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军工论文 >

目标硬层识别技术及电路设计

发布时间:2021-02-19 22:3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在军事应用上的持续深化,在现代战争中,作战双方的军事力量不断增强,打击手段推陈出新,重要军事目标已经坚固化和地下化,这大大促进了侵彻技术和钻地武器的发展。侵彻弹药对硬目标实施精确毁伤的起爆控制方式主要有四种:计时起爆、计层/计空穴起爆、计行程起爆和介质识别起爆。其中,计层起爆方式就是当目标为多层硬目标时,引信电路采集和处理高g值加速度传感器传输来的减加速度信号,计算出侵彻战斗部穿透目标的层数,控制战斗部在预定的目标层起爆。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侵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干扰和产生的原因,研究在使用计层方式控制侵彻弹药炸点时的抗干扰问题,从而为侵彻引信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主要研究侵彻过程中引信计层控制的抗干扰问题,从而精确的控制炸点。首先讨论了干扰可能产生的原因,确定了干扰层干扰和双峰干扰两种主要干扰形式,并分析了两种干扰在加速度计输出上的特点,然后根据它们产生的特点建立了抗干扰系统的模型。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中,利用编写的模拟信号,基于计层控制算法对抗干扰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是理论上可行。为了克服传统的使用DSP和单片机等控制核心在信号采集过程中可能... 

【文章来源】:中北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计层原理及干扰分析
    2.1 典型的硬目标类型
    2.2 计层原理分析
    2.3 侵彻过程分析
    2.4 侵彻过程中干扰的产生的原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抗干扰原理分析及理论验证
    3.1 抗干扰的方法
        3.1.1 信号预处理的方法
        3.1.2 抗干扰层干扰的方法
        3.1.3 抗双峰干扰的方法
    3.2 Matlab 仿真验证
        3.2.1 Matlab/Simulink 简介
        3.2.2 抗干扰系统的仿真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抗干扰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1 预处理部分设计
    4.2 计层部分设计
    4.3 定时部分设计
        4.3.1 定时部分电路设计
        4.3.2 定时器模块
    4.4 层装定部分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实验
    5.1 Altium Designer 简介
    5.2 抗干扰系统电路板制作
    5.3 侵彻信号获取
    5.4 抗干扰系统电路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弹药侵彻目标硬层的抗干扰设计[J]. 李俊锋,张亚.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3(05)
[2]基于伪自相关的侵彻数据处理方法[J]. 郭晓雪,张亚,李世中,王维,李娟.  探测与控制学报. 2012(06)
[3]侵彻硬目标武器及其智能引信关键技术研究[J]. 侯超,刘勇涛,杨旭.  航空兵器. 2012(02)
[4]硬目标侵彻引信炸点控制方法综述[J]. 李蓉,陈侃,康兴国,施坤林.  探测与控制学报. 2010(06)
[5]武器装备作战试验研究[J]. 闫耀东,肖杰,秦佰雄.  国防科技. 2009(05)
[6]一种新型高量程微加速度传感器侵彻测试[J]. 朱政强,石云波,刘晓鹏,张琼.  电子设计工程. 2009(08)
[7]垂直侵彻深度计算算法研究[J]. 石云波,刘晓鹏,仝晓刚,陈峰.  电子设计工程. 2009(08)
[8]基于MATLAB的巴特沃思数字滤波器设计[J]. 黄同,王海军,樊延虎,苗晓峰.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9]弹丸速度及弹着点坐标测量系统研究[J]. 周承仙,李仰军,武锦辉,周汉昌.  弹道学报. 2008(01)
[10]硬目标侵彻引信半实物仿真关键技术研究[J]. 张志安,陈荷娟.  计算机仿真. 2008(03)

硕士论文
[1]微机电引信安全与解除保险装置结构设计[D]. 李艳桥.南京理工大学 2011
[2]适于不同介质的侵彻炸点深度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D]. 刘宁.中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41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3041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f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