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变厚度飞板反应装甲对聚能射流干扰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1 20:50
  由于爆炸反应装甲具有质量轻防护系数高等优点,自其问世以来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在坦克实战中表现出优异的防护能力。随着反装甲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反应装甲的防护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传统“三明治”爆炸反应装甲原理,结合飞板运动规律,提出了一种变厚度飞板爆炸反应装甲,设计出不同的结构组合形成三种方案。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三种方案和传统结构对比方案装甲干扰射流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以三种方案为切入点,并根据变厚度飞板特征,在第一层单元面板表面上的上边界、中部和下边界设置三处着靶点。首先,对中部着靶点以射流入射角为60°、45°和30°进行侵彻模拟,讨论三种方案和对比方案装甲的飞板运动形式和变化过程,以及对射流的干扰情况,并对受到装甲干扰后的射流在不同时刻的形态、动能变化和侵彻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不同反应装甲防护效果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射流从中部着靶点以不同入射角侵彻反应装甲时,逃逸射流在靶板上的侵彻深度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三种变厚度飞板反应装甲防护效果均优于对比方案反应装甲。其中,方案一的变厚度飞板能够较大程度削弱射流,入射角为30°时,逃逸射流未在后效靶板上形成... 

【文章来源】:中北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变厚度飞板反应装甲对聚能射流干扰作用研究


“接触1”爆炸式反应装甲

示意图,射流侵彻,过程,示意图


靶板变形很大,应变率很高,在碰撞点位置处会出现高压、高温和高应变率的区域。图2.1 为射流侵彻过程示意图。图 2.1 射流侵彻过程示意图射流侵彻靶板的时间相当短暂,并且射流与靶板作用后,靶板发生严重变形,其侵彻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开坑阶段、准定常阶段和终止阶段。开坑阶段占据射流整个侵彻过程很短的时间,主要从射流接触靶板开始,到射流和靶板形成比较稳定的三高区域结束。射流通过初步开坑后,进一步对三高区域进行侵彻,即准定常阶段。射流侵彻终止阶段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射流与靶板相互作用后,能量消耗严重,速度急剧减小,靶板强度对射流侵彻过程的影响变的越来越明显。并且,此阶段的射流扩孔能力也逐渐降低,前部分射流侵彻靶板后会在孔洞里产生残渣,后续射流无法继续对靶板本身产生

过程图,射流侵彻,定常,理论模型


图 2.2 定常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力学理论模型射流侵彻过程聚能射流侵彻刚性靶板时,射流与靶板碰撞点两边存在一定的作用力,并且此努利方程,公式如下:1ρ(V-U)2=1ρU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复合面/背板的平板装药防护性能[J]. 李如江,柴艳军,韩宏伟,刘天生.  爆炸与冲击. 2017(04)
[2]俄罗斯坦克部队的现状和未来[J]. 干戈.  坦克装甲车辆. 2017(13)
[3]美女与“野兽” 详析以色列“纳格”战车家族[J]. 王征.  坦克装甲车辆. 2017(07)
[4]某结构反应装甲金属板运动仿真研究[J]. 张乐,姚文进,王晓鸣,李文彬,侯辉.  兵工自动化. 2016(08)
[5]A numerical study on the disturbance of explosive reactive armors to jet penetration[J]. Xiang-dong LI,Yan-shi YANG,Sheng-tao LV.  Defence Technology. 2014(01)
[6]前进,达瓦利希!——俄罗斯T-90主战坦克[J]. Harrison.  模型世界. 2014(03)
[7]V型夹层炸药干扰杆式侵彻体的影响因素研究[J]. 高学浩,王凤英,刘天生,薛小秀.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4(01)
[8]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飞板的运动规律[J]. 姬龙,黄正祥,顾晓辉.  爆炸与冲击. 2013(04)
[9]双层爆炸反应装甲作用场分析与试验研究[J]. 姬龙,黄正祥,顾晓辉.  兵工学报. 2013(05)
[10]爆炸反应装甲含能材料的发展及探索[J]. 黄鹤,刘炜,陈建申.  兵工自动化. 2013(01)

博士论文
[1]反爆炸反应装甲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 姬龙.南京理工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风振响应软件包[D]. 梁克鹏.北京交通大学 2010
[2]汽车覆盖件翻边成形切边线优化设计及算法研究[D]. 白燕超.上海交通大学 2010
[3]人体下肢有限元动力学分析模型的建立和验证[D]. 方海峰.湖南大学 2004
[4]聚能侵彻体对双层反应装甲的冲击起爆[D]. 廖海平.南京理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13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013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1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