3的贡献??16??
log(||l(jc-x0)||2)??图3.2?L曲线7K意图??由图3.2可以看出,随着正则化参数的变化,正则化解的范数丨在水??平部分较为平稳,而剩余残差的范数在垂直部分变化剧烈,当剩余残差范数变化平稳时??解的范数变化又剧烈起来,也就是说那个拐点把曲线的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分离开来,??曲线清楚的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曲线拐角处的曲率最大,该点的正则化参数使残差??与解的范数都保持在较小水平。??3.2.4混合求解法??在求解超正定方程组的时候,一般用一种方法所求的解并不能实际满足系统的解,??只能在某些频率上逼近,而在其它频率上相差甚远。基于矩阵奇异值分解的方法得到的??奇异值对角矩阵中较小的奇异值对总响应的贡献很小,但对测量中的噪声非常敏感,对??其求逆后噪声项将被大大放大,严重影响求解的精度;当数据中存在的噪声严重时,采??用截断奇异值分解法对高频分量进行阶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磊;曹跃云;杨自春;何元安;;运行工况下舰船振动-声传递路径分析及试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2 张磊;曹跃云;杨自春;何元安;;水下圆柱壳体结构噪声的工况传递路径分析[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2年06期
3 张磊;曹跃云;杨自春;何元安;;双层圆柱壳体水下振动噪声结构传递路径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2年20期
4 王万英;靳晓雄;彭为;郭辉;尹燕莉;;轮胎振动噪声结构传递路径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0年06期
5 成玮;张周锁;何正嘉;王衍学;陈略;;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潜艇振源贡献量定量计算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6 佘琪;周鋐;;传递路径分析用于车内噪声贡献量的研究[J];汽车技术;2010年03期
7 于洪涛;余桐奎;王双记;刘秋澄;;主成分分析法在振动噪声源分析中的应用[J];测控技术;2009年05期
8 郭荣;万钢;左曙光;;燃料电池轿车车内噪声传递路径分析研究[J];汽车工程;2007年08期
9 金岩;郝志勇;杨陈;;内燃机噪声信号的独立分量分析[J];内燃机工程;2007年04期
10 范乐昊;邱晓晖;司海飞;;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噪声消除技术[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彬星;重型汽车车内声压级预测与主要噪声源分析[D];清华大学;2013年
2 郭小霞;水下结构辐射噪声源快速诊断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龙岩;基于改进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2010年
4 赵彤航;基于传递路径分析的汽车车内噪声识别与控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吴颉尔;正则化方法及其在模型修正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金岩;基于小波变换与独立分量分析的内燃机振声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树华;潜艇舱段模型振动噪声源分离量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2 张新刚;怠速工况客车振源识别及发动机悬置优化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张继明;浮筏隔振系统噪声源分离方法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2年
4 门丽洁;复杂机械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分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余桐奎;基于多输入/输出模型的噪声源分离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6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87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